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2004年第6期《集邮博览》第51页上邮友苏文土先生“介绍一款邮件通知便条”一文后,笔者查阅了国家邮政局2000年12月编印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一书。在国内邮件业务单式目录中,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出编号(邮1406)规  相似文献   

2.
与“收件人总付邮费”邮件相关的邮文在《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博览》等报刊陆续刊出,关于它的称谓和是否为邮政用品各有说法。前段时间看到《集邮报》一篇文章称该邮件是邮政用品;近日又读《集邮博览》说该邮件不是邮政用品(见2004年第11期《香港集  相似文献   

3.
如图为福州市祭酒岭投递站使用的邮件“通知便条”(邮1406),规格148mm×95mm。该便条上有收件人地址姓名、通知领取邮件种类、号码、领取地(以戳盖“祭酒岭投递站”)、投递员(编号代表)等信息。另外,投递站还用戳盖有领取邮件时间。投递员为方面用户,特别在“祭酒岭投递站”戳记下详细注明地址。该“便条”是因投递员上门投递时笔者外出不在才留下的。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检索本社编辑发表的论文,笔者在《集邮博览》2005年12 期发表的《完善邮文索引服务集邮研究》也在其中。原来《集邮博览》的文章已经“上网”了。就此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月初已收录《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至2006年第2 期刊发的集邮和收藏文章(含广告)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集邮博览》编辑部: 见《集邮博览》2004年第九期“来函照登”倪利民“莫把《集邮博览》办成《集邮研究》”一文,对此,看法不尽认同。《集邮博览》的“博览”,有“多广”之意,即所刊内容可涉及集邮各个领域,兼普及与提高尽可能适应各层次集邮者的要求。历年来《集邮博览》刊有研究之类文章,对集邮者广开思路,献计献策,分析透视,很有启示。也有别于其他刊物,这也是我长期订阅的一个理由。就以第九期为例,“研究”8页、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12年第12期《改退批条的"变异品"》文中称:国家对"改退批条"的大小、字体及字间距等格式并无严格规定,只要求在小于封片的长方形纸条上,上方中间印刷"改退批条",把业务编号"邮1407"放在左边……据国家邮政局"国内邮件处理规则"(2000年12月)第252条规定,无法投递的函件退回时,应当用双线将邮件封面的收件人地址和邮政编码划销,粘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杂志自2003年 第12期以来先后刊登了几篇讲北 京快件标签的文章,笔者出于爱好 快件,对此类文章一直予以关注。 前面4篇为便于叙述已有作者称其 为"没用说"(2003年第12期第 29页)、"首日说"、"邮所说" (分别在2004年第4期第14页和 第15页)、"不容说"(2004年 第7期第11页)。在2004年第11 期第15页又见一文(姑且称为 "辩解说"吧),促使笔者再次仔细 拜读上述文章,读后有话想讲,请 指正。  相似文献   

9.
我与《集邮博览》从相识、相知到相处快30年了。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30日。翌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即《集邮博览》的前身。我是市邮协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有幸在第一时间成为刊物的读者。还记得第一期有32页,设有“集邮百科”、“邮学研究”、“邮票与北京”等栏目,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
拜读《集邮博览》总198期上《<新民晚报>“集邮”专版(编号)回顾》一文,我找出自己装订成册的五大册集邮版,细细浏览了这历时8年的378期,勾起我与《新民晚报》集邮版的许多往事,择其三录之。从头寻找1997年2月我应邀到宁波老市区邮友办公室晤谈,期间拿起一摞报纸信手翻阅,不意间翻到第6期《新民晚报》集邮版,顿觉眼前一亮,因当时还没有彩版的集邮报,而这张报却五彩缤纷。邮友见我全神贯注看报纸,便说你喜欢就拿去吧。这份报我看到过几期,可能已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捧读2004年第2期《集邮博览》杂志,一则“无锡将举办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的信息,让广大集邮研究者、邮文作者喜出望外,拍手叫好! 这则仅400字的信息,却传递了许多现代开放性的集邮特色:此届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由无锡市集邮协会、无锡市文化宫、《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2.
由我国著名邮学家吴凤岗主编,北京市集邮协会编的《实用集邮辞典》第134页上有“邮资图”条目,内容如下: “印在邮制信封、明信片和邮简上的邮资图案称邮资图,按我国邮电部规定:此种邮资图只能作为该图的信封、明信片、邮简纳付邮资的凭证,剪下后另贴在其它邮件上无效。”在第135页上有“邮政明信片”条目,内容为: “即有邮政部门发行的明信  相似文献   

13.
集邮动态     
《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集邮博览·税票研究专刊》出版《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集邮博览》增刊2(税票研究专刊)同时出版发行。《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与2002年版相比较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篇幅增加一倍(200页),内容涉及更广泛、活动反映更客观、资料统计更权威。  相似文献   

14.
1.参加评选的2002年外国邮票见《集邮博览》第10期、《上海集邮》第10期、《天津集邮》第5期中心插页所刊登的全套邮票和小型张图样。参评的35个国家的序号列在图样下面。2.评选选票随《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报》发送到所有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04年第3期一篇文章《香港的风景日戳》(下称“《香》文”),介绍了香港的风景邮(日)戳,可惜过于简短,而且又有遗漏,未能让读者较全面了解香港的风景邮戳。 香港邮政将风景邮戳称为“图案邮戳”,此称谓与“风景邮戳”相比,各有优劣。若称为“风景邮(日)戳”,由于一些邮戳的图案并非“风景”(如香港机场邮政局的飞机图案,我国内地不少“风景日戳”同样有此情况),将其称为  相似文献   

16.
苏文土邮友在《集邮博览》2004年第8期上,介绍《三星堆遗址》异型邮资门票时,说“《三星堆遗址》是我国邮政首枚异型邮资明信片了!”这是不对的。早在4年前的2000年2月,广东省就为广东省数据通信局发行了一种《上网直通车》牡丹图邮资明信片,编号为“2000(19)0368”。明信片本身规格为165×130mm。明信片右侧是一枚书签式副券,其  相似文献   

17.
序号 毕 兴 报刊名称 集邮博览 舞黯妻 期号 第1期总第 第1期总第 第1期总第 199期 1卯期 199期 中国集邮报 中国集邮报 蜀都邮苑 集邮纵徽 撒 集邮博览 嚣薰 集邮专刊 集邮纵横 (黑龙江) 集邮报 朔北邮电报/ 集邮 重庆集邮 金晚邮坛 共鱼些迪些七 哈尔簇集那 哈尔演集邮 哈尔滨集邮 一丽骊肠纵横 (燕龙江) 一一一.-.~声一 岭南邮刊 r,.~.~-一~~自~~~~~.-~一 集邮博览 .,............~-~~一 集邮博览 ;翼蒸 中国集邮报 一不面福一 更亘至巫工 集邮天地 中国集邮报 潮南集邮 绍邮纵横 第2期总第9呜9期 第,粗棒第州期 第l期总第1脚期 版或…  相似文献   

18.
居洽群(《上海集邮》3220页)、瞿百顺(《集邮》1997年第11期)等邮友对1至10号普9图美术邮资信封的版式作了深入的讨论,笔者通过对版式特征的综合  相似文献   

19.
因为一直没收到《中国邮史》2005年第6期,加之事忙并未翻阅近期《集邮博览》,承中国邮史研究会麦国培会长提醒并补寄一份,拜读后才知道我那篇小文引起不少邮友关注并提供了宝贵意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对于《集邮博览》2005年第12期上黄继光先生的“释疑”一文,我略有不同意见,黄先生所称的“从拍品的表面情况分析,似较符合第八十六条所述情况,该拍品是否附有“寄信清单”?则不得而知。”那我们再来看看第八十六条究竟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01年第7期曾刊登笔者拙文《普通邮资封片“不普通”》,时隔不久,即在该刊2002年第1期上看到理邮先生的文章《普通邮资封片为何“不普通”》,从中获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