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公民是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这是公民定义。公民应该是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的人:这是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一方面,根据政治权利的平等原则,每个国民都应该享有政治权利,都应该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根据人作为政治动物之本性,每个国民都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政治能力:实在的或是潜在的。因此,每个国民便都应该具有公民资格,都应该成为公民,都应该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对于那些不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而仅仅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潜能的国民,政府负有通过公民教育而使这些国民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的责任:保障每个国民的政治潜能得到实现乃是国家的义务和国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情改革中国的社会组织,有效改善社会组织内部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效率,以及它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这给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组织及其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西方多元主义理论认为,作为整体的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然而,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互依联盟实践表明,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也可能是合作共赢关系。国家和枢纽型社会组织构筑互依联盟的内在动力在于,互依联盟有助于确保双方获得各自所需的资源。互依联盟的国家法团主义本质,具有以下优势:促进国家社会的良好合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等。同时,互依联盟也存在以下不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治化"和"行政化"倾向、抑制其他社会组织的成长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等。因此,枢纽型社会组织应采取去行政化、社会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依存等改革措施,推进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3.
郇东 《考试周刊》2011,(27):237-238
国家、政府和社会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趋同性,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有其形成的机理和条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对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界定因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统等的不同而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是特定社会中享有主权的政治组织,而政府则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机关,政府代表国家行使主权;国家产生于社会,又高于社会,但无论怎样,国家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有机体,而是处在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组织体系和矛盾运动之中,处于社会有机体的控制之内。  相似文献   

4.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5.
曾文英 《考试周刊》2011,(7):239-240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争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历程."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的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和黑格尔的国家先于市民社会这两种不同的架构之间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互动互补,共生共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分"和"三分"关系之争,还继续有待理论论汪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7.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8.
“小政府大社会”是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模式,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下,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小政府大社会”是建立在自由主义、有限政府、比例原则等基本理念基础之上的,具有民主观念、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社会结构、自由市场经济和法治等生成条件。我国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政府与市场结合过度紧密,机构和人员精简难以实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内,社会中心论基于社会决定国家的社会优先性思想,提供了理解国家何以具备社会性的理论始基。尽管现实没有呈现精致的理论要求的完满状况,国家权力活动的全部历史也以铁的事实确证了国家社会性。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在国家的权属、国家的作用对象和国家的利益指向性等方面存有根本性的区别,两者蕴涵分立而又共处一体。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的关系须持有一种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在动态的历史变迁中去把握它们关系演变的规律性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社会现代性变迁,在过去党与国家—社会三位一体高度重叠的体制中,党的执政能力凸显为一种对国家—社会的控制力。国家—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对党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执政合法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立足于我国国家—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宏观背景,党必须从依法执政、优化组织体系、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网络大国,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不仅具有独特的国情,而且具有非常独特的网情和网民结构特征。独特的国情、网情和互联网的技术特点,使中国的国家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和网络舆论对国家治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对持续的高失业、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失灵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等共同挑战,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并没有像英美国家那样选择新自由主义的就业政策,也没有像瑞典等北欧国家那样选择合作主义的就业政策,而是选择了一种以维持传统欧洲社会模式、缩减劳动供给和劳动力市场边缘灵活化改革为基本特征的保守主义就业政策。这种保守主义就业政策的选择,从根源上来讲,是与欧洲大陆国家社会团结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治理结构和其政治可行性相适应的。在现实中,这种保守主义就业政策的实施在保持欧洲大陆国家社会凝聚力与和谐的同时,也面临着平衡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的一种社会领域,它有助于厘清国家和社会的边界.良好公民社会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民主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中国,构建良好公民社会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代表着这个国家对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表现本国语言所持的观点态度,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对国内社会来说,关系到国内社会是否安定、统一;对国际社会来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和形象地位,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联系。本文从政治学角度,针对我国当代语言政策进行了分析,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本文的描述,使社会各界提高对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这就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界限、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自主化等许多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决定国家的社会本位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衡 《比较教育研究》2001,22(12):58-59
本文从教育与社会、国家发展的视角评介哈尔斯(Halsey)等编纂的《教育、文化、经济与社会》一书,简要分析战后英美自由主义国家从经济民族主义时代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转型期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并将这一阶段的教育变革历程镶入这一背景中进行相关梳理,就教育和国家、社会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突出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时代的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国家化的双重趋向。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还能对高校、社会和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丰富扩展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及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高校可以从扩展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形式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强化助学指导促进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这里所讲的社会助学 ,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 ,根据国家考委和省考委颁布的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自学考试大纲 ,通过面授、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的助学活动。为开展助学活动而设立的学校、中心、辅导站、教学班等教学管理机构统称为社会助学组织。社会助学以其鲜明而独特的形式与动能 ,在应考者自学的基础上 ,创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助学活动。一、自考助学组织发…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是国家获得公权力和国家权威的方式,而腐败是破坏社会契约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国家因腐败而无法履行保护公民生命权等最基本的职责时,公民就会与国家终止社会契约,在终止契约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内战、社会混乱等现象产生。为了保持国家稳定和维护公民权利,霍布斯通过社会契约论,建构基于人性的国家观,诉诸公共权力机构,治理由政治引发的社会性腐败,寻求社会安定和谐的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中心范式下的农民上访研究对我们理解农民上访的发生、组织机制和行为特征颇有价值,但这些研究存在只有社会而无国家、偏重解读而忽视解释以及受意识形态影响过大等不足,致使理论上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为拓展农民上访研究空间,需要引入国家的视角,在国家与社会互动、国家对社会的建构和塑造中深化对农民上访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