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杰出的美国南方作家,其作品主要涉及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同性恋等主题,都渗透出卡森想表达的主题:孤独,以及同所生存社会的精神隔阂。卡森小说中的人物都因为种种创伤而拥有深深的孤独感,虽然也都努力去寻求治愈创伤的方法,但内心依然无法得到解脱。《心是孤独的猎手》描述了生活在美国南方一个小镇上几个人的精神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创伤。本文将用创伤理论分析该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探索形成创伤的原因、表现及治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韩国作家方贤石于1989年发表了中短篇打工小说《黎明出征》,情感之真挚、生活之鲜活,真实地刻画出了韩国20世纪80年代工厂打工者的全部风貌。本文将从冲突论视角出发,对小说中出现的三种冲突类型和冲突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从而揭示工人运动引发的冲突在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她共创作了11部小说,均是描写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生活。这些小说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与人物描写,把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生活与白人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当时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在文化冲突下的心灵困境,引发了社会对黑人生存现状的共鸣,从而奠定了托尼·莫里森小说的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市政改革是美国城市化转型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19世纪末美国用一代人时间完成了由乡村的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迁,城乡社会出现诸多不适与剧烈冲突。与此同时,美国进行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效率提高,并迅速扩张,有力地推动举国一致的市政改革,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及走向世界强国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文化及价值的差异,美国各地新的市政管理组织差异巨大,对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各区域经济力量此消彼长,大城市外围的郊区城镇、西部等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中心,而东部大城市则衰落不振。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当代颇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文学创作特别关注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信仰,这对当时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影响很大,直戳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宗教信仰痛点。而对于美国物质主义社会的讽刺与反思在厄普代克的小说作品中也常有出现,所以说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就成为了厄普代克小说救赎叙事的重要切入点。将从厄普代克小说创作的叙事形式出发,专门研究了他救赎叙事的悲剧化与无权威化两点内容,领略美国国宝级文学家的一代风范。  相似文献   

6.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创作的《动物农场》(Animal Farm)以独到的艺术视角、犀利的创作笔锋、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和"文学与政治不可分"的文学观,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问题,解剖了战后存在的极权专制与人类的心理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大人物(老麦哲、斯诺鲍、拿破仑)的形象,并与现代社会中的从众心理和乱站队现象相结合,揭示出现代社会"守脑如玉"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为自己的头脑发声。  相似文献   

7.
艾丽斯·沃克,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在小说作品中,她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她的大部分小说都注重表现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注重黑人女性在男性与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觉醒,不仅体现了作者内心追求平等女权的思想,也代表了黑人女性整体的思想形态和内心世界。本文从艾丽斯·沃克的经历出发,分析小说创作背景和特点,结合作者笔下的性别暴力和女性形象,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对她的小说进行梳理与解构。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前后,英国广播公司(BBC)集中播出了几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与将中英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戏剧化的《中国式教育》和夸张溢美的《中国新年》相比,"客观中立"的六集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在海内外引来不少好评。一、《中华的故事》:全球影响《中华的故事》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首先在BBC二频道和美国的公共电视台(PBS)上播出的。这两个渠道面向知识界,偏重文化口味,影响的是西方社会中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白象似的小山》的写作背景,主要阐述作者在该篇小说中使用的主要语言手法和语言技巧,通过选读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总结作者运用这些语言技巧的创作目的和实际表达效果,旨在大致分析小说《白象似的小山》的语言特色,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是美国南方时期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在男权社会下深受男权思想毒害但又试图作出抗争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分析艾米丽的"他者"形象,并结合波伏娃的《第二性》挖掘主人公艾米丽悲剧身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0,(4):59-60
《对话美国》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国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作者分别是美国人欧亚伦和中国人山奇。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话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媒体没讲过的美国”到“中美两国之异同”,再从“金融危机:需要中美共同面对”到“中美需要更多的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12.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其小说充满暴力、怪诞乃至病态的描写。究其原因,这与她自身的患病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作家个人经历与小说素材的关系和患者身份与小说人物选择两方面来分析患病经历对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疾病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通过《巴比特》小说对20世纪美国商业文化社会的综合描绘,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虚荣势利、偏颇狭隘的市侩实业家"巴比特"形象,并通过生动巧妙的笔触,讽刺了当时美国经济社会冰冷的人情关系,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代表,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同时担任着作家、编辑、教师等多重身份,她创作生命力旺盛,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黑人女作家。在她笔下,颠覆了以往人们眼中黑人的形象,她歌颂黑人的智慧与善良,倡导平等,尤其是以女性的笔触塑造了许多命途多舛却又不甘于被命运所摆布的黑人女性形象,这对后续黑人女性小说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莫里森塑造的经典黑人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探讨其小说对于黑人女性小说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写作视野基本停留在黑人女性面对男性权利与白人种族的压迫上面。她的小说《天佑孩童》也具备这样的色彩,黑人女孩布莱德的成长是众多黑人女孩成长的缩影,从黑人女孩被虐待到最终挣脱了社会与内心的束缚,过上幸福生活。小说用富有诗意的笔法写了黑人社会中爱的缺失与证据。本文从黑人社会的几个维度分析了造成黑人女孩缺乏关爱的因素,最后又分析了小说给黑人女孩指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正《八月的乡村》是较早被译为英文且在美国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中国近现代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二战"为背景,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1934年,萧军完成了小说《八月的乡村》的创作,署名田军。小说一经发表就在文坛引起轰动,很快被翻译为英、俄、德、挪威、瑞典等语言并在多国出版发行。其中,英文全译本《八月的乡村》由译者伊万·金(Evan King)翻译,埃德加·斯诺(EdgarSnow)作序推荐,于1942年在美国出版发行,并获得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程程 《文化学刊》2015,(4):128-132
社会中间层是在政府和市场边界逐渐模糊、政府下放权力和私人主体让渡权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产生意志和权利(力)来源的影响,社会中间层具有政府和市场双重角色特点。双重角色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中间层功能的复杂性。本文主要从双重失灵与社会中间层、社会中间层的特征及其冲突、造成社会中间层的双重角色的原因、社会中间层的功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先生的名篇<边城>不仅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会理想,更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小说充分展现了人性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茶峒"小社会"所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与现实社会的动荡危机形成似有若无的对比,从根本上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华裔文坛代表人物的谭恩美以女性为观察视角,通过描写作品中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广大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作为"夹缝人"痛苦而尴尬的生活状态,探讨美国华裔女性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摆脱枷锁和创伤,从而最终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