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吗? 嫫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镜子是我的发明,而且我还是你们的老祖宗--黄帝的堂客呢.相传,嫫母形同夜叉,丑陋无比,被看成四大丑女之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既有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等四大美女,也有不少容貌丑陋而才德俱佳的女子。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汉代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她为人贤德,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因此,黄帝娶她为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相似文献   

3.
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吗? 嫫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镜子是我的发明,而且我还是你们的老祖宗——黄帝的堂客呢。相传,嫫母形同夜叉,丑陋无比,被看成四大丑女之首。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貌丑德美、容陋才佳的丑女。最出名的丑女,首推嫫母。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她为人贤德,为此黄帝娶她为妻,在败炎  相似文献   

5.
嫫母制镜     
嫫母是黄帝之妃,她长得丑,人品却非常好,力气也很大.黄帝十分器重她。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语转?语转又叫音转、转语,是指语音转变而词义不变或者语音转变词义也有变化而变化的词义与原词义有一定联系的词。比如普通话中“舅母”“母牛”,湖北有的地方称为“舅嫫”“嫫牛”,“嫫”对于“母”,双声音转,而词义没有变化。再如王力《同源字典》:“关是门闩,楗键是关牡,即木锁或铜锁,管是钥匙。”,关楗键管,上古同属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古代丑学思想进行了简略的论述。从我国古代“丑”的界说和先秦哲学入手,探索我国古代丑学思想的渊源;着重论述了我国古代丑学思想的以丑为丑、以美为丑和以丑为美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体的肥瘦长短,照中国历来的审美标准来看.似乎总是瘦长的比肥短的美些.从古形容美人,总以长身玉立的四字为老调,而"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典故.按常理来说,大约瘦者必长,肥者必倭;但人身不同,各如其面,肥瘦长短的组合配分,却不能像算术上的组合法那么简单.所以同外国文中不规则动词的变化一样,瘦而短,肥且长的阴性阳性,美妇丑男,竟可以有,也竞可以变得非常普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关于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位伟大的女性最适合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表呢?现在国内至少已有三种主张:“孟母说”“嫘祖说”“女娲说”.根据她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贡献、地位、影响以及在中华各民族中的认同感、权威性,只有“中华民族之父”黄帝的第一夫人、“中华民族之母”——嫘祖,才是中华母亲节形象代表最合适的人选.  相似文献   

10.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杜鹃花多为红色,故又名映山红、山石榴。春季花开之时鲜艳夺目,正所谓“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杜鹃花备受人们的喜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盛赞杜鹃“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可见诗人对它喜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论“丑”     
“丑”是一个很不受欢迎的词。人们把看不顺眼的东西称为“丑陋” ;把鄙俗的动作称为“丑态” ;把不堪入耳的隐私称为“丑闻”……“丑”似乎总是与“假”、“恶”为伍 ,与“真善美”相对立。的确 ,人们总是向往美的 ,美丽的花赏心悦目 ,美丽的传说娓娓动听 ,美丽的服装大家都争相购买。与“丑”沾边的许多东西人们都退避三舍。由于造物主的疏忽而容貌欠佳的女孩 ,每时每刻都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抬不起头来 ,她们用尽一切方法试图去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美”。可遗憾的是这样做不仅徒劳无功 ,还难免落个“效颦”之嫌。丑的毕竟还是丑的。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12.
正视缺点     
俗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这些被前人所总结的话语已流传了好多年,可见缺点是很平常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美、丑、善、恶、高、矮、胖、瘦,不可能任你摆布。有的人一意孤行,光看长处,而忽视短处,结果又怎么样呢?成为了后人的笑料。虽然人人都想完美无缺,但你仔细想想这可能吗?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从古至今一直被少女少男们所羡慕,向往,可是她们也不是没有缺点的:西施的体弱多病,杨玉环的肥胖等,但她们都知道自己的缺点,从而从那一个方面来补充,如西…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书悦之即通过书面的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的正确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书写是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貌若西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阅卷人就会在愉悦之中对你的文章产生好感。如果这个“脸面”龌龊丑陋,形同嫫母,阅卷人就会产生厌烦感。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6.
曹七巧作为“恶母”的代名词广为人知。分析当下文学中三个与她相似的母亲形象,来剖析中国女性被压迫之下的性格变态,可以揭示她们的精神与生存实像。  相似文献   

17.
别笑我痴情     
新世纪伊始,笔者“双喜”临门,喜不自胜。一喜娘家报《教师报》“母不嫌子丑”,慈爱地刊登了我的习作《让山区教育飞翔起来》,给了我一份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的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古时候的人受到刻印章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随后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相似文献   

20.
说起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知道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细考究,却发现她们都有一个惊人相似之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两次以上的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