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年 《考试周刊》2010,(20):93-94
数学的悟性是人们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凭借统摄、类比、想象等手段,触发灵感、引发领会,继而解决疑难的一种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巧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在思疑中启悟:创设猜想情境,诱发学生在想象中寻悟;创设“误”的情境,诱发学生在争论中辩悟;变换思维角度,引导学生在发散中顿悟;强化洞察训练,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悟等几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悟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难学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较高的物理悟性。怎样让学生获得较强的迁移能力和较高的物理悟性是广大物理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迁移能力和物理悟性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在学生解题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4.
王军 《考试周刊》2008,(51):51-51
悟性是人们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洞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则通过创设情景,设疑释疑;利用直觉洞察问题的本质;类比联想;转换思维角度等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萌 《八小时以外》2010,(8):67-69,66
说实话.演员这碗饭“不好吃”.首先,得老天爷赏你一张好面孔,这是做一个演员、一个明星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你还得有悟性,这个悟性有天踢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自我修炼。既然说是修炼,自然是要忍受“蜕层皮”式的苦痛才能达成。上述都具备了你还不见得能够混到这口“饭”,关键得看运气。  相似文献   

6.
数学悟性的加强与升华,必须把握好两个关系:“三基”学习中扎实基础、创造“悟性”的源泉,然后在“三基”悟性肥沃的土壤上,重视解题教学,促进“悟性”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悟性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培养出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悟性的关键有身临其境;将心比心;透过感情悟理性三步做法.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增强,带动了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8.
杨皓 《甘肃教育》2013,(23):60-60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启发”,即阐明事例,使对方因联想而领悟。正所谓是“开而弗达,道而弗牵”也。“启”具有引导、指引之意;而“发”是有所“悟”,指发现、发展,带有创造之意。启者会因其学识之殊而有差异;被启者,亦因悟性之殊而有所不同。若启发者为目不识丁,其言行举止能为悟性高者而有所觉;、启发者为饱学之士,亦能为悟性低下者解困、点拨。因此,如何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是教师要探讨的教学问题之一。美术创作教学中的启发方法,或许同其他科目有相同之处,个别会因其特殊性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悟性是学好中医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中医教育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培养。本文结合悟性需要激发和培养的特点,提出了三点培养中医学生悟性的途径和方法,即教学留出空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悟性;注重学生体验,提高悟性;丰富课程设置,通过博学提高学生悟性。  相似文献   

11.
马文博 《甘肃教育》2011,(19):89-89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2.
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蕴藉的悟性艺术,汉语的人文性彰显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汉语人文价值中的“重意会”、“重虚实”、“重具象”三个方面可以阐释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悟性艺术,并反映出汉语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3.
"悟性提高"是当前国内外外语教学界较为流行的术语,"悟性提高"对外语学习中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悟性提高"如何体现在外语教学的环节中,并对其应用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悟性是不同于理解力的一种心理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悟性,学习语文亦然。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语文课文其语言层面含有言外之意,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丰厚的意蕴。鉴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应大力倡导悟性的培养,通过学生自己“悟”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悟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具体步骤:其一,进入文字描写的形象世界或心灵世界作真切的体验;其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领悟课文的内涵,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悟性”的学说,但大多只能解释为十分有限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学说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柱和实践指导,也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悟性的理论渊源,着重分析了悟性的定义、特征和悟性培养的策略,用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京平 《师道》2007,(1):39-40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是如此。但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传道、授业、解惑”的多,关注悟性的少。不少人甚至干脆把悟性看成是人的天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于悟性培养迟迟得不到重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老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缺少主观能动性。教材中那些岁月浸润的沧桑,激情燃烧的热忱,那些无言以传的神韵,那些博大精深的超远,那些崇高脱俗的旨趣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尽管有些文章从不同侧面给予了回答,但都没有切中要害,只在问题表面转圈.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度"与"悟"才是数学教与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阐释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数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上究竟应怎样把握好度?作者围绕五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叙述,即扶放有度、开合有度、动静有度、进退有度、学练有度.在把握度的基础上,引导儿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黎洪国 《现代语文》2007,(3):105-105
学好语,我觉得主要靠一种悟性。因此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悟心。培养学生的悟性,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每一篇课的突破口,实际上就是课的题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运用“扣题开讲法”,是突破一篇课比较合适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解数学题时,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联想、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方式,常为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条快捷、顺畅的通道。可见,“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悟性”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搞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关键在培养学生的悟性。什么是悟性?怎样培养悟性?文中提出“自求自得”、“运用新兴科学”、“静观体验”等方法,作为一家之谈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