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综述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三类诊断方法(差异模式、课程本位测量和认知诊断)和三种认知干预方法(认知策略训练、元认知策略训练、认知-元认知策略训练),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各种诊断和干预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和干预提供方法指导,为进一步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违纪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其间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通过实证性研究,分析学生违纪现状、特点及违纪学生个体心理特点,提出了心理干预策略,包括制定心理干预的目标和原则;健全干预机构、完善心理障碍干预机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培训心理干预人员;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改革教学工作;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校往往会比较重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惑,而忽视学生期满返校做毕业工作时的心理状况,本文以一成功的急性应激障碍干预为例,通过案例描述、症状分析与诊断,总结了干预中的干预步骤和干预策略,并对成功干预个案本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国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成因、干预策略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研究探讨了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成因,进而提出心理教育干预、综合干预和医教结合干预三种策略,从而改善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研究》2017,(2):113-119
美国中小学"渐进式学生不当行为干预与处理"机制贯彻了"生本位"理念,通过协同运用干预和处理策略,"渐进式"矫正学生不当行为。该机制由"5层级、3策略"构成:"5层级"是指针对学生不当行为匹配1至5层回应级;"3策略"指回应策略、隐性干预策略和实施处理策略等。该机制秉持的学生本位,错中成长、多方合作,沟通为上和秉持宽容、科学矫正等价值理念对我国摒弃"零容忍"学生不当行为处理机制极具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学生视角,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分析了社会支持视域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运行现状,最后论述了社会支持视域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优化策略,包括外在社会支持系统整合策略、内在社会支持系统强化策略、内外在社会支持系统黏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学生、家长甚至社会都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一起自杀事件的分析,基于学校学生工作的角度,从自我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三方面进行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将极大地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将极引发更大的社会性群体事件.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及时干预和科学化解成为各大高校普遍面对的重大课题.本研究界定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特点和类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预警控制、利益协调和校园稳定功能,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事前预控策略、事中干预策略和事后干预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设计与实施障碍学生行为干预策略的前提是评估和确定学生行为的功能。不同的行为功能有着不同的干预侧重点和特点。对正在发生的挑战性行为进行干预,所采取的干预方法主要指向行为的后果,即主要采取后果策略。后果策略涉及的行为功能主要有引起注意、获得物品、获得感官输入、逃避、减轻疼痛等,也可能指向多种复杂功能的综合。针对不同的行为功能,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干预策略,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小京  杨惠琴  时波 《文教资料》2008,6(4):211-21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而正在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阐释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和理论,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性工作,需要辅导员发挥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群体,在心理危机事件的及早发现、汇报与干预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针对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参与不足的现实,分析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和辅导员参与干预工作的独特优势,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处理及后续管理各阶段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吴桂翎 《文教资料》2008,(14):206-208
笔者采用访谈法,以来自安徽的40名高校教师为被试,探查当前高校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类型、特点,分析评价高校教师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为高校教师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签入/签出策略对课堂参与行为的成效,研究采用多基线跨被试实验设计对三名智力障碍学生实施干预。目视分析及C统计分析表明,签入/签出策略可以改善智力障碍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且干预效果得到较好的维持。同时,签入/签出策略的实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赵秀珠 《江苏教育》2022,(56):39-40
通过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学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策略,预防其他学生出现模仿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开始加大,尤其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中学化学,是学生最为头疼的科目。通过心理干预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学习中的困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本文分析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心理干预机制的应用意义,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心理干预机制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使用效果、训练干预等方面。将这些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出三条教学策略:教给学生专注于重要信息的策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重要信息,以培养选择性注意策略;引导学生使用画图(包括示意图和概念图等)、类比、拓展等策略,以培养精加工策略;引导学生使用理解、联系、策略、反思等四类问题进行元认知自我提问,以培养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笔者根据我校对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成瘾心理情况,探讨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品德不良行为与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干预策略,特别强调了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习者的集体认知责任,既是提高知识建构水平的前提,也是CSCL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知识建构理论与分析框架,构建了培养学生集体认知责任的五类干预策略,包括集体认知责任概念图、在线讨论参与社会网络图、在线协作情况反思表、小组学习契约、对话类型与发言规则。并通过一个大学本科课程班的研究案例,考察这些干预策略在协作讨论不同阶段中应用的效果。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话文本的内容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参与学生的知识贡献意识、互补的知识贡献和知识贡献的广泛参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五类集体认知责任干预策略的应用,都能够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阅读并回复小组成员的观点,平等参与讨论,其中“对话类型与发言规则”在提升集体认知责任和学生知识建构水平方面的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观点的认知复杂度和科学复杂度,促进更高水平的知识建构与对话。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学生集体认知责任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提供策略支持,也可以为开展线上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的策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活动,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