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玉 《贵州教育》2011,(22):7-8
从2004年马加爵事件发生,到2010年“李刚门”校园车祸案和药家鑫撞人杀人案,再到2011年留日学生机场刺母案等,这一系列恶劣事件背后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此类事件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为什么他们的大脑内竟存杀人、报复、“农民难缠”、“驾车撞人”、“撞伤不如撞死”的念头?这背后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安颐 《职业技术》2005,(6):14-20
大学一个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也是无数拼搏的学生的目标.按理说,是一个宁静祥和又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杀人和自杀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所发生的大学生自杀、被杀以及杀人等事件,都表明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着普遍的心理危机现象,而心理危机的发生又是和大学生社会化的不完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特征,以及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特征,并提出了预防心理危机的三务途径及大学生的再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杀人、投毒、跳楼事件在全国高校频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最近频繁出现的大学生杀人、自杀等事件的反思,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突破传统,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2·23”云南大学凶杀案在各高校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被捕更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师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的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难以想像马加爵这样一个父母心中懂事听话的好孩子,老师眼中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沉默乖巧的伙伴,却在转眼之间成为连杀四名同班同学的杀人疑犯,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现在尚且不知马加爵杀人的真正动机和目的,但至少我们可以说,这一事件凸显出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严重的障碍,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自杀、退学、出走等现象时有发生。要想真正减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除了应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更要重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时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这是对马加爵杀人一案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历来被称为“天之骄子”、“社会的精英”,是建设祖国的希望。然而,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了不少的大学,触发感慨颇多,再加上媒体一系列负面事件的报道,也使许多人开始对这一群体的未来产生了怀疑。刘海洋泼熊,马加爵杀人以及女大学生卖淫等事件频频敲响警钟: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偏差,高校的德育工作确实有待加强。笔者认为,分析他们的思想倾向,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日,随着药家鑫案件开庭审理,这个一度引起舆论轰动的年轻大学生,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药家鑫是西安某大学大三学生,去年驾车撞伤一名张姓妇女后,残忍地将其连捅八刀杀害。问起杀人理由,药家鑫语出惊人:撞的是  相似文献   

9.
章世清 《教书育人》2012,(18):60-61
近年来不断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因为小事发生口角而导致暴力伤害,乃至升级致杀人至死的恶性事件。一桩桩血的事实让世人震惊和痛心,更让教育工作者感到责任之重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的大学生置法律于不顾而产生杀人动机,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天之骄子放弃美好的未来,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的旅程?在频发的恶性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了  相似文献   

10.
王喜红 《中国教师》2009,(Z1):223-223
社会快速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精彩丰富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近几年,大学生自杀、杀人和伤人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心理不健康问题严重。针对这一现象,从体育教学方面分析了对大学生的这种挫折行为进行干预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早在三十年代,就紧密配合国民党反动派用笔杆子杀人。一九三七年三月,张春桥又化名“狄克”,伙同伪江西《民国日报》副刊主编、军统特务何勇仁,炮制了反共独幕剧本《匪区之夜》,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宣传科直接控制出版的反动刊物《民族文艺》(月刊)上抛了出来。如果说,在这以前,张春桥充当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马前卒,躲在“三月的租界”里,抛出一系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当前社会群体中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一类,也是当前社会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在大学期间,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理应是一个最佳的时期。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因人际交往问题、学习上的压力,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而屡屡出现的休学、退学,更有甚者还有杀人和自杀的事件,这也使得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了时下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对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频繁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有着独特而深邃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敬畏生命、爱惜生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境界;积极应对挫折,理性看待死亡。  相似文献   

14.
杀人者有“杀人术”,这是早有所闻的。但最早研究“杀人术”的,竟是儒家孔老二,这还是最近读鲁迅先生《古小说钩沉》才知道的。先生在书中辑录了一则孔丘谈“杀人术”的故事,原文不甚长,兹抄录于后: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  相似文献   

15.
都说恋人的眼神能"电"人,但没听说过愤怒的眼神能杀人。眼神还能杀人?这又是什么样的眼神呢?2007年6月,俄罗斯《真理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恐怖而真实的事情,其间充满荒诞、诡异,却又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当前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或杀人事件提出思考,分析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原因,阐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就业对于大学校园来说永远是个热门的话题,从六七十年代的大学生支内,到八十年代的计划分配,再到今天的自主择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企,高薪,CEO等这一系列的新名词已成为时下大学生就业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可到底大学生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如果你想了解,请关注下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校最近频繁出现的大学生杀人、自杀等事件进行反思,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突破传统,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让学生既掌握音乐知识,又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归的感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从认知、感知、理解和巩固四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继推出大学生村官之后,北京市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再出新举措--从2009开始3年内,北京将陆续选聘5000名高校毕业生担任社区工作者.那么,该政策的内容如何,对社区和大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又该怎样保障这一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