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文好今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大特点是浅近易懂(其实也是《史记》的特点),符合高中生阅读和大纲的要求;其次是选文内容纯正。以往选文艰涩难懂,没有优美的语句和传神的描写,内容单一俗气,无非是一些圣君忠臣、孝子节妇、良吏义士之类。高考是一种导向,你考什么,老师和学生就去准备什么,这本是无可厚非,问题是选文艰涩难懂,让学生望而却步,并且容易使学生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同时由于文章内容单一,使学生的阅读空间更加狭小了;更由于选文的俗气(所谓的道德文章),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和审美情感。今年高考文言文选自《史记…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表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中所提到的整体浏览,重点研读,重点段落“三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外,更应重视课外阅读———社会生活这本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个大问题,课改进行了很多年,很多都把焦点集中在教学方法上,较少关注教学内容。我们要看到内容决定方法,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不仅要基于文体,还要清楚选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做好文本解读,指导好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18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必修、选修教材,涵盖了新课标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以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性为主要学习方式,从根本上体现出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将引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彻底改变题海战术、满堂灌的讲解教学模式。现行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教材选文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在教材选文基础上对阅读文本作必要的补充、延伸、拓展,以巩固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而群文阅读正是达成这一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策略。群  相似文献   

6.
在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已成为时代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我国阅读教学是基于选文的教学,选文的教学价值指向阅读素养,选文的使用与课堂教学将转向深度阅读,通过转换文本、化用文本、审视文本和整合文本,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探究文本,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7.
《少年王冕》是一篇小说。教学这篇文章,既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又要体现文体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和揣摩环境描写等途径,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改变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就必须坚持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案式语文教学使"文本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层次化"一改以往教学模式,让学生从题海或形式化的课堂走出来。学案式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处理好一份练习中课前导学、课堂激学、课后巩固三者的关系:学前案重在课前导读,是对文本的梳理性阅读;学案重在课堂导听、导思,是对文本进行精细化阅读;课后案重在课后导做,对文本进行微型话题阅读。学案的坚持使用,实现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有基础实现表达能力提升。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中不少选文,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我认为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会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欲望。所以,我主张教师要真实的教学,要全心全意的投入文本,真实的流露出对教材的喜、怒、哀、乐,并在课堂上勇于渲泄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以争鸣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仇凤勤 《广西教育》2014,(29):38-38
正"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独立运用课本进行文本阅读,基本理解并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指导学生不断优化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一、对比性阅读对比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对比可以使学生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理解新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时,笔者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所谓的阅读文本,是指教学场之外的文本。我们对此类文本的解读,常常是随性的,是个体的,是静态的,是感性的。而阅读文本一旦进入到教学场,就必须转变为课堂文本。课堂文本面向学生,具有群体性与生成性;而且这种解读,不仅具有感性的体验,更具有理性的探究。那么,如何将阅读文本转换为课堂文本呢?就如《涉江采芙蓉》,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言浅  相似文献   

13.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既能拓展阅读视野、又能锻炼思辨能力的高效教学模式。将之引入文言文教学课堂,既能解决学生课堂上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中心组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出文言文群文阅读要立足教材,引入多文本联读;结合文本内容,选准议题、创设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提升审美赏析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所阅读的大多是单篇的文章或长篇作品中的选文,这导致不少学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因此影响了阅读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应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将会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接受语文的熏陶和感染。笔者现就小学语文阅读鉴赏谈几点导入艺术层面的肤浅认识和做法。一、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导入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 小学语文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去用好文本这个例子,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文本是个关键。而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容的良好过程一般意义上源自于教者的导入艺术。导入的艺术性强,能够一下子就扣住学生的心,学生就能真正走进文本,进入角色。这就像通过一座桥迈入理想的彼岸一样,可供通过的桥梁有很多,而教师要看河道的情形来架设适合学生通过的桥梁,应当说,越是经济且越是实惠的桥梁越好。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为学生架设的“桥梁”是:1.概述梗概形“桥梁”。如《最后的姿势》的导入:“2008年的地震,有一位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是怎样诠释的呢?现在我们就和这位老师去零距离地接触吧。”2.交代方法式“桥梁”。《负荆请罪》是一个小话剧,与其他文本略有区别,学生阅读时稍感困难。这时,教师提示一定的阅读方法就比较重要。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理清故事情节,阅读好人物语言,注意人物语言表达时的情态是正确感悟人物形象的通道,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剧本的全部内容联系起来,进行阅读鉴赏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别文录 《河南教育》2006,(1S):39-39
2005年秋季,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启用新教材。笔者所在县域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是西南师大版,七年级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本人对两级语文新教材中的编排和选文内容上有一些疑问,现斗胆提出来。以期与同仁商榷,向专家请教。同叫建议教师要活用教材,恰当处理因教材编排和选文内容上的不妥而造成的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有为或无为的生成话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处理好阅读与记忆、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写作、阅读与选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和语文新课标都对学生阅读、处理信息类文本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受教材选文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信息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并不乐观。对美国母语教材Journeys信息类文本选文的研究可为我国信息类文本的选编及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发:一是要以丰富、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信息类文本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二是明确信息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以阅读策略为导向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以信息类文本为媒介开展跨学科学习,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让孩子亲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学校课堂是名著阅读的一个主阵地,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节选或改编了一些名著文章,如《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草船借箭》等。可以说这类课文(以下统称为"名著类课文")是小学生借以了解名著、阅读名著的窗口。一、我们的思考教学此类课文后,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名著类课文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课文编选的意图是什么?如何教好这样的课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如何处理选文和原著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方法。其中,关注文本提示语,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内容或者情感,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