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句话在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频率之高,想必每个语文老师都感同身受。人物形象需要想象,人物心理活动需要想象,对景色描写的文章需要想象,对没有机会发生的事情也需要想象……但是审视许多的想象,如无根基的浮萍漂浮,又如脱了缰绳束缚的野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来时路,没有行时途。这样的驰骋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在此,我想说一句":让想象把根留住!"比如经典课文《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两节不同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它是一个没有时空阻隔,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虚实落差的多情的空间;它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个性飞扬的巨大舞台;它是学生们想象与联想自由驰骋的天地;它是……它到底是什么?游乐场、电影院……不,都不是,它是一节我和学生们都十分热爱的语文课。走进语文课堂,我们精彩、快乐、充实的一天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3.
一篇篇精美隽永的课文,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处处如诗似梦的景物……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诗的国度,梦的天堂。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行走在诗意盎然的语文天地里。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应陶冶学生情操,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望,语文课堂应是情感之花绽放的沃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需要想象。所谓想象,就是由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当想象展开的时候,就会如陆机《文赋》中所  相似文献   

5.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想象是过去没有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人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想象,如科学家的假设,画家的绘画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革新,农民的科学种田等,都有丰富的想象活动参加。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学生的学习就更离不开想象,它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在自然教学中怎样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作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在想象中起舞的天使。"有了想象,孩子们才能在心灵的土壤中播下神奇的种子,然后长出奇花异草。在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用心为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让想象无处不在,让想象无处不精彩。如我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时,就搭建了多种形式的"想象平台"。  相似文献   

8.
从新课改实施以后,"请大家想象一下!"这句话在语文教学中出现频率之高,想必每位语文教师都深有体会。了解人物形象需要想象,掌握人物心理活动需要想象,感受描写的景物需要想象……但是,我想说: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把想象的"根基"留住!怎样才能把想象的根基留住呢?以下,本人就以两位教师针对经典课文《一个苹果》中的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引导学生展开两种截然不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在想象中起舞的天使。”有了想象,孩子们才能在心灵的土壤中播下神奇的种子,然后长出奇花异草。在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用心为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让想象无处不在,让想象无处不精彩。如我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时,就搭建了多种形式的“想象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张扬个性的想象。有了想象,人类的生活绚丽多彩;有了想象,神秘的自然令人心驰神往;有了想象,未来似乎触手可及。的确,“人类没有想象,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同样,如果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一股清风注入了语文课堂,如一缕阳光沐浴着学生的心田,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已经退居其次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数字化工具,如音频、视频、电影、动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不少教师感慨道:“上课没有准备一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整节课都无精打采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需要新鲜的刺激,以及多通道的学习.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多媒体是如何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更加新颖的视角和更加生动的情景,文章通过运用多谋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准确的认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丰富了语文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3.
包凤华 《江西教育》2004,(24):33-33
情节增补法.由于表达的需要,有些课文常用略写和虚写。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作者原意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增补的情节内容具体化。如《丰碑》一课中讲将军看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是情感共鸣的艺术天地。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在遵循情感生发、体验、升华的规律,根据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与方法,即以情开启——教师搭建情感桥梁,学文动情——学生诵读、想象生成情感,表情达意——深化学生情感,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特色,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翁娜 《陕西教育》2011,(6):23-23
审视小学语文课堂.当前的主要问题: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繁多的教学环节设计,犹如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虽面面俱到.但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布置一个个陷阱。设置一处处障碍,让学生去钻,去碰……透视典型问题发现:1.课堂教学“虚化”了。2.师生关系“混乱”了.  相似文献   

16.
仔细看图,先说说每幅图的内容,再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根据四幅图的内容写一个故事。写的时候,要发挥想象。比如图中人物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动作神态……还可以想象图上没有画出,而和故事有关的内容,那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想象力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本质力量的重要表征。马克思把它称为“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人类生活离不开想象,生产劳动需要想象,科学研究需要想象,文学创作需要想象,文学欣赏需要想象……。本文拟谈一下想象之于文学欣赏的作用。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离不开想象正如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一样。想象,也是一种形象思维,文学创作就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所以,没有想象便没有文学,没有想象也便没有欣赏。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是至理名言。然而如何“情动而辞发”,如何“披文以入情”?由情动到辞发,由披文到入情,这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借助于想象。现实生活的浪潮撞击着作家的心扉,使之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仔细看图,先说说每幅图的内容,再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根据四幅图的内容写一个故事。写的时候,要发挥想象。比如图中人物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动作神态……还可以想象图上没有画出,而和故事有关的内容,那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9.
表现性语言重在表现,强调的是语言的表现功能。表现性语言所引发的想象属于情感现象。根据表现性语言所指情况的不同,情感想象可分为心理想象、通感想象、类比想象、虚拟想象。 心理想象,这是一种揣摩人物心理状态的想象能力。它要求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和所处的环境,来揣摩其思想感情,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小说《分马》中老孙头的形象,作者周立波运用了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进行刻划。当老孙头分到了他亲手挑选的儿马,高兴地骑着马在场上跑了一圈而  相似文献   

20.
步入奥地利“想象幼儿园”,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当然,仅仅当演员是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想象”出更有趣的童话故事、更多的童话人物或更美好的童话世界,努力使自己成为“小小安徒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