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略论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现状的不尽人意之根本原因不在于宪法本对权利的规定完善与否,而在于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具体表现为:“限权”思想的缺失,简单的多数理论的失误,“公民享有反对国家的道德权利”思想的缺失。造成这一系列缺失的症结是权利哲学——“权利至上”的自然法理念的缺位。中国宪法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予以改革和完善,为将来的宪法诉讼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应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近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在我国宪法中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而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障是一个渐进式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宪法如何规定迁徙自由权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包括农民工缺失一些宪法性权利,如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等,农民工也没有被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特别规定。赋予公民包括农民工这些宪法缺失权利,将农民工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对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宪法为前提与基础。宪法是国家法治的基础,能够充分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而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保障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宪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能通过自身手段,调节社会各方面利益。只有充分发挥宪法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真正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宪法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其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我国的这种保护从照抄照搬到引用宪法权利、承认宪法权利,体现了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逐渐在我国确立的过程.中国要建立宪政制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基本价值的应有之义。对言论自由权利的维护,可以使宪法的基本价值得以伸张;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当宪法性的权利遭到侵害时,应将对宪法基本价值的考量纳入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反对宪法司法化的学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可以通过宪政立法的方式将公民的宪法权利具体化,用这些具体法律去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因而从根本上看不需要宪法规范的直接司法适用;二是宪法规范只是行为规则,不是裁判规则,不具备可司法性。对这两点,我不表赞成。首先,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宪政立法的方式具体化,因此宪政立法虽然重要,但不可能替代宪法司法化的价值;其次,宪法中虽然有一些纲领性权利规范不具有可司法性,但多数宪法规范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具有可司法性。当然,就宪法司法化的具体操作而言,在受案机关上,出于对法治成本的考虑,可以利用现行普通法院系统,而不必另行设立宪法法院专司违宪诉讼案件;在受案范围上,只宜受理具体行为违宪案件,而不应行使对立法的合宪性的审查权和对国家机关权力争议的审查权;在受案程序上,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处罚前置等程序,而不必单独设立一套宪法案件的司法诉讼程序;在宪法解释上,应依据经验法则限制在常识范围内,不应作扩大或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10.
宪法关系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素养的提高对于国家迈向政治文明至关重要.从宪法的角度讲,就是基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需要培育适格的公民.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公民教育培育人民主权观念、宪法监督意识、参政意识,路径是通过民主与法治的意识培育,确立正当、合法的权利观.实现和巩固公民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逐步走向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平等既是宪法的价值,又是法律适用的原则,还是一项具有具体内容的基本人权。平等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两方面,但其本质是权利,或叫机会平等。各国宪法都将平等规定为基本人权,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对平等权的司宪保护。朱应平博士的《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探究了平等权的司宪保护机理并探讨了怎样通过司宪保护我国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告人免受双重危险的权利在宪政国家公民权利保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项权利正是通过限制国家在刑事诉讼领域追诉权力任意行使的方式实现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根据宪政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和中国加强宪政建设的现实需要,将刑事被告人免受双重危险权利确立为宪法权利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问题一直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和讨论.新的宪法修正案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顺应了民意,并完善了有关公民财产权保障制度。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4.
李虹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1):128-130
宪法的核心和最高价值是保障人权,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被侵犯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定加以保障,也不能直接依据宪法提起诉讼,在公民基本权利不能得到保障的同时,宪法的权威也将被损害。鉴于近年来很多公民宪法权利案件的发生以及我国目前宪法救济制度的不足,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使宪法司法化,是树立宪法权成、保障人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制度与公民权相结合而形成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之目的是确保一定的福利水平,使公民过上一种“文明化的生活”。而国家一般通过在宪法中确立社会国家的理念及规定具体权利来确认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通过国家机关承担分配、给付的方式予以实现。理性的主张认为社会公民权应具有司法受益权功能,具有可审判性,可让公民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而妥善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16.
知情权探析     
知情权作为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在宪法中仍然没有被明确认定为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在现实生活中被践踏或被忽视的事件屡见不鲜。知情权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一个绊脚石。从法律角度研究知情权制度的意义及其构建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系处党支部直接面向党员和师生员工开展工作,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效果关键在于系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凝聚力的充分发挥。文章结合学习《党章》,对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提高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章程是大学治理的制度性根基,是依法治校的现实需求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章程是具有行政法属性的自治规则,制定依据合法、制定程序合法、表现形式合法是章程有效的前提条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维护自由权利、规范法律程序是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五四宪法的颁布为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基础。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开局是好的。但是,从1957年夏起,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却急转直下,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公民权利的破坏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公民权利之所以在1957年以后受到严重的挫折,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点:即人治思想的泛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淡薄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