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了《从狼与狗看教育》(《吉林教育》2008年第12期)一文的题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细细读罢此文,文中的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说从狼与狗的身上看到了教育,那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教师也不再是教师了,只能称其为驯化者了。  相似文献   

2.
看了《从狼与狗看教育》(《吉林教育》2008年第12期)一文的题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细细读罢此文,文中的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说从狼与狗的身上看到了教育,那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教师也不再是教师了,只能称其为驯化者了。  相似文献   

3.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扑面而来的山野气息,和淳朴自然的水乡情韵,朱桥的《渡船》仿佛把我们带回到沈从文笔下那个充满人情美与人性美的边城世界:一个老人、一只渡船,一个男孩,一条狗,三个生命随船儿荡漾在碧水蓝天之间,唱响了一曲动人的人情之歌。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形式是其历代研究者的主要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作为民族风格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性、人情与民俗,在赵树理小说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赵树理小说研究者,对其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论证。这在赵树理小说研究中无疑是一大缺憾。着重从人情、人性与民俗内外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人情、人性及民俗的描写对其小说民族风格建构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使赵树理的民族风格多一笔点缀、多一份色彩,以其更全面地认识和考察赵树理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鲁鲁(一)     
《鲁鲁》荐读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三次连载当代女作家宗璞的小说《鲁鲁》。 这是我二十岁那年深受感动的一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鲁鲁只是一只狗。但就是这只狗,身上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人久久难忘。直到现在,在生活中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我还会忽然想起那只叫做鲁鲁的小狗,想起它的某一个可爱而温馨的动作或表情。相信你读完以后应该能与我有同感的。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百合花》从写人性与人情入手肯定与赞颂个体生命的价值,将战争中的人、人情、人性高度统一,凸现出《百合花》的文学价值和独特魅力。可以说《百合花》是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将永远绽放在当代文坛之上。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百合花》从写人性与人情入手肯定与赞颂个体生命的价值,将战争中的人、人情、人性高度统一,凸现出《百合花》的文学价值和独特魅力。可以说《百合花》是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将永远绽放在当代文坛之上。  相似文献   

9.
你是人     
你是人,带着他的一切你是其始,亦是其终。由你,他的清泉涌溢。向着你,他的溪水流淌。在你身上,他注入了人性。你是他的治者与被治者,施虐者与受虐者,摧毁者与被毁者。你是他的施主与受赠人,是他的钉入于十字架者与被钉于十字架者。你是他的贫者与富者。弱者与强者,显现者与隐遁者。你是他的高尚者与卑贱者,圣徒与罪人,天使与魔鬼。你是一位父亲和母亲的儿子,是每一位兄弟和姐妹的父亲。我来自于你。我逃不开你,你逃不开我,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俩即全人类。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你们。便没有他…  相似文献   

10.
精彩的开头     
1.人生中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人性中的理智与情感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爱德蒙是纯理性的化身,李尔是情感化的人,考狄利娅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从这三种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智的罪恶和情感的灾难以及完美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人之所以为人,其根本在于有其人的本质,即人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还指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由此观之,人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并且在一定社会历史情况下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所谓人情,我认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它通过言语、表情和行为来表现人性,所以它也和人性一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并在一定社会历史情况下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文学应该描写人性和人情,通过人性与人情的演变揭示时代本质和社会面貌,就是十分必要的了。长篇小说《芙蓉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种人性与人情,即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被扭曲、被暗化的人性与人情,表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风云的无常变幻,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 关于人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前,它主要表现为人的社会实践性;在阶级社会中,它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观点,也需要加以发展和补充,这就是:当阶级社会发展到阶级矛盾在社会生活中不是主要矛盾的时候,人性的本质特征也应该  相似文献   

13.
所谓班级情感化管理,指班主任借助一定的教育影响,把积极、良好的情感品质施加在学生身上,并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其身心获得全面而健康发展的管理。它是按照学生正常感情和理性管理班级,是充满人情、人性的管理。作者结合自己的管班经验谈谈班级情感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  相似文献   

15.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相似文献   

16.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是再苦没有的  相似文献   

17.
最苦与最乐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  相似文献   

18.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美学的角度说,人性的本质应该是美的.<暖春>无疑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人性美的发掘与歌赞.这个主题的开掘与表现也是深刻的,是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是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是顺应现代人的内心要求与憧憬的.通过对人性美的张扬与传播,更有助于增添我们身上的亮色和认识我们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