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吴趼人为《李伯元传》曰:“君之才何必以小说传哉,而竞以小说传,君之不幸,小说界之大幸也。”,吾于趼人亦云,吴趼人不仅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名于晚清文坛,而且以其小说理论与梁启超等人合力指导和推动了小说界革命。其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写情小说与笑话小说理论皆对晚清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刘韵琴在1915年至1916年间,创作了大量以爱国、启蒙为旨归的反袁小说。这批作品与当时立意消闲、娱乐的小说风尚迥然有异,具有鲜明的"工具化"倾向,是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进行斗争的产物。事实上,无论是刘韵琴的小说观念还是小说创作,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有一脉相承的话语空间和政治逻辑。她的小说趣味浓厚,引人入胜,能以谐趣之手段来导民以政见,从而在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期,“小说界革命”的巨大震撼,使侠义小说自身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一步作品表现了浓郁的反帝爱国思想,有的作品出现了涉洋题材,洋溢着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以武行侠的作品内容,努力结合反腐败,反官僚的现实斗争,将武侠小说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当然,任何蜕变都必然保存一些旧有的痕迹,合资义小说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小说广告负载着晚清民初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批评意识,它记载了小说创作的原始资料,也为探究当下文人心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窗口。小说广告的宣传,刺激了晚清民初小说的繁荣,也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小说自身艺术的文体特质,构成了晚清民初小说艺术生命贫乏的现实症结。小说报人的广告宣传策略与传播受众的消费效应形成互动,在传播实践的得失进退中谱写了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小说界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对《盛京时报》所刊载的小说作品的梳理,并结合当时的小说理论文章,指出晚清时期《盛京时报》所刊载的31篇小说一直受到忽视,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而且在晚清东北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小说创作既有落后于全国大形势的一面,又因其自身社会特点而表现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对1897年天津《国闻报》发表的长篇论《附印说部缘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该应该是晚清“小说界革命”的第一篇重要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幻想小说”于晚清时候出现,是一种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的理想型文学,小说着力于向读者展示作者想象中的人类社会的形态。“社会幻想小说”的出版与传播与清末民初的出版法规密切相关。《大清印刷物专律》与《大清著作权律》一方面规范了文学的出版和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初次制定的不完善性,并不能行之有效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钳制”。而民国初期颁布的《出版法》与《著作权法》与晚清时候相比,对书籍出版规定更为细致严苛,不过由于民主政体的存在,再加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对于言论出版自由的保障,使得民国初期的社会幻想小说在想象空间上更为宽广,种类更加多样,对政府的批判更加犀利,因而获得了比晚清时候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3.
民初"社会小说"在创作宗旨和形态上都是承继晚清"谴责小说"而来的,把小说作为"舆论监督"的工具。民初社会小说虽然没有晚清那么尖锐,但是它们其实是在更加广阔的社会面和更加深入的人物内心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5.
晚清至民初知识界无论是出于当时政治现实需要抑或无意识之因,对西洋小说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创造性误读,于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深厚影响。晚清知识分子为强调小说对“群治”的重要作用,鼓吹小说乃“国民之魂”,对于其地位作用的误读,引发了小说译介创作的空前繁荣。从晚清强调小说译介以实现文化重塑到民初反对政治功利转而重视消遣怡情的小说观,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白话化”。而语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变化同样反应在小说的翻译及创造中,对于语言通俗之追求促成民初通俗文学热。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中有一批长期被忽视的“新党”形象,他们是改革维新事业和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据“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维新思想,据“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主张而塑造的“新民”形象。宗旨是借助艺术形式“醒齐民之耳目”,“开化夫下愚”,“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  相似文献   

17.
晚清至民初知识界无论是出于当时政治现实需要抑或无意识之因,对西洋小说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创造性误读,于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深厚影响.晚清知识分子为强调小说对“群治”的重要作用,鼓吹小说乃“国民之魂”,对于其地位作用的误读,引发了小说译介创作的空前繁荣.从晚清强调小说译介以实现文化重塑到民初反对政治功利转而重视消遣怡情的小说观,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白话化”.而语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变化同样反应在小说的翻译及创适中,对于语言通俗之追求促成民初通俗文学热.  相似文献   

18.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从邂逅《佳人奇遇》开始,就发现政治小说可以进一步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于是逐步进行“小说界革命”的预前酝酿。而《新小说》杂志无疑是其践行“小说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但《新小说》创刊号的发行,就经历了颇多波折,由此也可管窥到“小说界革命”发起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偶然。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提倡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章,他从文学的艺术本质和特征出发给小说进行了文体定位,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以及“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从而使小说真正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奠定了现代文学文体分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