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英词语国俗语义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注意汉英词语国俗语义的对比研究,对跨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俗语义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从事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的教师,既要熟悉本国的国俗语义,又要对学生母语国的国俗语义有所了解。本文拟从国俗语义的类别、表达方式、不同国别语言的语义对比及其修辞功能诸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国俗词语体现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本文通过对英汉互译中出现的国俗语义的类型和表现,及其可译性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对待国俗问题的翻译应当归化与异化并举,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4.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其动物名词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之间国俗语义的差异纷繁复杂,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宗教、民情风俗等都会引起国俗语义的差异。了解一种语言的国俗语义,对更好地使用该语言,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各民族之间国俗语义的差异纷繁复杂,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宗教、民情风俗等都会引起国俗语义的差异.了解一种语言的国俗语义,对更好地使用该语言,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英汉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并行;国俗语义冲突;国俗语义偶合。本文目的在于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black”和汉语中的“黑”既有相同的国俗语义,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了解英汉民族颜色词“黑”的国俗语义异同现象,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得体地交际。  相似文献   

9.
《唐诗三百首》是人们了解中国国俗的经典读本。为深入对国俗语义的研究,本文以基本颜色词"红"为例,通过挖掘《唐诗三百首》中《咏鹅》、《题都城南庄》、《相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背后丰富的国俗文化内涵,对不同诗句中"红"的国俗语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英汉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试图探讨在英汉互译中针对国俗语义差异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旨在增加读者对国俗语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客观事物(如动物)的自然属性大致相同,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具有共性,产生了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义现象.但是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国俗语义的异义.从翻译的角度看,了解和掌握西汉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关联有助于译...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汉英颜色词“白”的“国俗语义”以及由颜色词“白”构成的文化词语“白宫”、“白屋”所具有的独特的联想义、象征义和感情色彩,指出对于英文White House的汉译,不仅要考虑“等值”与否、文化传真、异化和归化,还要考虑汉民族的文化接受心理。同时,指出对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的研究应采取辩证的、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张贝贝 《文教资料》2011,(22):23-26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称为"四君子"。作者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君子"的国俗语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四君子"国俗语义联想的基础和类型,以作为汉语国俗语义的认知研究中花木词语义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汉语和英语都有其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数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国俗语义。但是,由于汉英源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汉英数字中的国俗语义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时,由于各个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汉英语言中数字的国俗语义也存在一些相似性。通过解析对比汉英数字中的国俗语义的个性与共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蕴涵在汉英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中蕴含的这种特殊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即国俗语义产生的认知基础.指出植物词语国俗语义的形成、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古人所创作的诗歌隐喻逐渐向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性隐喻演变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俗语义被不断地丰富加深,植物词语本身的内涵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中,国俗语义是词汇中的一种特殊语义,它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这就增加了英语词汇教学的难度。该文结合英语词汇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了国俗语义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国俗语义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英语词汇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英汉双语颜色词的不同涵义,从而反映了英汉语言的国俗语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国俗语义是词语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附加义,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国俗语义的教学,教学方法有对比法、来源讲解法、分层次教学法、归类法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词语多义性的认知考察,将范畴原型理论应用于国俗语义,发现国俗语义可以作为多义词进行义项划分,并认为国俗语义实际上是词语多义性在文化内涵上的表现,还构拟出其义项划分的标准,为义项的引申及引申关系的探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俗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界一个新的热门研究课题。通过探讨"竹"在中国文化里的国俗语义,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