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红 《江苏教育》2012,(1):35-3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实践证明,巧用共生思想可以促进语文课堂学与教关系的和谐建构。一、共生教学的内涵共生,即共同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模式意义]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探讨这种教师与学生生命碰撞的活力课堂,以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陈卫 《职业技术》2005,(6):62-6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享双方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而有之.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新课程也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加大了互动的探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互动的低效现象仍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7.
"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共享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新课程也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课堂中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而交往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积极、高效地互动。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现在,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主导。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也非常注重促进师生互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就如何促进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验,谈几点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文华 《科学教育》2004,10(2):48-49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创设一种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教学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舞台上,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师生间“导演”与“演员”关系的定位,实质是把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应当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双向主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逐步更新转变,大胆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涂砚清 《考试周刊》2013,(36):95-95
<正>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尤其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取向。"师生互动"关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促进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气氛,又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丽 《吉林教育》2009,(7):94-94
“同伴探索”就是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过程中彼此陪伴、彼此互相尊重和保护,变教者为学者。  相似文献   

19.
赵晖 《现代语文》2010,(4):54-56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共同尊重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理解,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