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两个圆锥(其中一个底面积是另一个圆锥的2倍,而另一个圆锥的高是前一个圆锥的2倍),让学生猜测:哪一个圆锥的体积大?  相似文献   

2.
甲组代表带来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三组圆锥和圆柱量筒以及足够的沙子。先将圆锥注满沙子 ,倒入圆柱中 ,观察几次倒满 ,发现等底等高正好三次 ,即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的三倍。而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却不存在倍数关系 ,从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乙组代表带来三个完全一样的橡皮泥圆锥。先量得圆锥的底和高 ,再将他们“粘”在一起 ,重新“塑造”成一个等底的圆柱 ,测得它们的高相等 ,从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丙组代表更叫人惊奇 ,带来了酒精灯 ,三个完全相同的圆锥模具和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具以及足够的蜡烛。先将蜡…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计算圆锥体积时,常常只求出圆柱体积而忘除以3,在判断圆锥体积是否等于圆柱体积的1/3时,而忽略其是否“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这类错误已是司空见惯了的。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我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探求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三个圆锥体的空腔模型。在三个圆锥体模型中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当讲到圆锥体积如何计算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让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等底等高”这一特点,并提出既然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能否借助于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找出圆锥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有的学生在解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和“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3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这一类题时,对题意  相似文献   

5.
第一步明确方向老师拿出圆锥体模型,倒满砂子后,问学生:倒进这个圆锥体模型的砂子是什么形体?(也是圆锥体)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样从演示着手,明确探求方向,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第二步组织实验老师拿出四个不同形状的圆柱筒: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一个与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向学生提出要求:先比一比、量一量这四个圆柱体的底与高与这个圆锥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通  相似文献   

6.
用“设数法”解填空题长庆局采油二厂子弟学校刘芳例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如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这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倍。这道题的一般解法是: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分别为V1、S1、h1;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分别为V2、S2...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片断一:大胆猜测乐于实践师:大胆猜想一下,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生: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呢?生:不行,不能用底面积乘高,它得到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体积绝对应该比它小,我猜想应该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一。师:为什么他会这样想?你同意吗?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圆柱可以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的体积一定比  相似文献   

8.
教法A 教师先要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三角形的面积。 接着,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问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是和原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题目]已知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且圆锥与圆柱的体积的比是1:6,圆锥高4.8厘米。求圆柱高多少厘米? [一般解法]设圆柱高h厘米,圆锥、圆柱的底面积都是S平方厘米,根据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结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圆锥  相似文献   

10.
我听了两个老师教圆锥的体积一课。由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一个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将已画好的三个图形贴在黑板上,首先按照教材讲述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而且是直圆锥。它们的底是圆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紧接着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有让学生回答,教师就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柱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实验时,由教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把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体里,连续三次,正好把圆柱体装满。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系统地讲述,从而揭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用字母表示写为v=1/3sh,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公式。最后,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1.
刘自兰 《湖南教育》2003,(10):54-54
“三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脑、动手、动口是探究、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圆锥体积公式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给学生圆锥、圆柱模型,学生任意摆弄这两个模型,边动边想。教师然后提问:“从这两个模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得出等底同高的结论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能想一个办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吗?”他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用杯子倒水的经验,不难想到用倒水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通过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圆锥体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有一个多年困扰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实验材料是教师直接给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是为学生准备多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选择第一种方案,直接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各一个,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进而猜想体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天,数学王国里面的圆锥三兄弟又聚在一起玩。圆锥甲跟两兄弟吐槽说:"前几天我碰到圆柱,他得瑟地说,我的底面积和他的一样,身高也一样,但是他的体积比我大多了,那神气的表情真把我气坏了。"圆锥乙是个大胖子,一听这话,火爆脾气就上来了:"哼,别看圆柱跟我一样高,可是你看我的底面积是他的3倍,我的体积肯定比他的大。"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已知正方体的体积是250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与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所以一般地要想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或者底面半径和高。虽然题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练习中碰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5,圆柱的底面积与圆锥底面积的比是( ):( )。”学生看题后感到无从下手,希望老师提示解题的路子。老师是这样启发学生思考的。 师: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如果你们能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我想你们是能自己解答这道题的。  相似文献   

16.
1 在操作中获知  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操作 ,就能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拿出来 ,然后把准备的沙土、大米、水等装入圆锥中 ,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 ,并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讨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 ?大多少 ?能否根据已学的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通过反复操作 ,归纳出公式 ,自己获得了新的知识。2 在操作中明理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怎样做” ,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听了两位教师教的“圆锥的体积”公开课。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 ,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 ,将已画好的三个圆锥图形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 ,而且是直圆锥。继而认识圆锥的底和高。然后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等学生回答 ,教师接着就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 ,并说明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然后 ,老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 ,把沙子倒入等…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圆锥的体积"的公开课,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时竟然毫不费力,在学生简单测量后就直接提出猜想:圆锥体积只有圆柱的1/3。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教师让学生用倒水和倒砂的方法进行合作实验,结果正如猜测一样。显而易见,学生看似经历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但教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课堂缺乏动态生成。在静态的数学知识背景下,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学生似乎成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类题目,如:“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它们高的比是多少?”又如:“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缩小3倍,它的体积怎样变化?”“己知2/3a=3/5b(a、b均不为0),求a和b最简单的整数比。”……这类题目的条件比较简单,其中的某一个量或几个量缺少具体的数值,很多学生遇到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0.
日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圆锥认识和体积计算》。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实验分二组,一组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往等高等底圆柱容器倒。另一组用盛满沙子圆柱往等底等高圆锥容器倒。由于实验前没有讲清楚注意问题。结果压得实实的盛满沙子圆柱,三个圆锥倒了后,圆柱里还留下好多沙子。实验结果两组不一样,因此学生对书上结论表示疑惑,教师就照书上下了结论。依我之见,教师应采用亡羊补牢的方法,指着圆柱说:“如果圆柱容器里装的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