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赵旭峰近日投书本刊说,目前我国出版界的“丛书热”继续升温,丛书出版中的粗制滥造现象值得注意。 据他对《社科新书目》第395至400期的统计,6期中共刊出丛书书目213套,1166种,占所刊出图书总种数3529种的33.05%。几乎每个大类都有丛书出版,几乎每个出版社又都在出丛书。 在“丛书热”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出版社不在抓创作上下功夫,而是用“剪刀加浆糊”,东拼西凑出丛书。从你处拿一点,从他处借一点,便“组织”起一套丛书,美其名目“世界××丛书”、“中国××丛书”。更有甚者,草创一庞大的  相似文献   

2.
案 情 :原告 1 : 北京×××出版社 原告 2 : 作者张××被告 : 北京××图书发行公司2 0 0 2年 8月北京××图书发行公司在自己的书库中发现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书若干本 ,就拿到读者服务部销售。恰被北京×××出版社和作者张××发现 ,确认该书为盗版图书。二原告认为被告北京××图书发行公司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找到被告交涉 ,被告说该书是其他书店的退货书中夹带的 ,原告向被告追问是从哪个书店退回 ,被告不予回答 ,原告起诉到法院 ,法院确认被告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结 论 :…  相似文献   

3.
出书有特色、上档次,是一个出版社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而出版社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工作。编辑如何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己的个性形象,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是编辑走向成熟的关键。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编辑错误理解市场经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个性,唯利是图,于是乎,不懂英语的敢编英语书稿,学电脑的编起了“股票”,更有甚者,一些编辑不在自己的强项中寻找热点,相反的热衷于非专业热点的追逐。一本《唐诗鉴赏辞典》的热销,引来了《××鉴赏辞典》如雨后春笋般  相似文献   

4.
案情:原告:D软件开发公司 被告1:S软件开发公司 被告2:中国××出版社1996年中关村S软件开发公司在自己开发的部分软件的基础上,又从Internet上下载收集了一些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其中有原告的共享软件A和免费软件B,并对免费软件B进行了二次开发,未征得原告的同意,即凑成一张光盘在中国××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销售,获利颇丰。原告认为S公司侵犯了其软件版权,S公司认为“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没有版权,所以没有侵犯原告的版权。原告在与中国××出版社交涉也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将二被告推上了被告席。本案焦点:1S软…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图书发行界有一个奇怪的跟风出版现象,就是哪本书好卖,随后就有与之相似书名以及相似封面的书问世。这种奇怪而病态的出版现象,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不久前,××出版社推出了“另类”作家张驰的长篇小说《北京病人》,无独有偶,随后,××出版社又推出了70年代出生的“美女”作家洛艺嘉的长篇小说新作《中国病人》,两本书名显然“借鉴”了因电影而火起来的加拿大小说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英国病人》。陡然间,书界“病人”吃起香来。继韩寒的《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后,书市上又有××出版社的《九重门》、××出版社的《三重门外》的“孪生书”面市。甚至耐人寻味的是,《三重门外》封面上赫然印着“韩寒新著”四字等距离排行,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韩寒的新  相似文献   

6.
树立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要求,意义重大,切中时弊。把“精品”作为战略问题来提出,可见“精品”是一个出版工作者,一个出版社,长期为之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增长过快与“精品意识”不够有关。 有的出版社社庆,出一本建社以来的出书目录,却名之日:“××年精品目录”;有的出版社在报纸上作广告,一作一版,上百种,也是称精品目录。有那么多精品吗?这些现象是对精品概念不清楚的表  相似文献   

7.
律师信箱     
案例 我的父亲李××于1998年去世,他是较有名气的作家,我们作为他的子女应该享有其作品的著作权的继承权。但近日我在北京一家书摊上发现了由某联合出版社(下称联合出版社)出版、编者署名王某的《李××随想录》(—下称《随想录》)一书。该书全部内容均取自我父亲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篇章取自我父亲所著的《×××》一书。经查,联合出版社与某编辑部签订《李××》出版合同,由联合出版社出版王某编著的《随想录》。该合同约定编辑者承担一切因该书侵犯他人版权和出版权而引起的责任。该书共120篇,其中65篇取自1990年版的我父亲所著《×××》一书,其余取自我父亲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9.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吸引、保留、激励以及开发企业所能获得的人力资源,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和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发人才的潜能应是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流动.转企改制以后,高校出版社人才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大.对此,出版社需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我们认可人才流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有才华的人都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也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各种形式的认可;另一方面,出版社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须引进、打造并且留住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来实现出版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战略即命运     
没有战略的企业被形象地喻为没有舵的航船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战略的竞争,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然而,或许是因政策保护,或许是经营者对战略在出版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许多出版社战略意识不强。目前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发展陷入困境,分析起来原因可能各式各样,但至少有一个是共同的,那就是缺少科学的发展战略或战略实施不力。在现代社会,缺乏战略的支撑,企业就不会有长远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选题策划与品牌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出版业向市场的转轨,出版社的品牌作为在读者心目中的认同标识,对于出版社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出版社的品牌,就是出版社的特色形象。在现代社会,市场的竞争已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进入品牌竞争和规模竞争,出版社必须在市场中创造品牌,又以品牌赢得市场。那么,出版社的品牌靠什么来树立?毫无疑问,它靠的是出版社的产品——图书,靠图书质量、靠营销策划、靠市场运作,等等;但最基础的,是靠选题的策划。选题策划在出版社创品牌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选题策划必须紧紧围绕创品牌而不动摇  美国著名出版家…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笔者在门市了解到,读者对图书包装有些意见:几十年“一贯制”,用牛皮纸以至用旧报纸一包应付了事。笔者认为,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应当采取措施,改进零售图书的包装方式。 一、每个新华书店门市部。都应有自行设计的塑料“礼品书”袋。诸如设计“××县市新华书店以书为礼,高雅实惠礼品书”等字样,在正下方还可印上“地址”、“邮编”、“电话”等等,也是一种宣传。  相似文献   

13.
祝贺与希望     
去年《图书馆杂志》有一个与往不同、与众相异的地方,即在封二左下角标出:“本期邮发数××册”。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图书馆杂志》每期的邮发数已达两万册,且呈逐期上升趋势。这是刊物的骄傲!一份地方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刊物,既无惊心动魄的打斗情节,也无粉色显露的美人形象,竟能邮发如此大的数量,这真可谓一个奇迹。这是刊物的自信!据笔者所知,一些  相似文献   

14.
杂说三题     
一说质量出版物质量的优劣与高低,历来是决定出版社地位、声誉和影响的基本因素。在当前全国出版社如林,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无论中央的地方的,综合的专业的,每个社都在千方百计拓展优势、发挥优势。优势即长处,也就是比别人强的地方吧。如湖南社的目光远、周期短;人文、上文社的牌子硬、名声响;四川社的人力足、根底厚;文联出版公司的网络宽、气魄大,等等。但是,优势要得以充分发挥,关键还在于保证出书的质量。如果不重视出版物的质量谈优势,即使获得了优势也难免会落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版界悄然兴起一种民营性质的出版群体,他们以××工作室、××策划室、××文化公司等名义,介入和参与图书出版活动,有人将这类“有干出版工作之实,而无出版社之名”的工作室,称之为“另类书业”或“影子出版社”。目前这类工作室全国究竟有多少,其说不一,有人估计有五、六百家,也有人说,“影子”大约为“实体”的10倍左右,这一估计,可  相似文献   

16.
“上台阶”这个词儿,半年多来经常在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中出现。党中央和省委根据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谈话的精神,都提出使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这作为奋斗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和听到这样一些提法:什么××市的经济发展,一年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几年来已经跃上了一个高台阶;××厂上半年各项指标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财政达到自给,消灭了赤字,登上了新台阶;等等。这些提法,其具体含义已远不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台阶”的内容了,说它是自提标准,内涵不清,甚至把前进目标给模糊了,是不为过份的。  相似文献   

17.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出版单位无权向第三方转让出版权北京市版权局齐立1994年10月《××实用技术词典》著作权人王××、刘××向北京版权保护协会投诉,诉称:××××出版社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其所著的《××实用技术词典》转让给第三方香港XX出版社出版。既未取得...  相似文献   

18.
新出比是反映出版社生存方式的指标,也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既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出版产业的整体状况,也可用来衡量单个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它由两个变量即出版图书总数与新出版图书种数导出: 新出比=(新出版图书种数/出版图书总数)×100%由新出比还可以推出重印再版率: 重印再版率=1-新出比新出比值大,表明新出书多,重印再版率低,数量增长特征明显。一般说来,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书品种不断增加是正常的趋势。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作者队伍及潜在读者数量巨大,新书品种总体向上攀升的  相似文献   

19.
一、战略 :中小型科技出版社不容再忽视的问题  我国出版社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所谓“企业管理” ,就是要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参与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战略的竞争[1]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然而 ,或许是因政策保护而压力不大 ,或许是出版社经营者对战略在出版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许多出版社战略意识不强。目前一些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发展陷入困境 ,分析起来原因可能各式各样 ,但至少有一个是共同的 ,那就是缺少科学的发展战略或战略实施不力。相反 ,近年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出现的图书市场的竞争,除了集中体现为图书质量的竞争外,其中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版社经济实力的竞争。一个出版社只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且具备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满足开发、策划精品图书前期投资的需要,在出书品种及质量上形成特色;才能广泛利用电台、报刊等新闻载体加大本版图书的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地树立自身的形象;才能全方位地去扩大图书的发行渠道,努力去开拓和占领图书市场;才能造成“大船”,开足马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此,坚持党的新闻出版方针,发挥出版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生产经营中加强财务管理,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