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很多同学犯难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入手,得出化学平衡的标志:其一,V正=V逆;其二,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保持不变.笔者认为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量一种是不变量,另一种是变量不能确定变为不变量.例如,对于反应mA(g)+nB(g)~(≒)pC(g)+qD(g).  相似文献   

2.
1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理解与拓展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v正=v逆;(2)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不变. 理解v正、v逆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而言的,v正即某物质在反应中的消耗速率,v逆则为该物质在反应中的生成速率,因此"v正=v逆"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本质标志.化学平衡的本质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_正=v_逆(针对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解题时可直接判断.2.等价标志.等价标志是指可以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  相似文献   

4.
2019年鲁科版化学教材必修2中这样表述: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平衡状态。由定义延伸平衡状态的标志:(1)正逆相等;(2)变量不变。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描述为:“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教材关于平衡标志的表述只涉及了“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这一浓度物理量,而学生在实际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物理量.如气体密度、平均相对分子量、压强等,对于同一物理量,不同的反应体系还有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恒容恒温或恒压恒温甚至绝热恒容等,  相似文献   

6.
题型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例1 (2003年上海高考)可逆反应:N2 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考查的难度不是很大,但往往有不少学生因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各种条件分析不清,所以判断不准导致失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对恒容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做了如下梳理,与大家共享.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二、恒温恒容条件下几种常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不等分子反应【案例】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幑幐2NH3(g),下列信息能否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8.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例1(广东化学卷-1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一、标志之一: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由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才能使这种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同一反应中某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也可说明该反应中某一物质的正、逆反应相等,达到平衡状态。例:在一定条件下4NH_3(气)+5O_2(气)(?)2NO(气)+6H_2O(气)达到平衡时,当正反应氨气的消耗速率 V_(NH_3)与逆反应氨气的生成速率 V_(NH_3)相等时或正反应氧气的消耗速率 V_(O_2)与逆反应水的消耗速率 V_(H_2O)  相似文献   

10.
一、本质标志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由此可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学科的重点章节,其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该部分的重点、难点知识,也是历年高考、学考必考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该部分知识涉及面广、难度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不仅有直接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得到的速率标志、浓度保持不变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题目中的数值变化可有效进行化学平衡判断题的解答,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利用数值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例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Y(g) 3Z(g)在下列4种状态时属于平衡状态的是().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A v(X)=2mol.L-1.s-1,v(Z)=2mol.L-1.s-1;B v(X)=2mol.L-1.s-1,v(Y)=1.5mol.L-1.s-1;C v(X)=2mol.L-1.s-1,v(Y)=2mol.L-1.s-1;D v(X)=60mol.L-1.min-1,v(Z)=1.5mol.L-1.s-1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所以可以先将各选项中正、逆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常考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之一,高考主要考查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与判断.题型以大题中出多项选择题为主,而用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个别物理量有着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学生做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时,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又由于这部分知识考查的多变性,使学生得分往往不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归纳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希望对学生做题有所帮助.例题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化学反应中如何判断化学平衡是一项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本文就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三标志"及其应用作一简要的阐述。所谓的"三标志"是指:1.本质标志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即v(正)=v(逆)。2.等价标志(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2)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物质的  相似文献   

15.
平衡问题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中学化学将平衡分为四大类进行分析,下面对这一焦点知识进行分类例析.一、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例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体积分数φ(HI)=φ(I2);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⑤c(HI)∶c(H2)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所建立起来的化学平衡状态都是相同的,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一、等效平衡的标志所说的"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在高考中是热点.它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围绕的问题有:(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与计算;(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准确找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许多同学犯难和易出错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其理论性太强,判断起来有点抽象.  相似文献   

19.
<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学习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从历年考题来看,考查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学生经常判断出错而失分。笔者在教学中归纳出"正逆相等、变量不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一、正逆相等(v_正=v_逆≠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这里包含两层含义:1对于同一物质而言,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2对于不同的物质而言,速率必须是一正一逆(不能同为v_正或v_逆),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1.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因此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看来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将是高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