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国,网络媒体责任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举办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以2001~2010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作为考察对象,对我国网络媒体责任观念的发展进行一次纵向的梳理,从而深化对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晋风  黄锐 《新闻实践》2001,(8):25-26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中国的网络媒体将如何迎接挑战?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6月22日至23日,首届中国网络媒休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全国100多家网络媒体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及IT界人士相聚一堂,回顾历史,分析现状,交流经验,共谋进一步推动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大计。 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由中国记协与新华网联合人民网等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主办。这一论坛以促进全国网络媒体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推动全国网络传播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宗旨。本届  相似文献   

3.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山东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展示山东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发展成果,为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和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06年6月9日至17日成功举办了以“相约山东文博会”为主题的“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4.
双田 《新闻前哨》2001,(7):16-17
6月22日至23日,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华网,联合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中国日报网站、CNNIC、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千龙网、东方网和中国浙江网等中央和地方网络媒体共同举办。 本次论坛是中国网络媒体界首次举行的高层次、大规模的专业论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徐文伯出席指导。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作了题为《为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闻宣传体系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演讲。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更好地确立网络媒体的社会地位、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4月21日,由大江网承办的“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论坛——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老总龙虎山论道”大型活动在中国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开幕。来自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中国日报网、东方网、干龙网、龙虎网、天涯社区等全国40余位各大门户网站的负责人齐聚龙虎山,与会嘉宾就新闻与经营的良性互动、无线增值、网媒广告经营等重要话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要对社会负责——记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以每天5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网民已超过6800万,预计年底将逼近8000万。面对这么大的受众群,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对受众担负起社会责任,已经尖锐地提到网络媒体的传媒人面前。10月10日~11日,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就是“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论坛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指导,由中国记协、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中青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南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主办,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络(CCTV.com)承办。中国网络媒…  相似文献   

8.
俞斌 《新闻实践》2005,(12):8-10
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 时光飞逝,白马过隙。中国网络媒体走过了第一个十年。2005年,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 处在这样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回顾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意义深长。 一、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 标志性事件:中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论坛——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0-12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中原文化重镇郑州,举行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共商网络媒体发展大计。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功军 《新闻界》2003,(1):35-37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其传统媒体的发展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其网络媒体的兴起却是近十来年的事。俄罗斯网络媒体是在俄罗斯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苏联解体后,在其传统媒体裂变的阵痛中诞生的。她经历了俄罗斯转型期十年的磨砺,经历了199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到20世纪末才初具规模。因此,俄罗斯网络媒体不但具有世界网络媒体发展的共性,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一、发展概况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的“八·一九”事件,最终导致了苏共和苏联的解体。这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不仅改…  相似文献   

11.
商业模式作为网络媒体成长的内生动力,是网络媒体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聚焦中国,审视中国网络媒体商业模式演进发展过程,进而提出信息流已不足以支撑网络媒体未来可持续发展,网络媒体应构建起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交互式平台商业模式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期两天的“2002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8月16、17日在江苏苏州 市苏州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次盛会聚集多方来客,有关领导、著名学者、 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一线工作者纷纷莅临盛会,作了精辟的讲演。他们的 言论揭示了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网络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的 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和建设性意见。现摘录部分重要讲稿,希望能达到 “一斑窥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第四大众媒体,1网络媒体的发展必将伴随着消费文化的改变而改变。本文以腾讯网为实例,利用腾讯网的消费信息反映网络媒体消费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在中国20年的发展,不仅影响深远,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巨大改变,更锻造了自身,形成了网络媒体、网络营销、网络舆情等新兴领域和行业。其中,拥有“第四媒体”头衔的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渠道,成为传统媒体转型与媒介融合的接入点,并被认为已完成“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的升级蜕变。  相似文献   

15.
李晨 《青年记者》2017,(14):76-77
在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下,以看度客户端、锦观客户端、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成都发布、@成都商报、@成都晚报为代表的市级网络媒体,充分根据自身的传播特点和内容定位,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报道成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对成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交会”等关乎城市形象定位的大事报道上看,各家网络媒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塑造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并且开设专题、设置头条、上传动图和秒拍等报道手段也多次出现在各家网络媒体的报道中.  相似文献   

16.
1995年至1999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面临着第一个“拐点”:要不在互联网时代无声无息,无所作为;要不就奋起直追,有所作为。今天,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正面临着第二个“拐点”:要不停留在目前阶段和水平.作为有限,要不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谋大作为。  相似文献   

17.
杨锦波 《记者摇篮》2004,(11):45-45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更大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引导舆论的潜移默化性。那么,作为同属一个报业集团的纸媒体,应该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中的“论坛”,这个“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抢占独家新闻,增强互动发展。就成为每位报业人应该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以下本人仅以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北国网同集团内其他纸媒体的合作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传媒界也开始活跃起来。因为网络打着“第四媒体”的旗子,杀进了中国的传媒圈。几年过去了,网络媒体搞得红红火火,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于是有人预言,网络媒体的兴盛将意味着其他媒体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陈华 《新闻与写作》2007,(10):34-35
2004年至2007年四届"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经历了井冈山、延安、遵义、百色的洗礼,走出了网络媒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进程中自我教育、健康发展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9,(13):F0003-F0003
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人民网做客强国论坛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于6月19日举办了网络媒体论坛.重温和进一步贯彻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强新兴媒体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