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鲁迅在我国文学史上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而著称,其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随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解读。鲁迅对翻译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为数不多的专门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涉及翻译的诸多因素的辩证思考。20世纪末,以对理性、中心、权威等的消解为特征的解构主义思潮在我国学术界受到关注,鲁迅作为声名卓著的文坛巨擘便遭到无情解构。但与此同时,鲁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鲁迅一生中的代表性事件和他部分翻译代表作为例,分析概述了鲁迅先生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旨在引起翻译工作者对鲁迅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想的重视及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鲁迅在翻译选材及翻译方法上的特点,论证儒家传统文化和尼采思想对鲁迅的影响,以揭示他翻译选材和“直译”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童话文学翻译是他文学翻译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鲁迅文学翻译的方式还是主导思想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童话翻译的方式和主导思想。鲁迅的童话翻译活动中,有不同于他翻译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直译与硬译中兼顾顺达、适应儿童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语言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翟全伟  张宇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92-93,96
鲁迅作为杰出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经历了重大转变,通过对比鲁迅早期和后期的翻译思想,从译入语的选择,源语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鲁迅翻译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鲁迅所坚守的博弈收益决定了他的翻译思想,同时,其翻译文本及翻译策略的抉择也皆以此为导向。鲁迅的翻译博弈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承载着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纵观鲁迅翻译思想的发展历程,他所主办的《译文》杂志无疑是重要的里程碑。郑意长著《鲁迅〈译文〉时期翻译思想研究》一书,以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为视角,对鲁迅《译文》时期的翻译意图、译本文体及译者主体意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书是对鲁迅在特定阶段和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思想的一次重新审视与诠释,巩固了鲁迅在中国翻译思想领域应有的重要地位及与之相应的话语权,增强了中国翻译理论与世界翻译理论的对话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婧锦 《考试周刊》2009,(41):37-37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简要叙述并总结鲁迅的翻译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迅丰富的译文序跋中,蕴涵着丰富的理论资源。这些观点虑远思精,鞭辟入里,启人疑窦。当我们将这些译文序跋中的观点和思想与鲁迅的翻译专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时,就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鲁迅科学而完整的翻译思想体系,因为这些译文序跋是鲁迅在非论战状态下写就的文字,既是冷静的纯学术思考,同时又是紧贴于翻译实践的理性升华。从散见于序跋中的译论出发,可以使我们接近鲁迅更为真实的翻译观,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研究鲁迅翻译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鲁迅如何处理翻译的几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翻译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已被淘汰,有的仍具生命力。鲁迅翻译的得与失,不仅跟他的外语、汉语修养有关,也跟他在特定时代的文化追求分不开。如何处理译者与读者的关系、译者与作者的关系以及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关系,鲁迅在这方面费尽了心思。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翻译选材独辟蹊径,风格迥异自成一家。从“别求新声于异邦”到“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鲁迅的翻译思想走过了从以文学启蒙国民思想到以文学为革命服务的艰难历程,经历了翻译文学化、翻译文化化和翻译政治化三个阶段。他的翻译从根本上说归属功能翻译,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文字之间的转化,而在于要完成社会与历史所赋予他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鲁迅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翻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自己的关于翻译的独特看法。从鲁迅翻译活动开始的原因,到所采取的翻译方法、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目的,多方面探讨鲁迅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将鲁迅《小约翰》置于其整个童话译介脉络中,发现《小约翰》译本是鲁迅翻译实践与其儿童观日益紧密结合过程中的重要作品,其裂隙的产生与弥合都根源于"儿童本位"在翻译中如何实现这一命题。鲁迅独到的"儿童本位"观使他必然"追求超越儿童的思想"。译《小约翰》时,鲁迅想兼顾"儿童的语言"与"超越儿童的思想",翻译追求出现裂隙,思想陷入困境。"成人童话"的确立使鲁迅翻译思想得以厘清,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4.
鲁迅对翻译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湛论述,它几乎涉及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这些译论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内篇和外篇两个层面上。内篇方面的译论包括翻译之难、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的文体等,外篇方面的论述包括翻译的目的、翻译的功能及翻译批评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鲁迅先生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理论涉及到翻译的许多重要方面,许多在今天看来仍不失新鲜,可说是折射出中国传统译论的精华,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鲁迅后期翻译活动继承和发展了他在早、中期翻译活动中一贯倡导的文艺救国思想,以革命的内容服务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同时,在这一阶段,鲁迅顺应时代要求,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直译”方法主张,这不仅有利于早期汉语白话文的发展,而且体现了他对翻译文化性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译作颇丰。他提出的"硬译"主张在我国文坛曾引发过极大的争议。今天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的视角重新评估鲁迅的翻译观及其译文,可以发现"宁信而不顺""欧化"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观和极高的译学价值。鲁迅的翻译思想至今仍启迪着翻译研究与实践,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构建,对中外文化交流,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生不仅是文学家,其作为翻译家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也曾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直译策略,开创了中国翻译界的先河。本文借助鲁迅先生提出的“中间物”思想,以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的中译为例,研究鲁迅先生直译策略的历史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姜琳琳 《文教资料》2009,(25):59-60
学术界对鲁迅的文学翻译研究得非常少,也很少重视,这不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及其文学,特别是理解鲁迅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翻译家鲁迅入手,从他的翻译理论、翻译成就和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讨论了鲁迅的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毕生都很关心并致力于儿童教育工作,认为这与我们民族前途有很大的关系。鲁迅正是站在这样的理性高度上热切地关注着中国儿童的成长以及青年一代的发展。在他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更是用了大量的篇章对封建伦理道德摧残儿童身心发展的行为进行尖锐的批判,并由此形成了他深邃的教育思想。鲁迅从接受封建正统思想到兼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社会,对儿童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鲁迅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