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和功能,挖掘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旅游经济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进校园为例,分析通过学校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关键和难点。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践价值。高校在非遗保护中具有重要责任,非遗传承者的培养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传承方式和途径是难点。建议采取符合民族体育发展规律、符合项目本真的、民族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3.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安塞县一带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多以舞蹈、武术为主,以古代武舞、兵阵为主要表现形式,是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鼓吹乐、民歌等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运动的起源、运动形式、运动内容等都与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安塞腰鼓的起源、特点、内容、表演形式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体现出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尤其是安塞县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民族体育项目,自古以来研究者甚少,作为体育项目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为了研究安塞腰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分析、网络检索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证和分析。认为安塞腰鼓最早源于宗教祭祀和军队通信,是民族间艺术相互交融的产物,经历代改革发展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号称"天下第一鼓"。  相似文献   

5.
从体育学与社会学角度对安塞腰鼓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安塞腰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塞腰鼓传承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安塞腰鼓的功能价值,陇东学院安塞腰鼓体育公选课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安塞腰鼓进入大学体育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丰富校园文化,强身健体、活跃思想、改变单一模式的体育教学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4,(3):78-82
基于发生学理论,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陕北腰鼓运动变迁及其传承进行研究。认为:陕北腰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通神崇拜和鼓在历史代际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陕北腰鼓由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政治符号、娱人、表演等世俗化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宽泛的适应性功能;陕北腰鼓运动传承载体主要依附于陕北秧歌、社火、搬水船与抬楼子等陕北民族节庆仪式;陕北腰鼓在传承中存在角色神圣与世俗化断裂、战争符号记忆的武鼓与表演化的文鼓断裂;与断裂伴随的弥合主要藉以权力救赎、机构制度符号记忆和传统乡土社会的仪式而得以维系;鼓文化崇拜和传统乡土社会的秧歌仪式是陕北腰鼓生存与传承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8.
安塞腰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集健身心为一体,不但强身健体,又修身育德。练习形式灵活多样,且不受场地、设备的影响,特别适合在农村地区的人们练习。  相似文献   

9.
安塞腰鼓体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揭示安塞腰鼓的起源,探讨其与战争、宗教、生活的渊源关系;并挖掘安塞腰鼓的心理调节、健身、表演等体育价值,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探讨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为其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及大众健身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体育专业学生60名(男、女生各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男、女生各15名),组织其进行为期16周的安塞腰鼓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前10min为准备活动时间,中间75 min为腰鼓训练时间,最后5 min为放松整理时间。训练中的运动强度用心率来控制,保持在130~160次/ min之间。在实验前、后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长期系统的安塞腰鼓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改善其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氧转运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知     
《时尚球类》2005,(1):48-48
“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只船……”到过陕北的人都知道这洒满山峁落满坡的陕北民歌,再让安塞农民歌手贺玉堂一唱就更显回肠荡气,余韵修悠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传统腰鼓与健身腰鼓的价值进行了探析。其中,传统腰鼓中的古代腰鼓价值流变历程为驱魔震妖、祭祀以及战争3个阶段;近代腰鼓中选取了安塞腰鼓和解放腰鼓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腰鼓流派进行了价值论述。至于健身腰鼓的价值,从它的本质价值与衍生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健身价值、健心价值、传承价值、表演价值、教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宇 《精武》2012,(21):12-13
本文运用了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笔者亲身实验,选取12至14岁中学生96名,以成套安塞腰鼓12个动作作为练习内容,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女生各24名,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练习,对实验前后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进行测试,并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证明安塞腰鼓练习对中学生的柔韧性影响效果明显,它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值得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及全民健身中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非遗体育项目安塞腰鼓和红拳在陕西高校开展的成功经验为例,总结了陕西高校非遗体育进校园的状况,分析了陕西高校非遗体育进课堂困境的成因。构建基于实践性的大体育价值观是高校非遗体育传承与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还应重视非遗师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陕北秧歌、腰鼓近年来的传承发展可谓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典范。从设立机构、制度规章制度、资金投入到挖掘整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然而,仅靠政府拨款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政府的资金负担太重。本文在借鉴陕北秧歌、腰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由国家发售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彩票,来解决民族传统体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地方管理部门做好赛事组织和项目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即可,旨在为解决民族传统体育资金短缺和项目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将表演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这部大型团体操着意于“出新,出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熔传统与现代的表演艺术于一炉,在整体结构上突出亚洲各国朋友欢聚北京的主题。全操由二万多人表演,分为“锣鼓齐鸣”、“碧水风荷”、“中华武术”、“童星生辉”、“体坛英姿”、“亚运之光”六场,用不同意境体现出本届亚运会“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第一场锣鼓齐鸣作为团体操的开台戏,这一场借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花会的表演手法,用豪放的陕北安塞腰鼓、优美的北京京西太平鼓、骠悍的山  相似文献   

17.
吴川淮 《收藏》2020,(5):151-155
一看到周尊圣的陕北系列作品,我仿佛就站在了那一片黄土高坡上,一阵阵风来一道道水,一阵阵腰鼓一群群人,一排排窑洞一个个庙,一道道山来飘来了黑黑的云……周尊圣画出的何止是陕北的风光,他是在叩问,在追魂,在招摇着黄土洪荒中的风沙,在描绘这一群在土地上耕耘的人、黑乎乎的窑洞、驮着东西的牛。  相似文献   

18.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相似文献   

19.
3月16日,国家邮政局等主办的题示邮票首发式暨天木杯第二届陕西大唐集邮化周在陕西博物馆东大门前举行。同时举办多种展览(至22日)、中国书画鉴赏收藏与投资分析讲座(17日)、集邮与人唐化讲座(18日)、陕西民间艺术表演、凤翔泥塑家艺术表演、安塞农民画表演、陕北剪纸表演。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健身腰鼓的兴起及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并得出腰鼓是由古时候放牧人调整自己孤独寂寞的放牧生活,发明出来的。为了使健身腰鼓更好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健身腰鼓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对健身腰鼓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健身腰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提高教练员质量。可以把健身腰鼓列入学校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健身腰鼓,传播健身腰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