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1941年至1945年,美国飞行员陈纳德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简称“飞虎队”)先后有一千多位美国飞行员牺牲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成为中美关系史上令人无法忘怀的一页.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美国飞行员并不是飞虎队队员,而是早在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在苏州的一场空战中壮烈牺牲的美国飞行...  相似文献   

2.
1933年11月22日,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这当然是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上海《新闻报》派顾执中和我于11月底赶到福州去采访。时间非常紧迫,一时买不到从上海去福州的船票,我们就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水上飞机出发,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飞机旅行,颇有新奇感觉。史量才先生曾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与十九路军将领建立了友谊,这次为了避嫌,《申报》反而不派记者赴福州。有必要先把时代背景说清楚。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参加“剿共”内战,全体官兵对此极为不满。蒋介石本意要借刀杀人,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声势浩大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成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侮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华民族历经八年抗战,终于在绝境中浴火重生。上海市档案馆藏有一大批抗战档案,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两次淞沪抗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有关。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展示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201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已将11月8日定为中国记者节,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印年前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成立日。其实“青记”也有前身,那就是上海“记者座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当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又发生“一·二八”淞沪抗  相似文献   

5.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除了苏州河以南的英、美国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占领,其他地方都已落于日军的铁蹄之下.  相似文献   

6.
陆爽年 《中国广播》2005,(10):19-20
上海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指1932年1月至1945年8月,即“一&#183;二八”淞沪抗战至日寇战败投降。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2,(19):48
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80周年,近日,上海音像资料馆、民革上海市委等联合发布一批摄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珍贵历史影像,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括有声和无声画面。此次上海发布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资料包括从民间搜集到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电影片段、联华影业  相似文献   

8.
本组史料记载了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起新的侵略战争后,中国十九路军的奋起抗战、第五军的增援和中国军民在淞沪抗战中的英勇斗争;记载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上海金融界的态度和国民党政府关于淞沪抗战“适可而止”以待国际进行干涉的决策;国民党政府精锐之师用于反共的政策导致淞沪抗战的失败;以及陈立夫等人所谓的以东三省经济利益换取英美支持,进而败日防俄等项建议。对研究中华民国史、日本侵华史均有参考价值,特选辑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的上海淞沪抗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斗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激烈残酷的一次战役。国民政府几乎将它所有最精锐的主力部队都投入了战场。胡宗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这支号称"天下第一军"、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从1937年9月初奉命投入淞沪战场,血战两月余,直至战役结束,为这次战役付出了惨重的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月28日深夜,蓄谋已久的日军在上海闸北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间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代表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在中华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卫国史诗中,朱耀章烈士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其中的壮丽一页。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月27日,一位身材颀长、面庞削瘦的美国青年,从上海港步入了这座战争阴影笼罩下的花花都市。第二天早晨,隆隆的炮声惊醒了这位寻找战争的美联社记者。这位美国记者名叫阿奇博尔德·特罗扬·斯蒂尔,1903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2岁时随全家迁到美国西部。斯蒂尔家境贫寒,中小学成绩突出,1924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爱达荷州一家报社做记者。那个时代的美国青年充满幻想,喜欢冒险,作为一名记者斯蒂尔认为只有冲突激烈的地方才会出大新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斯蒂尔开始注目远东,不久,他受聘于美联社,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在一·二八抗战的日子里,斯蒂尔下战壕、上街垒,出入枪林弹雨,给美联社发回多篇战地报道,他还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广播电台的前身是1932年2月无锡国难委员会集资筹建的无线电广播电台。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侵略军从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声援下,奋起抵抗。这次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两次淞沪战争在此爆发,上海人民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这些都在档案中留下了真实的记录。8月20日,上海市档案馆举行馆藏抗战档案发布会,向社会首次公布50件馆藏抗战档案。此次公布的档案分为"中流砥柱""同仇敌忾""罪行铁证"和"国际关爱"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史学》2015,(1):65-66
<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入侵闸北华界市区和北郊一带。日本在中国的暴行,还牵动着租界内乃至西方众多爱好和平反对强权人士的心,瑞士人瓦尔特·博斯哈德(Walter Bosshard,1892-1975)便是其中一位。1932年2月20日至3月22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博斯哈德正在上海。他用手中的照相机  相似文献   

15.
吴淞,上海的水上门户和“咽喉”,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鸦片战争中的陈化成抗英.1932年的“一·二八”,1937年的“八一二”两次淞沪抗战,吴淞都是主战场。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中国军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日军海军陆战队激战,日军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国民政府也决心大战一场,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由此在上海市区之北沿江一带爆发了登陆与反登陆之战,打得最惨烈的是罗店争夺战,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首当其冲1937年8月23日晨,日军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领第3、第11师团,1个航空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编辑部负责同志: 收读每期《新闻记者》月刊,颇受教益。很感激! 最近读第9期上的上海报界史话闵大洪写的文章《曾虚白与上海《大晚报》),我有不同意见要说一说。 1、文章一开头就说:“老上海也许会记得,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夕的《大晚报》曾经风行一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报业竞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炬 《今传媒》2005,(9):40-41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通令,定重庆为战时“陪都”。重庆的人口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以前有三十万多人,本地人占百分之九十五。据《重庆通史》载,成为“陪都”后,1938年重庆人口为53万,1941  相似文献   

20.
淞沪会战(又称"8·13淞沪战役"),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开始。日本侵略军先后调集10个师28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