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已进行了三届。这里,我想就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评选优秀广播节目与评选广播新闻好稿是两回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评选广播好稿被称为评选优秀广播节目,这是不妥的。所谓广播节目是广播台(站)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内容、形式组织编排播发稿件的总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2.
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已进行了三届。这里,我想就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评选优秀广播节目与评选广播新闻好稿是两回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评选广播好稿被称为评选优秀广播节目,这是不妥的。所谓广播节目是广播台(站)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内容、形式组织编排播发稿件的总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3.
我们站的广播评论《自备柴灶自升温》,在1990年3月份全国第八届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至此,我站自1984年以来,已有12篇广播评论在省市新闻单位和市以上广播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奖,其中有两篇获得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有朋友问我:“你们一个县广播站,是怎样抓广播评论的?”我作为站负责人、评论编辑,想就此谈点体会。一、确定评论在广播宣传中的地位。县  相似文献   

4.
江西广播电视奖——首届广播文艺节目评选,评选的是1991年至1993年三个年度全省各级广播台(站)制作的文艺节目。本来核定全省各单位参评节目可以选送40件,结果只送了26件,缺额达35%。按说,广播文艺是整个广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播出量也要占到播出总量的50%左右。由此,评委们在诧异之余,引出了强化参评意识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广播评论已经走出低谷,开始重新崛起。这是笔者参加1990年度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会议之后得出的结论。一、1990年广播评论的发展态势本届评选,共有21件评论作品参评。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议,投票表决,17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  相似文献   

6.
1988年,是全疆广播电视系统深化新闻改革的一年。今年3月10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七届全疆优秀广播节目、第三届全疆优秀电视节目评选会议,全方位、多层次地检阅了1988年度自治区和地(州、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台站新闻改革的新成果。经过本届评委会认真地审听(看)、评议、筛选、打分,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全疆各级广播电视台、站选送的391件作品中,有100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在65件获奖的广播节目中,汉语作品31件,民族语言作品34件;在35件获奖的电视节目中,汉语作品28件,民族语言作品7件。这些获奖作品,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反映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多姿多彩地展示出各级广播电视台站新闻改革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7.
全疆第六届优秀广播节目、第二届优秀电视节目评选工作从3月7日开始到3月25日结束。评选结果是:区、地(州、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台站,有100件优秀作品获奖。在这100件作品中,广播节目70件,电视节目30件;在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各等级中,汉、维、哈、蒙、柯5种语言的广播和电视节目都占有一定比例。此外,还有24件广播、电视作品获荣誉奖。这些数字表明:1987年,是我区广播电视新闻改革获得新丰收,区地(州、市)县各级视听园地竞相争妍,汉维哈蒙柯各民族语言声频和荧屏相映生辉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1992年度优秀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广播社教和县级广播台站专题节目等项评选结果已经陆续揭晓。从这些评选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关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启示。本刊特地约请部分评委同志,有重点地写了他们的评估意见、感想体会以及对今后的建议,供本省广播电视台站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来全国好新闻评选的情况来看,经济宣传的稿件获奖比例不高。根据我手头的资料,从1984年至今,获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优秀广播节目中,经济报道只占27.9%;如果单从消息来看,经济新闻的比例更低,仅占18.24%;从才公布的北京市第八届好新闻作品一等奖的名单中,经济报道也只占18.1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有14个节目获奖,其中经济报道也寥寥无几,占的比例还  相似文献   

10.
’95江西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会共收到参评作品124件,其中消息37件,评论9件,新闻专题26件,系列报道、连续报道12件,经济节目5件,科技节目2件,少儿节目5件,理论节目  相似文献   

11.
第9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5月18日至25日在厦门举行。何光同志主持了评选工作的全过程。按照去冬苏州会议确定的评奖改革原则,参评作品数比往年缩减了1/3。新闻、评论、专稿、理论、农村和少儿六项的参评总数计195件。此外,国际和对台方面推荐为一等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申启武 《中国广播》2010,(12):61-64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作品评选一共设置了消息、评论、专题、系列(连续)报道、访谈、现场直播以及新闻编排7大项,基本涵盖了广播新闻节目的所有类型,完成了对2009年度广播新闻传播的全面检阅。而100件参评作品也确实反映了过去一年广播新闻报道的成就和风貌。这100件参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担当以及他们的努力和追求;而获奖的56件作品则具体体现了广播的媒介特性和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度新疆广播奖评选(即第13届全疆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它给人们留下的思索良多。 本届广播奖参评的13个项目(新闻类5个项目,社教类8个项目),78组共96件广播作品,集中反映了全疆各级广播电台(站)1994年度着力创优的新成果。广播新闻、广播社教类节目的总体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广播消息在题材选择和采录制作上都有新的突破,并且出现了“短消息”这个新品种;广播评论着重关注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焦点、热点,注重采用音响素材作为叙事论理的重要手段;新闻背景分析、事件追踪解释的连续报道和系列述评形式开始走向成熟。广播社教节目(包括:经济、科技、理论、对农、对台、对外、少儿、综合板块等8个项目)注重开掘话题的深层内涵,出现了一批题材开阔、结构精巧、组合完整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在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1988,(3)
全国第六届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及1987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先后于四月中旬结束。我省有9篇(档)广播稿件(节目)获奖;11条电视新闻获奖,其中江苏电视台和南通台合拍的《南通万人喜看日环食》获新闻特等奖,无锡电视台采制的《制止滥用公款吃喝》获评论特等奖。目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已经揭晓。本届评选会共收到申报的评论作品38件,经过复评和定评,确定2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4篇。从获奖作品看,1988年广播评论的整体质量比1987年提高了一大步,可以说是丰收的一年、进步的一年。一、1988年广播评论的进步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我们四川省金堂县电台的对农村广播节目《说说我们的村支书》在第八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荣获特等奖,这是我台自1983年以来第6次在全国评比中得奖。这6个得奖作品分别为3个《听众信箱》和3个《对农村广播》节目。下面结合我们自身的实践,就农村广播宣传的方向、题村、风格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奖会议,共收到26个分会申报的评论作品33件。经过复评和定评,有26件获奖。在获奖作品中,中央级和省级电台(含海峡之声电台)占14件,地(市)级和县级台(站)占12件。在荣获一等奖的4件作品中,省级台和县级台(站)各2件,平分秋色。从这两项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5,(10):79-79
本刊综合报道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8月16日揭晓。25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8件(广播媒体5),二等奖89件(广播媒体15),三等奖131件(广播媒体17),中国新闻名专栏10个(广播媒体3)。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度全疆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已于3月8日结束。参评的汉、维、哈、蒙、柯五种语言的广播节目205件,有69件获奖,其中一等奖12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34件;同时,参评的五种语言的电视节目101件,有37件获奖,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22件。本届获奖优秀节目的特点是:政治方向明确,正面宣传为主、群众性强,注意特性。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节目评选,是全疆广播电视节目的检阅。从中可以看出:自治区的广播电视宣传,从总体上说,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内容是健康的,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新闻观点的影响较小。1989年春夏之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主持现状如何?有哪些新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本文试图通过两次全国广播节目与作品的最高级评奖透视,作出回答。 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参评的广播主持人有234人,属历届参评人数之最,其中城市电台有112 人,中央电台和有线电台122人。 2000年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政府奖中,参评的广播主持作品有32个。 两次评奖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市级电台主持人节目质量提高很快,与省级电台形成激烈竞争之势;社教节目参评数量最多,居各类参评节目之首,整体水平较高;谈话类节目后来居上,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