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林纾翻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纾翻译的目的与思想内涵、林纾文化互动的翻译观和林纾翻译捍卫了古文的地位等方面逐一介绍了林纾的翻译。可以说,林纾的翻译,不论从其翻译的目的考究,还是立足林纾的翻译观探索,都不难寻找出林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译体现了其"救国保种"和"捍卫古文"的爱国思想,适应了清末民初社会背景和内在需要,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需求和期待,是该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林纾的翻译观,即林纾翻译所遵循之宗旨。译者总是带有特殊的翻译目的和文化意识开始自己的翻译实践。透过《黑奴吁天录》的原著选择,及译者对文本删减、改写和增补,可以发现:林纾在政治上力图翻译救国,而文化上追求的是在翻译中不忘遵循中国传统纲常伦理规范。"翻译救国"和"以中化西"构成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的核心,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林译小说"。  相似文献   

3.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林纾翻译的书名。文章论述了林纾翻译的目的论及其翻译的书名所具有的中国文化艺术特征,分析了林纾翻译的社会价值和现代意义,肯定了林纾另拟新名的翻译策略,认为林纾翻译的书名是满足目的论的国语化需求,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学名著的观念是因时间变化而衍变的特殊意识形态.林纾在西洋文学(主要是小说)翻译的丰富经验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名著观念,主要是对古典中国诗文观念的比附和移用.林纾及其合作者的古文翻译产生了一些翻译经典(即译作名著),以及林纾翻译的一些西洋文学中的名家名著,例如莎士比亚戏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等,显现林纾尽管遭遇了新文学群体的严厉指责,但无疑仍是介绍西洋现代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重点从林纾的翻译意念、翻译理论、翻译功绩、翻译评价等方面探讨林纾的翻译,认为林纾的翻译是依据翻译目的、译者修养和译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尽管译作中对原作作了大量删改,但符合当时浸染于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促进了外国文学顺利地融入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经验,依然不失为优秀译作。  相似文献   

6.
潘悦 《文教资料》2010,(32):32-33
本文以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译者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影响着译者选择什么样的文本翻译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详细分析了林纾在翻译活动中的目的性。在选材过程中,林纾对原文的选择是有目的的。他选择翻译那些能表达他政治理想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也有着自己的翻译目的,并为之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的视角来探讨近代中国的翻译家林纾的翻译文本,力图在此框架内解读林纾翻译的文本模式,解析林纾翻译的文体特征和文本生成。  相似文献   

8.
阐述林纾翻译救国的动机及其译介西洋文学所体现的思想,对比论述了林纾翻译思想与福建精神的相似性和融合性:林纾的翻译报国思想体现了他爱国爱乡的赤子丹心;为开启民智和博取群长而翻译体现了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通过翻译捍卫中国文化,体现他敢拼会赢的大无畏精神;用翻译稿酬从事慈善,体现他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最后,揭示林纾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纾—魏易合作翻译的"林译小说"作品中,学界历来认为林纾处于主体性地位,而魏易作为此模式的中介口述者,作用往往被忽略。借助学界研究的热点——界面研究,重新探讨林译小说中合作双方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在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模式下,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林纾和魏易在林译小说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两者中的任何一方缺场,都不会有林译小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林纾的爱国思想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而翻译爱国思想研究也较为丰富。学者们考察林纾译著的序跋,提炼出林纾的爱国思想,这方面工作做得较为充分。也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林纾译著本身反映的翻译意识形态,包括爱国意识形态。但到目前为止,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基本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仇贞 《考试周刊》2012,(6):22-24
林纾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不懂西文.但与多人合译的百余种作品开启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先河.开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热潮。正因如此.对林纾及其翻译小说的研究可谓我国翻译界及文学界一大经典话题。本文简介林纾著名的两本译作并就其翻译策略加以分析.供方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化",是林纾小说翻译方法的实质与特点。从语言层面来看,林纾的"中化"翻译可以用省文、增文与变文三种方式来概括。从文化层面看,林纾的"中化"翻译遵循着叙事为主、重视叙述的逻辑与严密性、强调意思的清晰和显豁,以及考虑中国文化与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等准则。"中化"的翻译方法既是林纾的翻译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其翻译的不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索寓言》的添加、阐发与改写及所造成的影响。目的论观照下的林纾的翻译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最终促成该译著在目的语文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有学者认识到要把翻译研究和其它学科研究相结合。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引入翻译研究,并将其发展成一个生态学视角的有关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翻译理论,从而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林纾,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翻译界对林纾的讨论,无论是对他的翻译思想还是他的翻译作品,已有不少论述。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林纾及其翻译进行分析,以期对林纾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林纾的研究卷帙浩繁。从描写翻译学发展的趋势及语料库在翻译文体、译者风格研究中的运用,探讨林纾译文语料库的创建,并描述林纾译文语料库的创建与标注,指出创建林纾译文语料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小说内容上,林纾小说受所翻译的西方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现代爱情观念的觉醒以及小说社会批判功能的突显;在小说的形式上,林纾小说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一种自觉变革。  相似文献   

17.
林纾是我国的翻译奇才。由于其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清朝末年,两种激烈碰撞的社会意识形态造就了他的双重性格,同时也对他的翻译策略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笔者尝试分析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里的保守及革新因素与林纾的翻译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更多的学者开始肯定林纾的爱国精神和积极投身维新变法的政治热情,尤其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的贡献,对他近乎完美的人格也给予由衷的赞美。本文首先概括翻译家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都会对小说的翻译产生重要的影响,然后对林纾的生平进行概述并提及讨论林纾的翻译常常涉及的问题,其次讨论林纾生活的背景和翻译的动力,最后阐述本文对林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1899至1900年,在杭州谋生的林纾出版了首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与魏易合作完成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并为?译林?杂志作序。这对林纾的翻译和人生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受益于杭州地区的同乡社交网络,林纾依靠?茶花女?的出版摆脱了困扰其多年的“言说困境”并获得巨大的士林声望。与此同时,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及“助译”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为了更好地言说己见,林纾关注的翻译对象渐由西方政史著作转向小说。在杭时期是林纾翻译的重要转折,也为其后来的人生路径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陈志凤  刘庆争 《考试周刊》2007,13(30):55-56
意识形态对翻译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为研究中心,考察了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