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语的促音大多出现在五十音图ガちたけ四行假名的前面,用小字的『つ』或『シ』来表示,有极少数促音出现在其他行假名的前面,例发如:『宫本光荣』(ゐめょさゐつぇ)中的促音出现在『マ行』假名『ぇ』之前.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传统表记方法为汉字假名混合表记。汉字作为日语的一部分,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它是汉语和日语的共通部分,连结着中日两国的语言和文化。本文将从日语汉字的历史及其在“日语化”过程中取得的独特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日语汉字音读源自中国的中古音,也基本上保留了中古音的读音,而现代汉语中一些汉字的读音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的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在中古音韵中可能有声母,因此形成了现代汉语和日语音读在无声母汉字的读音上的不同点。本研究表明,现代汉语的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与它对应的可能是ア行音、ヤ行音、ワ行音,或是ガ行音,少数还可能是マ行音或バ行音。  相似文献   

4.
杨佳欣 《时代教育》2012,(9):270-271
学习五十音图是学习日语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培养对日语的兴趣,对往后的学习非常有利。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浅谈五十音图的趣味教学法,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5.
“五十音图”是学习日语语音的最基础的内容。日语“五十音图”的记忆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6.
日语原本没有文字,公元3世纪开始引入、借用中国汉字,即便后来发明了"假名",汉字仍然与假名一起混合使用至今。日语汉字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现在保留了2136个常用汉字。从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对比的角度看,可将日语常用汉字分为同形同义字、同形异义字、日语简化字、汉日简化字、未简化的繁体字以及和制汉字6大类。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认知建构理论,让学生在多方联想理解记忆的乐趣中,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而轻松地记住五十音图的听、说、读、写,为学好日语迅速打下坚实的基础,尝试为高职日语五十音图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80):60-61
日语外来语多指从欧美系语言中传来的词语,通常用片假名表示.而一个外文词语可对应多种日文片假名表记,其中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针对日语外来语的假名表记,试图调查其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接受程度,并通过BCCWJ语料库对其运用方式进行统计调查,了解外来语音假名和国语语音假名之间的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外来语音假名表记十分稳定且被频繁使用.但「ハ」行和「バ」行的假名在面临使用外来语音假名还是国语语音假名的时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语的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词是根据中国汉音、吴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现代汉语的发音与"汉音"、"吴音"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使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发音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寻。论文主要从拨音、长音、"イ"收尾音、口付き汉字、拗音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当用汉字》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提出日语合成词的促音变化规则,认为促音主要发生在以"キ、ク"结尾的音读字(词),出现在以它们所在行即"カ"行开头的音读字词之前时,以及以"ツ""チ"结尾的音读字(词),出现在有清浊音变化的非浊音行即"カ、サ、タ、パ"行开头的音读字词之前时。  相似文献   

11.
长子方言是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小分支,它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圪"音字的使用。"圪"字,入声音,不能单独使用,多数没有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圪"作为表音字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都借鉴了汉字,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总是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字的影响,从字的表面来理解日语,这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影响。而在这之中,最为典型之一便是惯用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操湖北地区方言的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对ラ行音和ナ行音的听辨混淆倾向。为此以湖北地区方言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出现听辨混淆的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学习者正确掌握日语语音,首先需要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教授含有ラ行音和ナ行音新单词时,有必要确认学习者是否能正确听辨ラ行音和ナ行音。  相似文献   

15.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600多年的时间。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汉字译语在明治时期作为外来文化输入的主要手段,对于日本接受西方文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媒介作用。1000多年来日本人接受了汉字的用法训练以及汉字的思维方式,这便构成了今天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及文化模式。晚清以来,日语对于丰富汉语词汇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出日语语言文化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最终,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17.
灵川县雍田村位于灵川县城的北部。雍田平话的主要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多读不送气清音,古知庄章与精组合为舌尖前音和舌叶音两套,泥来混读,不分尖团,古晓匣母部分字读如非组。果摄部分字与假摄二等合流读[],另一部分与遇摄一等相混读为[u],假摄三等的主流读法跟二等字都读[],无[m]尾、无[n]尾、无塞音尾。共7个调类,平去入分阴阳,上声不分阴阳。同音字汇收单字3700余个。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作用是把音、义结合的语言记录下来,因此,汉字的栽体是它的形,汉字的内涵是它的音和义。汉字把有声语言的听觉信息转换为汉字符号的视觉信息,这些符号所负载的实际上是不同的语言单位。形是字的本身,字音和字义是字所记录语言的声音和内容。认识、研究汉字,实质就是认识、研究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笔者从形音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谈“0”和“零”这两个常用汉字的异同,从而回答“0”=“零”与“零”≠“0”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国家语委规定汉字主部首201个,附形部首99个。这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的540部首差异很大,而有些字的归部也不一致。这些"差异"和"不一致"在实际应用中引起了一些不便,在理论研究上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月"部字为例,分析"月"部字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并类推其他部首,希望进一步规范现代汉字的部首检索系统,使汉字部首及字的归部更趋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20.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気"字虽源于汉语的"气"字,但我们在学习和理解"気"及"気"字短语时却发现中日"気"字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主要从精神语义方面浅析日语"気"字的语义特征,希望对理解和翻译日文"気"字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