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吴祚稳 《湖北教育》2002,(17):29-30
人们将近两年各地的中考乃至全国高考作文通称做“话题作文”,即命题者从设计的“材料”中引发出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角度作文。然而,临场作文时,常有一些学生面对“话题”,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说的不着边儿。为什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以“话题”作文形式呈现。命题为考生写作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考生可以充分发挥写作的潜能,尽情施展创作的才华,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那么怎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在中考中出奇制胜.勇夺高分?就此,谈谈笔者在近年来初三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从 2 0 0 0年开始 ,中考作文进入了“话题作文”阶段。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学生思考 ,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 ,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像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熟悉的事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 ,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 ,深受广…  相似文献   

4.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年中考作文,话题作文渐渐被弱化,而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则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提供材料、限定范围的半命题作文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为这类命题既创设写作情境,又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又有命题作文的严肃性和限制性,它汲取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优势,形成了最佳的创意,既利于命题者命题,又利于考生写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以话题作文形式呈现。命题为考生写作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考生可以充分发挥写作的潜能,尽情施展创作的才华,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导向性,又有材料作文的广泛性,可以说是集两种传统作文形式的优点于一身的作文形式,它既摆脱了命题作文的死板、空洞。又摒弃了材料作文的严格限制,可以给广大考生提供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近年来中考作文中非常流行的命题形式。这样掌握一些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仰臣 《新读写》2012,(1):42-44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其主要形式有: ①直接式:即不出现任何材料或引言,直接出现“话题”及要求,不做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这种形式现在很少见了,如2011年四川宜宾中考作文试题。 ②提示式:即在话题出现之前给出一段材料,对话题做一个说明或一个解释,其目的只是引出话题,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2011年甘肃省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之前有60多字的导语,像是一首语言精美的散文诗。考生在阅读这个导语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导语情景下出现话题,考生易于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9.
误区一:错把“话题”当“文题”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占据很大的比例。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作文的头,考生可以据此自叙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见解等,也可以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话题作文既没限定文章的选材立意,也没规定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体裁,从而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施展写作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杨昶 《现代语文》2006,(7):127-127
新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的要求带来了中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转变:作文形式出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选材空间更宽,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关注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范围也更广。近年来,话题作文正逐渐取代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更灵活,开放性强,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使学生在作文时减少了审题偏差,避免了作文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但中考作文拒绝平庸,我们在写作时切忌千人一面,平铺直叙,作文应是自己独特情感的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 ,全国有很多地方的中考作文已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尽管话题作文是全方位向学生开放 ,但在写作过程中 ,还是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考生对话题作文认识不清 ,未处理好话题作文写作中的几个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走入了写作的误区。  一、提供话题不等于提供材料命题人所提供的话题 ,既不同于以往供料议论文写作中所提供的材料 ,也不同于记叙文扩写的素材 ,它仅仅是写作的一个引子。因此 ,不能套用以往那种“引—提—议—联—结”的供料议论文或扩写的写作思路。而有的考生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把话题当作材料…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这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作文而言,无疑有着极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拟题,可以根据话题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文体来写。这就给写作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文体自选”不等于写作时不要文体,“立意自定”也不是说可以随便立意。从整体而言,话题作文同任何形式的作文一样,  相似文献   

13.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7,(3):23-25,33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17道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两套全国卷作文试题采用了非常独特的供料题意作文形式。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这种作文方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它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给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题型概说] 近几年,中考话题作文已占据了统治地位.多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命题,要求考生写出对社会、家庭、人生的感悟.从设计形式看,大多数的话题作文采用材料、提示 话题的形式.材料、提示部分一般都提供多个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提示顺利完成写作,考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自选角度,拓展开去,写出个性化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冯克海 《学语文》2011,(3):38-39
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限制比较宽松。一般是让学生自选文体进行写作,而众多的文题也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例如201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是以“不会变的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3)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0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是以“师生之间”为题,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型作文的特点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舍弃了延用6年之久的话题作文,采用材料型作文的形式,此外,山东、湖北卷也采用了材料型作文形式.材料型作文能避免命题作文猜题、押题的弊端,避免话题作文泛泛而写的不足,具有综合考查考生读写能力的优势,具有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双重特点,既给考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又设定一个合理的规定维度.因此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可是,由于近几年考生已经习惯了话题作文的写作,再加上平时写作训练中对材料型作文重视不够,因而高考时,不少考生错把材料型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作,导致高考时失分不少.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重视材料型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7.
张淑瑶 《现代语文》2006,(9):123-124
如果我们把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和想象,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但考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8.
作文考题的常见形式,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等.话题作文在当今备受推崇,而半命题作文也正在升温.半命题作文是命题者有意将一个完整的作文命题省掉一些成分,变成一个不完整的文题,给考生以广阔的选择空间,考生务必按照要求将文题补充完整后,方可进行写作的一种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半多的自主选择权,因而有相当大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考生尽可飞动神妙文思,从而尽情展现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19.
伍芬香 《湖南教育》2003,(12):38-38
话题作文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强,主要体现在写作角度开放、文体开放、眼界开放和思维开放等方面。话题作文鼓励学生在切合话题的情况下,敢于创新,敢于写出新鲜独特的东西来。但话题作文的开放也不是不要限制,它要求考生在选定自己所擅长或占优势的范围内加以“自我限制”。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误解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造成不应有的失误。误解话题。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是正确审题的前提。陕西宝鸡市2000年中考要求以“梦”为话题作文,提示语要求介绍梦的形成和种类,提出“允许在梦中驰骋想像的翅膀”。有一个考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让考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拟出更好的题目呢?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