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当前国内金融业事实上已经进入混业经营时代,而我国金融监管执行的是“一行三会”的专业化分工监管体制,存在与金融实践不一致、监管过度与监管空自并存、难以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监管等弊端.建议应该借鉴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变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与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
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和层见叠出的新型金融工具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我国的金融监管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确立完善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中央顶层设计调整和地方底层创新运作两线并行的逐步完善阶段。在日渐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国各省、市地区金融运行整体状态表现依然平稳,但部分与金融关联密切的经济新领域如"互联网+""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仍凸显出较大风险隐患。目前,地方政府正处于监管金融风险形成、扩散与蔓延的前沿地带,亟待在地方金融监管的法律、体制、方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范围体制层面上的风险的增加,呼吁更强有力的、更有效的监管机制的建立。在政府监管和自由市场之间维持适当的平衡需要找出目前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确定目标。金融监管的目标价值在于实现金融发展的效率、安全与自由;其工具价值则与金融监管具体借助的实施机制紧密相联,主要包括宏观监管、透明度、分权与制衡、私人执行等。金融监管机制的重新构建,必须以实现其赖以存在的确定的价值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在经过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且金融机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基本上是纳入全国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面对农村地区日益复杂的金融机构,如果在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继续采用“一行三会”的方式对金融机构进行相关的监管,那么其在监管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将会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以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表征的金融生态系统,需要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而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与社会、经济、法治和文化环境的关系为表征的金融环境,由于地方政府既是“消费者”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因素,其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分析,消解不适当政府干预、搞好法治和诚信文化建设、建构地方政府双重身份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机制、评价机制和协调机制。是地方政府以公共服务保护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金融创新的现实,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金融创新监管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征、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创新监管、不完全竞争与金融创新监管。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往往具有“危机指向”的历史特征。面对愈益复杂的金融风险,各国均对其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制度的形成与功能的发挥依赖其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长期以来的唯“美”主义倾向并未消除监管的漏洞。反思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缺憾,结合我国特有的金融生态,顺应世界金融监管发展的潮流,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保障金融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业中的两个相伴而生的重要概念。金融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必然会在现有的金融监管方式下进行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又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必须通过监管的创新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讨论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之间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实现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控,力求法律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依法防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法律依据是金融宏观监管机制顺利运转的有力保障。1995年度,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的公布实施,金融监管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依法设立,依法经营,依法监管,依法处罚,做到以金融法规规范约束一切金融活动。本文以依法强化海南金融宏观监管为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利贷衍生为乡镇金融模式必然性分析,提出了将农村高利贷通过诱致引导为乡镇金融模式的尝试。对高利贷衍生的乡镇金融模式从概念、市场定位及风险控制进行了全面阐述后得出:乡镇金融是一套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利用信息等优势的制度,其在解决农村经济主体"融资难",支持"三农"方面具有积极正向作用,并且有利于农村金融领域内竞争格局的改变和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在"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与当地资本市场和"大金融"的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中应该高度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通过与行业融合的实践教学来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因地制宜地面向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部门培养"大金融"的客户经理。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村金融安排由于其制度上存在缺陷,不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严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中介组织。当其以中间变量的形式存在于农村金融组织与农户之间后,便可以通过其组织职能、载体职能及中介与服务职能派生出多种机制来有效地降低农村金融交易费用,增进农户融资绩效。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融资问题自然成了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都优先选择金融调控手段.从房地产业对金融业依赖关系入手,阐述了主要的金融调控手段,重点探讨了当前的金融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升级型、不稳定等多重特点,农村信贷约束十分普遍,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差,严重约束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西部地区农户金融覆盖率、农户金融风险、农村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构成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现,农村金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中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阶段林业具有“产融弱质性”,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林业金融支持正是为弥补林业资本形成不足造成严重资金缺口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制度安排。通过对金融创新不足导致林业发展资金不足原因的分析,提出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中以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管理创新提高服务效率,以服务创新提升金融企业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市场创新建立丰富活跃的金融体系等金融创新的思路及措施,从而促进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力度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该现状,就必须由中央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促进作用,采用数据定量分析方法对财政扶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以及财政支出政策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政策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呈正向关联,但与文化产业就业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实证结果显示:长春市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负相关关系;农村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实际利率与农村经济发展负相关。实证结果分析表明,长春市农村金融未能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并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这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大量农村金融资源外流,农村投资效率低下。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乏力,已经成为长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破除农村金融抑制,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