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要简简单单教,要教出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味"是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一种特色。教出"语文味"就是要引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要求打破教材"一统天下"、"唯我独尊"的局面,提倡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此,我们引入民族文化元素,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开辟语文教学新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笔者所在地区是苗族侗族聚居之处,有着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颇有感触。因为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  相似文献   

4.
丁爱燕 《学语文》2011,(2):35-37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人传统文化,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忽视了身边语文教学资源,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影响了学生课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协调发展,进而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也导致了人文情怀的缺失和乡土、家国情怀的淡漠。"新课标"把风俗民情、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地方文化,明确定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张力伟 《考试周刊》2013,(56):38-3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  相似文献   

7.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肩负着思想教育、精神教育、文化教育的重任。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系统地思考传统文化教学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系统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展开了探讨,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文忠 《快乐阅读》2011,(27):10-11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最能体现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语文课堂,是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  相似文献   

9.
刘夕琴 《现代语文》2010,(10):21-2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改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还指出:"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确,有丰富语文积累的学生往往语文素养就高、语文成绩就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诗意语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诗意语文既是对当下我国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时代回应,也是对语文新课程重新确认民族文化传统的现实探索。诗意语文是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84):56-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强国富民。当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课程,所以新时期语文课程应当承担起传达并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56个民族发展凝聚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协调传统文化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且使学生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渗透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重,搞好语文教学。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基因,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习。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并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芦萍 《学周刊C版》2023,(34):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先贤的智慧以及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中职语文课程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就必须以语文教学为主阵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原则,立足语文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探索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路径和手段,以期培育学生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增强中职语文教学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人与文化互动的过程,即"文化陶冶"的过程。针对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知识技能、忽视人格发展的弊病,设计、构建了小学语文"文化陶冶"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所以中华民族至今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了推动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生,这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为此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对语文教学现状发起了全方位的变革和冲击.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深刻地感到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形式与内容上的更新,而应该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去审视语文教学,关注语文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习。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并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贾平 《现代语文》2009,(12):158-159
语文新课标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教学和学习自然应围绕这二者进行。同样评价考核也应围绕这两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