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诗意这一元素,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营造温馨氛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课堂应该是学生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学科教  相似文献   

2.
何国香 《考试周刊》2011,(74):53-54
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在诗意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在文本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课堂诗意.在自我创作中提升课堂诗趣,最终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  相似文献   

3.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能使师生在对话的互动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个性。本文从“创设诗意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营造诗意的氖围,培养学生的诗意语言”和“享受诗意的感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入手,来建构精彩的语文“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正>提到语文课堂的诗意,也许有人这样问:"这也太玄乎了吧?这不是和语文课的‘扎实、朴实’相矛盾吗?"其实,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因为教育是教人求真、向善、至美,教师的工作是"举起别人,奉献自己"。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是诗意的、是充满情趣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追寻诗意盎然的课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与各位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及充满情趣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具诗情画意,给学生开辟一个全新的自由天地,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及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精神的陶冶和情趣的提升,关注语文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刘梅珍 《师道》2008,(10):27-28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诗意点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谓诗意点就是文中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以达到陶冶性情、启迪思维、进行语言实践的目的。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诗意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诗意点,就能让对话充满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充满活力。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意点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诗意的审美情趣为己任.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情趣,让语文课诗情回归,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下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语文课怎样精心构建美的课堂结构,从而引领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语文殿堂里徜徉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历久不衰、博大精深的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有诗情画意,语文教师应给学生开辟一个全新的自由天地,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视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及充满情趣的”,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诗意的教学方式,画。意的阅读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学生隋感。下面就以课堂实例来探索如何将诗意的教学、画意的阅读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师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的诗意课堂的创设. 一、创设诗情画意的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的场所,教师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是为课堂而付出的.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执著追求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己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充满诗意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悟这些文章的魅力,获得最大的阅读审美享受?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巧妙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不仅能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文本的体验.课堂,因为诗歌的润泽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这就注定了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因此,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也充满美的旋律。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诗意的、审美的、充满情趣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充满诗意的课堂,是审美的艺术的课堂,是充满生命的灵动和张力的课堂,是回归语文本色的课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因为曲高,所以和寡,语文课堂诗意的缺失成了不争的事实,就连诗歌教学也难觅诗性的踪迹,这种至纯文学因为她的古怪精灵成了我们语文人难言的痛,于是乎就有了"诗尤其不可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语文是生动生活的再现,是人类心灵升华的舞台,是活泼的情趣乐园。进入那人类精神的宝库,我们以及学生们都应该乐而忘返。"然而,曾几何时,语文的诗意消失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感受与情感体验来理解生活,让我们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诗意的氛围中学习和探求,努力让诗情画意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审美情感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子,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健全的人格。"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20.
充满情趣的教学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课堂也会因情趣而动,魅力无限。因此,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以引导学生步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精致语文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呢?本文将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