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的议论文理论——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主要来自形式逻辑,在二十年代初陈望道先生将形式逻辑的理论“引进”到议论文写作理论中来,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功绩。但现代写作学毕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自有其特殊的规律。把其他学科的成果照搬过来,将其中的一些原则当作大前提,去演绎写作学科的特殊规律,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合乎逻辑的。孙绍振同志认为,传统的“三要素”理论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第一,(形式逻辑的证明)只能证明其是或不能证明其是,而事物是非常复杂的,常常不能以简单的是或否,来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形式逻辑的证明是先有论点,然后选择论据  相似文献   

2.
庞春子 《新读写》2013,(4):42-43
议论文的写作,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但是,在写作中,很多同学在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时有一些误区。作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牵强附会”。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不能为论点服务。那这样的论证过程也是苍白无力的,这样的论据就是在“打擦边球”。  相似文献   

3.
“三要素”最大的缺点就是把预设的论点绝对化,不加任何反思。立论的生命不是对论点的被动追随,而是让论点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得到深化。“三要素”的论证原则是:根据论点选择论据,这本是形式逻辑原则,却丢弃了形式逻辑对论据的规定:要有普遍涵盖性,不能是“孤证”,也不能是类比性的。“三要素”理论的缺陷还在于:暗示着按论点,论据、论证的顺序展开,似乎是议论文唯一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琼 《初中生必读》2011,(11):38-39
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有了论点、论据,还不成其为文章——必须要通过论证把它俩串联起来、整合起来,才能有条有理、有依有据地说服渎者。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论点、论据分别解决“证明什么”、“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6.
观点     
潘新和《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 “议论文三要素”之说在认知方法、思想方法、说理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三要素与议论文要素、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要素不相吻合,其思维定式导致了议论文“伪阅读”、“伪写作”的发生;三要素关注“论点”的证明,却忽视了“论点“本身的真理性、逼真度;三要素思维是“论点”先行的,是以“论点”为原点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初学议论文,应重点把握“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文章的主要观点、看法或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或根据;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必须准确、鲜明。判别论点时,要注意不能与文章结尾常有的“号召”相混淆,后者立场也很鲜明,但大都是表现作者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列举了对议论文“论据”的三种理解,认为:将逻辑学中证明论题的论据当作议论文的“论据”或者将议论文中的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的“论据”都是不科学的;议论文中只有证明论点的事实性材料(包括言论性事实材料),才是真正的“论据”;传统的观点,即将“论据”笼统地作为任何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的观点,是不合实际的,只有在运用论据论证型的议论文中“论据”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在说明型议论文中或在逻辑推理论证型议论文中,“论据”并非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议论文的层次,是为了了解议论文的文章结构,领悟论证的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议论文层次,要从议论文的特点出发,紧紧扣住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除了要能辨识这三要素,还要能把握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议论文层次,首先要抓住论点与论据间的层次关系。有的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单层次的,即直接用几个论据证明这个论点;有的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多层次的,即文章既有全文的中心论点,又有若干分论点,而分论点则是其所要证明论点的论据。分  相似文献   

10.
黄琼 《初中生辅导》2011,(33):13-15
议论文光有论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还必须靠论据把它支撑起来。所谓“论据”,就是指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用得好,论点就能得到有力的佐证,让人信服;论据用得不力,论点就缺乏理由和根据,“立”不起来,难以服人。选用好论据,必须从以下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其实,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而不能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一致,也有不一致。形而上学方法是科学方法。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方法的产物,故需要接受辩证方法的改造。受苏联极左思潮影响,辩证民形式逻辑被人为分家,中国逻辑研究被极左思潮误导已半个世纪了。黑格尔、马恩列的逻辑理想就是在辩证法的指导下,对形式逻辑认识过程的整合,辩证逻辑实是认识逻辑。  相似文献   

13.
试析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对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存在着误解,认为形式逻辑不管自己的前提,也无法解决自己的前提来源。其实,亚里士多德在创制形式逻辑时就已经深刻论述了这一问题,他把直观和归纳法作为形式推理的前提来源。后来的归纳逻辑和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前提问题所作的批判都是基于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的忽略,而且它们也都未能解决自身的前提问题,归纳逻辑不能证成自身的合理性,辩证法不能解决结论的可检验性。其实,无论形式逻辑、归纳逻辑还是辩证法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服务于人类的实践,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关系,而不是互相取代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对公式“A=A”的批评被一些学者作为贬低形式逻辑同一律的主要理论根据,这是对黑格尔学说的误解和歪曲。黑格尔彻底否定的是作为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同一律,而不是作为思维基本规律的同一律;他对公式“A=A”的嘲讽中包含了他对这个公式的误解;黑格尔在《逻辑学》和《小逻辑》中并没有全盘否定形式逻辑同一律,而是对形式逻辑及同一律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and then attacks the curriculum theory chiefly known in Britain through the writings of Paul Hirst. The criticism concentrates on the argument, essential to the theory, that the developed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are necessary to rational thought, by showing that each of the alternative possible accounts of this necessity is impossible of demonstration. This is taken to be a conclusive refutation of the theory as a means of ‘deducing’ a curriculum from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of mind’, and places the onus back upon the curriculum planner to eschew such ‘value‐free’ attempts and return to the no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s valued.  相似文献   

17.
人类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即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模糊逻辑。相应地 ,美的本质问题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 :美的“主观论”、“客观论”等单一性规定的形式逻辑 ;第二阶段是 :美的“主客观统一论”等多样统一性规定的辩证逻辑 ;第三阶段是 :美的“真空”论、“一切”论、“无所不在”论等绝对性规定的模糊逻辑。它们的思维空间若用现代数学中的集合来表示 ,那就是 :(0 1)、[0 1]、{0 1}。可以说 ,人类对于美本质的认识 ,迄今 ,所有的定义和解释都不可能超出这三种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主要研究语形和语义之间的二元关系,是特殊的形式化的推理系统。演绎推理并不必然要求论证是演绎有效的或者是无效的。演绎推理是不可废止的,但非演绎推理却是可废止的。从知识科学的角度看,逻辑的作用在于提供推理形式化的范式。现代逻辑和方法论以及科学哲学之间关系密切。演绎推理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非演绎推理或可废止推理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19.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形式逻辑实际是一种论证的逻辑或论证的哲学或理论。它是大学逻辑课程回应现实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对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反对。尽管非形式逻辑仍在主流哲学的视野之外,但它从非正统逻辑观对一系列论证问题的审视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数理逻辑可直接提高"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数理逻辑智能,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思维效率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大学生思维要达到理性、严密、系统的自觉水平和较高的创造性,就必须接受系统的逻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