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送     
看过龙应台写的《目送》,把亲情刻画得温暖而又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舍不得的人和事,才会久久地目送. 自打他上大学起,每年寒假我都会去张店火车站接他,假期结束又送他走.每次分开就是一年.每年接站看到他,便会在心底里发问:那是他吗?这年似乎变瘦了,下巴尖尖的;那年似乎长高了,站在人群中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他……  相似文献   

2.
遇见你,真好     
坐在白色大理石飘窗前,我手里再次捧起那翠绿封面的书本,夕阳西下,灿烂的金光衬得那两个字熠熠生辉——《目送》。总有一些文字,出现在时间长河里,温暖你也指引你。我微微地笑了,遇见你,真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儿子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相似文献   

3.
已经深夜了,叶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每当深夜,那个“他”便悄悄进入叶子的心…… 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时,叶子无意间看见了同年级的他,就像是被电到了似的,叶子一下子被他吸引.从此,叶子便“不得安宁”了.每天,叶子都期盼着看到他,哪怕看一眼也好.只要一天看不到,叶子就心烦意乱.“我喜欢默默欣赏他打篮球时的潇洒;我渴望感受他从我身边走过的瞬间.我家和他家一南一北,我多么希望放学后和他走同一条路啊!每天,我都默 默站在校门口,目送他回家.”叶子在日记里工工整整地写着.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教师节,离开家门的那一刻,并没有觉得这一天有多么的特别.教师,实在只是社会的普通一员.走在人群之中,也很难看出做教师的有半丝半毫的尊贵. 我恰恰喜欢过这种朴素而充实的生活,并固执地以为那才是最本真的生存状态. 可没有想到在这个我以为平常的日子,却有一连串的温暖"埋伏"在前方,静悄悄地等着我.  相似文献   

5.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我看到了-- 教室里,沈康琦正暗暗地流着泪.我小心翼翼地问他怎么了,他泣不成声,不肯说.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因为附加题做不出而哭的.我想:这五分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如果失去了这五分,就没有希望得满分了!他这么好学,心里一定有说不出的难受.尽管我不断地安慰他,可他,还是把头埋在臂弯里伤心地哭着.  相似文献   

6.
牵着小手     
一次值早班,远远地看见一位父亲送孩子上学。他们手拉着手,迎着绚丽的朝霞而来,小女孩蹦蹦跳跳、天真可爱。一直到校门口,小女孩才依依不舍地松开手。父亲微笑着目送女儿走进校园。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能够体会得出,当牵着女儿柔软的小手时,那位父亲心里是多么的温暖和自豪!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贫民区,一位女教师要求学生每人画一幅画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一个小男孩画的是一只大手。女教师奇怪地问,这是谁的手?小男孩小声说:“这是您的手,老师。”原来,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酒就打他。他的母亲又体弱多病…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教参     
<正>一天下午上完课,我示意孩子们放学,然后站在讲台前目送他们离开。这时,第一组的董长健同学还在翻看着自己崭新的《教材全解》。这本教参分语文、数学两本,他拿起语文那本示意给我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摇了摇头。我又问:"你是不是想借给老师看?"他点头。我明白了,他可能看到我上课除了课本没有什么参考书,想让我看看他的。一个对老师这么关心的孩子令我倍感温暖。他  相似文献   

8.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存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9.
递进式     
杨琍琼  滕异珊 《音乐世界》2007,(12):158-159
遇上一个人一个过来人.也是我的一位良师对我说:"要珍惜,珍惜你爱的人!"因为遇上一个你爱的人是多么的偶然!据说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是五十亿分之一。遇上一个你爱的人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在爱上她之前,我一直在等待。在人群中找了她好多年,那是多么孤独的日子!在爱上她之前,我在心中千万遍刻画她的形象。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必有她的存在,必有她成为我的一半、我的太阳.必有她容纳我并拥抱我的一切。我知道她在前方的某个路口或某个站台等我.然后出其不意的走过来.出其不意的和我相识相知。就这样.我很孤独很快乐的走在这条路上。就这样,我们在某个黄昏某个雨后相逢,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在岁月的记忆中.没有留下"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也没有留下"噢.你也在这里吗"的轻叹。就这样.我拉着她的手.拉着这美丽的孤独,不需要言语的叙述.仅仅是意念的融流,我们却获得了永久。这是多么的难得!因此,要珍惜!  相似文献   

10.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他的一生将是多么乏味。对于一个对生活没有多少奢望的人来说,一段难忘的经历或许会在他一生的记忆之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高兴的、悲伤的,都是人生滋味。年龄愈大,我愈有这样的感觉:于我而言,如没有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我想象不出自己的人生将是多么空洞。也许直到现在,我也分不清什么是五谷,不知道庄稼是如何播种、如何渐  相似文献   

12.
在书桌上,我一直保留着一张贺卡,并不是因为这张贺卡有多么漂亮,多么奇特,而是因为它对我而言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是一种感动,一种激励,一种责任,一种坚持……这张贺卡是班里一个叫舜杰的孩子送给我的。想起他,我不免想起那让我头疼的种种经历:他每天总是最后一个走进教室,而还不到放学时间,他就站起来  相似文献   

13.
造福人民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9年中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欣喜万分,欣慰万分之余,不禁深深感到改革开放的所有伟大成就,都是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取得的.从旧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复杂的、全面的革命性变革;而这一变革是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避免了严重的社会冲突和巨大的社会震荡,这不仅归功于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归功于他的崇高威望和高超领导艺术所造成的安定团结局面.没有小平同志.中国要迈出改革开放这一步,要迈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步.不知要走过多么曲折的道路.不知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没有他.绝不可能有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今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有家报社,向社会有奖征答"谁是最幸福的人"。之后排出第一种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妈妈给孩子洗完澡,怀抱着婴儿;第二种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医生治好了病人并目送他远去;第三种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孩子在海滩上筑起了沙堡。备选答案是,一个作家写完了著作的最后一个字,放下笔的那一瞬间。看完这则报道,那一瞬间,我真的像被子弹打中一样,感到极度震惊——这四种状况都曾集于我一身,但是,我没有感觉到幸福!  相似文献   

15.
静读龙应台的《目送》,是近来每个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管洪芬 《家长》2012,(Z1):72
作为母亲,我想,与其酸楚,不如"目送",像以往坚持的那样,用每一天去习惯,也用每一天去"目送"。儿子去乡下姥姥家住了好多天了,也没见他往家里打个电话。我忍不住了,便打电话问儿子这几天过得怎么  相似文献   

17.
已经深夜了,叶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每当深夜,那个“他”便悄悄进入叶子的心…… 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时,叶子无意问看见了同年级的他,就像是被电击了似的,叶子一下子被他吸引。从此,叶子便“不得安宁”了。每天,叶子都期盼着看到他,哪怕看一眼也好。只要一天看不到,叶子就心烦意乱。“我喜欢默默欣赏他打篮球时的潇洒,我渴望他从我身边走过的瞬间。我家和他家一南一北,我多么希望放学后和他走同一条路啊!每天,我都默默站在校门口,目送他回家。”叶子在日记里工工整整地写着.  相似文献   

18.
最后十块钱     
下课铃一响,无聊的我就在羞涩的口袋里翻来掏去,像个匿藏着巨款的暴发户很不心安。终于,我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元人民币,这可是我最后的十块钱!我摩挲着他像对待兄弟那般的轻柔,要知道,我是多么疼爱他,多么舍不得花掉他啊!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他还不是一样要分尸在别人的口袋里,我黯然……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自然是“终于没有进学”,更没有捞到做先生的机会.但是,我总觉得他确实有过一次教学实践,不过,是一次失败的实践罢了. 你看,他询问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以及极力要教他“回”字四种写法的态度,该是多么诚挚而又认真呵! 然而,他失败了,原因何在呢? 记得,当我第一次讲授这篇文章之余,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孔夫子的一段故事: 有一回,孔子的学生子路从外边匆匆跑来问老师:“我有急事,应该马上去办吗?”孔子说道:“不,你有父兄在上,还是先禀报一下吧.”后来,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坚决地说:“对,应该马上去办!”这  相似文献   

20.
精彩瞬间     
那是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