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谈开封犹太人的同化张咏梅开封犹太人主体约于北宋(960-1127)年间,由印度经海路而来。初来时约有70姓,近一千人,主营商业,尤以出售西洋布与印染品为主。金大定三年(1163年),开封犹太人始建犹太会堂,称"清真寺"。族人绕会堂而聚居,宗教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传统批判与环状思维──关于中国的“近代”问题[德]顾彬著马树德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宋代(960—1279)是中国近代的开端②。我个人却宁愿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时期,因为如果近代真的始于宋代,那么新事物就不仅出现在政治、经济和...  相似文献   

3.
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社会经济发展,商业、手工业发达,较北宋时更为繁荣。城市的繁荣促进了消费和休闲生活,当时城市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4.
钓鱼城与南宋政权贾大泉合川钓鱼城是南宋时期四川抗蒙(元)战争中最重要和坚持抗战最久的战略基地。从1243年余派冉进、冉筑城设防,到1279年王立开城降元,历经数百次战斗,坚持抗战达36年之久。它在13世纪50年代以前拖住了蒙军伐来的主力,6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5.
刘朴兵 《寻根》2013,(6):128-132
文昌韩氏始祖韩显卿为韩琦裔孙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原名韩教准,出身于海南文昌韩氏,其始祖是南宋廉州(今广西合浦)太守韩显卿。韩显卿又是北宋三朝宰相韩琦的六世孙。  相似文献   

6.
南宋戏剧俑     
南宋戏剧俑陈根远(摄影:罗小幸)在宋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都市有很多称为"瓦子"或"瓦肆"的自发的民间娱乐场所。艺人在瓦子里用栏杆围成一块块场地进行商业性演出。这种场地称为"勾栏"或"游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有勾栏五十余座,...  相似文献   

7.
“郑氏家仪”与明朝典章一些明史专家最近发现,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善的明朝典章,竟然脱胎于浙江浦江县郑氏家族的"家仪"。这是1995年7月2日《解放日报》所报道的一则消息。据史书记载,浦江县郑家从北宋建炎(1127)年间开始,就聚住在一个大宅院中,合家而居...  相似文献   

8.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1125~1209),浙江绍兴人。由于陆游一直主张在杭州苟安的南宋朝廷北上抗金,因而遭到主和派权贵的排挤,从1189年到陆游去世的1209年这20年中,陆游的晚年生活大都在当时的山阴(绍兴)度过。由于报国无望,陆游的晚年生活一方面在...  相似文献   

9.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占剑 《寻根》2006,(4):75-82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秋,宋高宗于扬州行宫郊祀,孔子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字子交)及从父、中奉大夫孔传奉诏侍祀。嗣后,金兵大举南下,锋芒直指淮扬,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在孔传的支持下,孔端友奉端木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北宋政和年间所颁铜印,率近支族属扈跸而南,辗转数千里,于建炎三年(1129年)年底到达今浙江衢州。宋高宗驻跸临安后,孔端友携从父孔传等谒阙上疏,“叙家门旧典及离祖丧家之苦”,因功赐家衢州,以奉楷像。南渡的孔子后裔遂在衢州安家落户,孔氏遂有南北宗之分。  相似文献   

11.
黄潜善(?~1130年),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及第,南宋初期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建炎年间,黄潜善担任宰执一年有余,任职期间“独当国柄,专权自态而卒不能有所经画”,为时人所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以下简称《要录》)后扬州溃败,高宗“决意渡江”,黄潜善罢相,被后世史家列入《宋史·奸臣传》。较之南宋初期其他宰执,目前学界对黄潜善少有专文论述。然而,建炎初期,赵宋政权初立,一直任职地方的黄潜善仅凭弄权之术,怎能任相一年有余?况且任相伊始,高宗坚信“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更同心以副朕之意”(《要录》卷一)。本文拟以建炎年间的两起历史公案为中心,重新解读黄潜善任相期间的政治地位。不当之处,尚祈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12.
朱仙镇是闻名全国的历史名镇,《晋地道记》、《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春秋郑国庄公年间(公元前743-公元前701年)的开封县城邑启封,其遗址就在朱仙镇境内古城村。北宋时,东京(今开封市)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与北宋注重加强漕运有很大关系。据《宋史》载,北宋“置汴纲二百”,每纲有船30只,合计6000只,分别在汴河、蔡河、五丈河承担漕运任务,其中蔡河年漕运量就在60万石以上。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文家、书法家,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北宋文人多喜参禅,黄庭坚也不例外;兼之江西是禅宗胜地,法席鼎盛,禅师辈...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两宋首都的佛道宗教宋朝是一个"崇道重儒尚佛"的时代,对于佛道二教,统治者都予以重视。北宋各帝基本上都奉行保护佛教的政策,南渡以后,南宋皇帝依然在总体上支持与保护佛教。道教在宋代的发展更为迅速,宋代统治者效仿唐朝尊老子为祖先的做法,真宗也命人别造出一位道教教主赵玄朗作为祖先,尊为"圣祖",并诏天下大建宫观;至徽宗时又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崇道活动,并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进入南宋,道教继续受到统  相似文献   

15.
一、杜曲杜公祠 杜甫(712—770)“长安十年”曾在前辈留下的杜曲旧居居住。按照祠堂建在祠主旧居或旧居附近的习俗;依据杜甫以杜曲为故乡,当地人民,特别是文人对杜甫的乡土深情远远胜过别处的实际;参考今成都杜甫草堂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甘肃成县杜公祠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的史实,  相似文献   

16.
南京做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东吴时期(公元222—280年),朝廷曾派康泰、朱应出使海南诸国和南洋群岛,先后出访了一百多个国家。在东吴使者出访以后,有些国家也遣使回访。如公元243年,扶南(今柬埔寨)国王范旃曾派使者送来一个乐队,东吴国君孙权,在皇宫附近造了一座“扶南乐署”,让东吴宫女学习优美的扶南歌舞。南朝时期,对外交往大为增加。从东吴到南朝(公元42O--589年),扶南曾先后遣使来建螂和建康(今南京)30多次。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天竺(今印度)、波斯(今伊朗)。朝鲜半岛以及日…  相似文献   

17.
刘汉忠 《寻根》2013,(1):27-28
《荔子碑》以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文字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结末的《迎享送神诗》,故又称“迎享送神诗碑”。两百多年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书写了这段文字,而在罗池庙(今柳州市柳侯祠)刻碑,则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荔子碑》上石后,  相似文献   

18.
朱仙镇是闻名全国的历史名镇,《晋地道记》、《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春秋郑国庄公年间(公元前743—公元前701年)的开封县城邑启封,其遗址就在朱仙镇境内古城村。北宋时,东京(今开封市)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与北宋注重加强漕运有很大关系。据  相似文献   

19.
西夏(公元1038-1227)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西夏先与北宋、辽抗衡,后与南宋、金鼎立,结束了西北地区吐着、回鹤、拨鞋等民族长期不相统一的局面,对发展西北地区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夏钱币是我国优秀的货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西夏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19世纪初,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发现了西夏窖藏钱币数笔,其中有后钱、来钱,有“西夏元德、天盛、乾信、皇建、光定诸品”,还有“西夏梵字钱”,即西夏文钱。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发现,使人们对西夏钱币有了深入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  相似文献   

20.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两宋时期(960~1279年)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两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同样为众所周知。然综观学界关于宋代茶文化的研究,绝大多数将北宋、南宋作为一个整体讨论,或以北宋为主体展开,鲜有纵向探索其历史擅变者。那么,茶文化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流变轨迹究竟如何,有哪些沿袭与变革、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