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本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山楂树之恋》让读者认识了艾米。2010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将《山楂树之恋》拍摄成同名电影后,又让更多的观众知道了艾米。如今,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艾米新作《想爱就爱》,被称作首部都市情感疗愈小说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想爱就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出身单身家庭的乖巧女孩林妲和时尚前卫詹濛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意外地结识了肯为对方撒谎和善后的发小赛蒙和淘沙两位海归男。清纯多思的林妲与沉默寡语的淘沙一见钟  相似文献   

2.
谢卫东 《江苏教育》2012,(Z1):62-63
作品简介: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是由美籍华人艾米根据好友的经历写成的爱情故事,该书在被张艺谋改编拍摄成电影后,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是文革后期,而那特定历史阶段应该永不可再有,这样的爱情,也如王蒙先生所说,"但愿不再有"。但《山楂树之恋》毕竟出现了,因此成为一本"空前绝后"的中国式爱情范本。所有女性都会为之哭泣。它不仅仅为女性读者钟爱,亦将成为"中国式爱情"的典型研究材料。它所透露出来的"干净爱情",对于当下情爱观有着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由静秋提供个人往事回忆录,艾米写作完成的小说《山楂树之恋》被评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确小说中存在着许多纯净的事物,比如说纯净的环境、纯净的山楂树、纯净的情感等等。老三与静秋的这一段纯净的"山楂树之恋",让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感动,它重新唤回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美好,为当下被侵蚀的"复杂的爱"提供了一剂精神良药。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2007)最佳奖”日前在京开奖:艾米的《山楂树之恋》以获得群众投票1484票荣获“年度最佳读者奖”,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在专家现场投票中获得“年度最佳专家奖”。  相似文献   

5.
《山楂树之恋》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读者广泛。《山楂树之恋》深受读者热捧,甚至产生了“山楂”迷。随后,它被导演张艺谋拍成同名电影。《山楂树之恋》来源真实的爱情故事,它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叙述了城市平民子女静秋在下乡调查村史的过程中,结识了在当地地质勘探队工作的“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并给静秋许多帮助。  相似文献   

6.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同一部作品,不同读者会有不同感受,从接受美学角度说,这是由于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以此着重对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贾平凹的《古炉》为范例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昨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第四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2007)最佳奖在京揭晓。经过专家实名投票与读者网上投票评选.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和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分别获得年度鼹佳(专家奖)和年度最佳(读者奖)。由自烨、陈晓明、孟繁华、张颐武、阎晶明、雷达和李敬泽7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委现场记名投票,  相似文献   

8.
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我们现在活得越来越物质化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越来越萎缩和贫困了。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爱情的乌托邦,它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它满足了我们的“白日梦”,它给我们心灵带来了一丝清新和慰藉。  相似文献   

9.
任何传播形态都被赋予传播主体本身的价值取向。比较《山楂树之恋》小说和电影有三处差异:故事的主要人物及情节,静秋的人物形象特征,老三和静秋的纯净爱情。本文欲以此为例探求作者艾米和导演张艺谋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最初以网络小说出现的《山楂树之恋》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静秋与老三之间那份纯净的爱情感动了许多读者,让读者思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该如何去爱,该如何保留最纯真的一面。同时,静秋那份"最干净"也吸引了书商、导演的注意,他们利用这一"干净",将其刊印成书,拍摄成电影、电视剧,尤其是张艺谋的电影,充分地利用了"纯",从中获取了高额的利润。而《山楂树之恋》这样一个感人肺腑、"干净"的爱情故事,也在这不断为商人的利用中,扩大了故事的流传度,让这故事在不断的消费中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上)》2011,(11):157-158
“2011首届途书盛典暨2010中国十大途书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个“途书排行榜”出炉,评选出来的“十大途书”是: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郭敬明《小时代2.0虚铜时代》、艾米《山楂树之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星云大师《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相似文献   

12.
由艾米所著的小说《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的第3页中,在描述静秋等人背着背包翻山越岭的时候这样写道:“‘三个女的’有两个的背包都不见了,光提着个脸盆等小件,还走得气喘吁吁的……张村长见大家有点苟延残喘的样子,就一直许诺:  相似文献   

13.
《山楂树之恋》的英文字幕译者采取了缩减、归化、意译等多种策略,很好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当之处。本文以目的论来分析《山楂树之恋》字幕翻译策略的选择,借鉴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小说以静止的语言文字为媒介,经由读者想象还原为画面;电影以运动的画面、声音为载体,直接传递画面。小说《山楂树之恋》在人物形象、场景上凸现了具体可感的画面感;强烈的画面感则是张艺谋电影的突出特质。本文认为,正是小说强烈的画面感成为张艺谋拍摄《山楂树之恋》的最初缘由。然而,小说与电影毕竟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虽可因"画面"在某种层面上而遇合,但还需保持各自的艺术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的兴起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它使当代文学显现出多元化特征.以艾米的<山楂树之恋>为代表性文本,可以探究网络小说在此文化语境下的消费特质与艺术价值,同时可以了解读者审美需求的多变性对作家创作心态及对当代小说叙事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网络与银幕上风靡的《山楂树之恋》在赚足了读者与观众钞票和眼泪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情感问题的争锋。有人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是对于清纯的祭奠与怀念,因为这个时代早已经没了清纯可言。  相似文献   

17.
由香港《亚洲周刊》举办的“2007中文十大小说排行榜”日前揭晓,荣获第四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读者奖”的热门小说《山楂树之恋》再获殊荣,以绝对优势压倒贾平凹、刘震云、曹乃谦等名家的作品,赢得榜首。其他小说依排名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0,(11):51-53,50
与大导演合作,绝对是最快最有效的成名方式。而与剧中男主角常常更抢风头的"星女郎"、"岩女郎"相比,"谋女郎"这个称呼更有象征意义,象征一炮而红,象征星途坦荡,甚至象征迈进了好莱坞。而在张艺谋导演的最新作品《山楂树之恋》中,90后女孩周冬雨成就了最新的"谋女郎"神话。1992年出生的周冬雨因为在北京参加舞蹈考试,巧合地被张艺谋剧组选中,成为《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在《山楂树》上映后,随着各种集中的宣传活动,周冬雨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女星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寻觅清纯     
前几天跟朋友在影院看了《山楂树之恋》的影片,不由得赞叹张艺谋导演的眼光犀利。片中两位主角气质清新,眼神干净纯洁,让人如沐春风。据说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主角,导演费尽周折,不禁发出清纯难觅的感慨。  相似文献   

20.
视听的盛宴     
唐书哲 《新高考》2013,(5):8-13
从《十七岁的单车》到《山楂树之恋》,从《生活大爆炸》到《北京爱情故事》,那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在放松的同时获得对生活的感悟。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唱响大江南北的《中国好声音》和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爱丽丝漫游仙境2》的英文介绍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