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情况,关系到学生本人及家庭的利益,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就业与创业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创业不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与创业问题,采取了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策略、强化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与打造高校就业与创业的精品教师团队等相应的对策,并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确保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目标,调查了大学生的科技创业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技创业价值观。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要从教育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大学生个人层面加强大学生科技创业价值观教育,完善创业组织建制,统整各方资源,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从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3.
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教育与职业》2008,(14):156-157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的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是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主要部分,因此,构建新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是高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日益攀升,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和高校普遍关心的话题。面对第四次创业高潮的到来,高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渡。本文通过阐释就业竞争力与高校创业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什么是创业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创业教育、怎样创新创业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期为高校的创新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高校毕业生已基本离校,就业工作进展总体平稳顺利,但当前仍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就业。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教育部日前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力促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切实做到毕业生"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4,(5)
正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指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明确了教育改革和高校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毕业生就业认识存在不足,即将就业与创业隔离开来,实际上就业与创业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传统就业是"消极的就业",而创业是"积极的就业"。文章从就业的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很大挑战。基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服务、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对策:国家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毕业生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比例都有所提高,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挖掘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23,(Z2):20-22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为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享受政策,更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特刊发此文,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与之对应,创新创业教育亦被认为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式。分析毕业生就业数据,对比分析创新创业实验班与普通班级就业数据的差异,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为辅导员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就业状况非常严峻。对于高职生来说,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主动性就业方式的自主创业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高职生创业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必然。创业教育这种新观念,不但诠释了素质教育内涵,体现了教育革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发展中各类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异常明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自主就业创业,既成为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之一,又成为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漂族"和"啃老族"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贬值以及农村的人才饥荒等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引导的路径:加强择业指导,着力改变大学生自主就业观、落实政策优势,加大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扶持、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农村基层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采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形成创业教育非课程体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系列活动的开展就是一种重要形式。本研究以保山学院"青年创业协会"就业创业活动开展为切入点,通过对保山学院学生就业创业认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软件等工具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就高校而言,他们尽管已经毕业离校,但仍然是高校难以割舍的"游子"。在"游子"艰难踏入社会第一步、期许母校伸出帮扶之手之时,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子",高校应站在"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学子负责"的高度,改变过去"重在校生,轻离校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局限,更新创业指导观念,把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构建教育培训、创业实践、咨询服务等平台,形成广覆盖、多平台、重实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随着高校和研究生的继续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上,52.4%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不少毕业生从主观上都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正所谓"上帝不敞开机遇之门时,就造一道门".但是,毕业生毕竟是初出茅庐,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都不足,他们渴望在学校里,在毕业前能有一项系统的关于创业技巧、创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在毕业后能更顺利的自主创业.于是,创业教育便成为当今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多,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式.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营造自主创业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渐渐成为破解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输送的重要部门,应该积极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帮助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和服务,而向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为他们提供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能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充分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创业教育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除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外在制约因素外,缺乏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不过硬更是制约高校毕业生自丰创业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李琳 《考试周刊》2012,(10):138-138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膨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给大学生就业创业雪上加霜。如何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是高等院校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