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蓉 《考试周刊》2011,(24):98-98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自身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引发学生内在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线是一串串的“问题”。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胚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把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当前新提出的"四基"训练中.主要从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师生互问等方式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意义主要有: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知识构建,帮助教学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策略主要有:明确培养学生的"有疑"意识,重视反馈学生的课堂提问,灵活运用课堂提示语言,充分借助题目编拟方法。  相似文献   

4.
带着遗憾离世的钱学森老人六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遗言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人关注的重点。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打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松 《考试周刊》2014,(42):156-156
从本质上讲,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就是"问题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文章从课堂教学入手,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陈清玉 《考试周刊》2014,(5):119-120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其次写出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最后叙述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发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提出问题是创新式教学的重要标志。"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本文阐述了运用"三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创新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是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一般是常规的模式。那么教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本文将结合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点点经验,探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现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创新的根基所在,而"问题意识"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和关键所在。由于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存在淡化、削弱甚至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象,所以,需要突破旧的教学传统,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孩子抓起,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自己读书、自提问题、自行解决"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结合其课程特点,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作用,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又是问题意识。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师问生答,学生普遍缺乏提问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敢问"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注重培养,为学生搭建"能问"的平台;教会学生掌握"善问"的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意识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从"敢问"走向"乐问",直至"善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丁维秀 《语文天地》2012,(22):39-40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头脑中有疑问,才会产生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过度地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当前提倡"万众创新"的前提下,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现在的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继先 《快乐阅读》2011,(14):126-127
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自己质疑",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的重要表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真理和创造的欲望,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中药实验教学环节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实验教师树立"培养"和"长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然后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时机,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而且要在实验教学中形成反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并简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而需循序渐进;将其列入实验教学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目的来完成,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促进和"法律"意义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合理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开放创新的"数学问题意识"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实验,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