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于连南瑶族自治县近年来旅游发展数据,专家们大多比较乐观。其实连南民族旅游存在着潜在的"瓶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村民主体地位未获确立、旅游开发不深入是造成"瓶颈"问题的三个因素;而有效确认并承担隐性成本,是突破连南民族旅游"瓶颈"的关键。地方政府应把握民族旅游的特殊性,谨慎处理好民族批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民族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旅游业有利也有弊,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污染"即是其弊端之一.民族旅游中"文化污染"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造成民族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发展民族旅游的必然结果;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急功近利"行为;旅游者的素质原因.具体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做好民族旅游开发规划;提高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确保少数民族群体可以直接从民族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旅游形象受到更多的关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品包装成为旅游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其设计优化尤为重要。基于旅游食品包装乡土性与现代性博弈的视角,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要注重从"乡土"到"现代"的转变,充分融入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创新结构设计,通过一款创新盒型,打开一方市场,带动区域的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敏  王艳 《教书育人》2012,(33):26-27
一民族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一)民族旅游的涵义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域被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域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的旅游经历。强调的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范围,旅游目的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民族文化[1]。民族旅游往往具有民族性、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原则性的特征。民族旅游的发展往往依托了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地往往因为其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升温,民族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众多旅游产品中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因此各地纷纷推出形形色色的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在面对这些鱼目混珠的旅游产品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它们"真实"与否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民族民俗旅游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若复制城市旅游开发方式,将导致其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乡土特色,导致其开发丧失民族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质性的价值将无法体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评价三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以期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文化旅游宪章》开启了博物馆参与旅游业活动的大门,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兴盛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民族博物馆是国内外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博物馆与旅游将成为并驾齐驱的社会发展生力军。民族博物馆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博物馆与旅游"被定为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旅游业的发展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游客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对民族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游客求异的旅游需求与地方性知识保留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明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于民族旅游中的民族文化作出一定的调适,通过传统文化的再造来达到一种象征性的真实,将民族旅游中的矛盾与冲突转化为互赢互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龙佩林  姚湘莲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5):119-121,124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民族文化旅游的客源动机,以及民族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民族地区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同时,应坚定不移地坚持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34-236
大数据时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大数据人才。在对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实验教学为主的"旅游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旅游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阜新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资源枯竭形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为了探讨阜新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问题,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阜新市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阜新市旅游发展战略和主要对策,目的在于发挥旅游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促进阜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我国的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促进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整合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旅游产业,培育旅游共同市场,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一体化,是武汉等9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区域旅游开发中,点就是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轴是它们之间的联系通道,即交通线.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域的重点开发轴线即京、津、秦、保三角极轴和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交通轴及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和秦皇岛等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了本区域的点-轴等级体系和三级旅游目的地系统,力求形成最佳的空间发展结构,实现本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双核”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高效空间结构形态,以“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创新点,本文从区位、客源流动、旅游业发展背景、资源类型等方面分析“双核”城市——南昌与九江的紧密联系要素,运用理论协调这些相关要素,促进江西旅游大产业发展,同时得出“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黄石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于依赖采掘业,下游加工业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价值链的体系化的经济发展态势。由此,文章提出了黄石经济转型发展的"哑铃式"一体化战略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矿业工程类高校大学生下井实习难的问题,在资源衰竭型煤矿旅游开发设计中,提出将休闲旅游与教研科普相结合的景区建设方案。在开发方案设计中突出教育功能的建设,景区既为旅游观光点,又是教学培训基地。通过旅游收入解决实习基地建设遇到的经费困难问题,通过景区教育功能建设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景区的教育功能通过景区大门、展示游廊、煤矿博物馆、主题雕塑的建设以及井下游览、举办各种培训讲座等方式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良好的互动个关系,但目前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开发建设,没有把建设核心放在"乡村"这样一个特殊区域之中,而是将城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考,使得开发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探讨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基础上,讨论分析了乡村旅游目的开发中存在的面貌"城市化"、环境"园林化"、旅游通道"水泥化"、和旅游专门设施"现代化"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乡村旅游目的地出现"千村一面"现象,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因失业致贫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失业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等就业难题。就业结构单一,计划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难的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做好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以此来解决其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低于资源未枯竭的城市,更低于非资源型城市理论,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就业结构单一、下岗失业人员众多、职工再就业能力差等。认为我国处于青年期、中年期和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其资源产业变化和劳动力就业曲线有不同的相关性。目前,我国有依托和无依托的矿业城市以及资源类型不同的矿业城市就业状况不同,国家应该对它们区别对待;比较资源型城市就业的困难程度,发现有些城市困难程度较大,有些一般,有些则较小。我国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横向转移拓展就业空间、纵向转移增加就业岗位和异地转移创造就业岗位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