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14,(8):74-74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教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我之学校观     
《教育》2008,(22)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  相似文献   

5.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师》2011,(17):1-1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编者:杨斌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是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思想迄今为止仍然在教育界闪烁光芒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更为深远. 一、联系生活实际趣味教学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教科书.陶行知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活的知识,没有以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认为,整个社会都是生活的场所,因而也都是教育的场所."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为中心,是与生活脱离的无用知识为中心,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理解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需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如果没有生活,那么教育就没有活力可言,而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也是没有活力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也是没有活力的死的书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总的来说他说提出的生活教育包含有三大原理,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9.
蒋菁 《生活教育》2008,(9):33-34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他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堪称"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就是通过生活本身教育学生,用生活之事实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敏娟 《教师》2012,(25):115-115
行知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它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知思想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且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理念探索如何进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一)行知思想的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他认为:“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地说就是生活教育的思想,即主张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要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充实和发展,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改革,有许多借鉴之处。第一,学习陶先生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的思想,牢固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观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办学校只有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来培养人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他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堪称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就是通过生活本身教育学生,不是让学生埋头只读书本死知识,而是用生活之事实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从生活中获知,在大自然及社会中接受各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界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理论对今天的高职教育仍具…  相似文献   

15.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2014,(5):4-6
“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早在1926年,陶行知先生就在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强调乡村学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他主张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要用活的、动的、真的教科书。此外,他还倡导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自我教育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办学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等,来证实生活教育的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主张“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评价等,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  相似文献   

19.
学陶札记     
从取名知行到改名行知再到行知行,从把“教育即生活”颠倒为“生活即教育”,从把“学校即社会”颠倒为“社会即学校”,反映了陶行知思想之变化,表明陶行知与王阳明、杜威观点之对立。教学做合一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情的三个方面,其中心是做。怎样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即“生活即教育”这一著名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