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评价韩愈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我们以“气盛言宜”来概括韩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以“奇险”、“以文为诗”来概括韩诗的主要美学特征。前者如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后者如赵翼认为韩诗把杜甫诗的奇险发展到高峰。陈后山则批评韩愈“以文为诗…故不工尔”(《后山诗话》)。但笔者在研读韩愈作品时却感受到其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幽默。这一点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或许注意到而不屑予以总结。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受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这种诙谐幽默之  相似文献   

2.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2008年第4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一文中,教材对“弦弦掩抑声声思”一句的注释为“指拔弦阻抑,音调幽咽,声透悲情。掩,按。抑,遏。思,悲。”笔者认为教材对“掩抑”的释义不妥。请看相关注释:谢思炜先生的《白居易诗集校注》认为掩抑即压抑,  相似文献   

3.
一六一 阳门 河东方俗,以大车、平车之前后挡板谓之“阳门”,音转为“yo门”,系ang韵与uo韵相通之例。“阳门”或作“杨门”,上古已有之。《吕氏春秋·知接》:“上盖以杨门之扇。”高诱注曰:“杨门,门名。……掩以杨门之扇也。”《广雅·释器》:“阳门、(竹屏)篁、雀目、蔽,筜也。”筜,即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许多人都认为“翼”是“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课本注释及《教学参考书》均持相似的看法。其实,这个“翼”应解为“遮挡”“掩护”之类,和“蔽”同义;这个“翼”也不是名词作状语,而是动词,和“蔽”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翼蔽”属同义词连用。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5.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中的“苫蔽成丘”,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注释为“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课本把“苫”当作动词,把“苫蔽”看成动词并列短语,我认为这是错的,有辨正的必要。“苫”,原为名词,《辞海》释为“用茅草编成的覆盖物”,并引《尔雅·释器》“白茅谓之苫”佐证。现在俗称草苫,用来覆盖茅屋或草堆。在“苫蔽成丘”中  相似文献   

6.
“思”辨     
高中语文第六册《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关于“思”,课本注:“思绪,名词。这里指愁思。”此注曲意附会,难圆其说,其实“思”本身就有“哀愁”、“悲伤”的意思。笔者认为,“声声思”就是“声声悲”、“声声哀”。考之上古典籍,《尔雅·释诂》云:“悠、伤、忧、思也。”《毛诗序》:“乱世之音怨以怒,  相似文献   

7.
出示《琵琶行》相关图片,图片内容是“满座重闻皆掩泣”,让学生根据课文诗句识别。 问:可不可以把图片中的青衫白居易换成穿红袍的自居易?  相似文献   

8.
【设计依据】《送考》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专题的第一篇。细腻生动的心理、神态描写是文章一大亮点,因此,学习重点之一可以是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教学参考书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送考》是以时间顺序来结构文章的,比较直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细读文本,弄清文章先后写了哪些事情,分析作者是如何展示考生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的。”《送考》一文真的“比较直白”吗?确实是重在“展示考生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吗?四年前,笔者首次执教该文,教学过程中曾试图将教参上的说法“灌输”给学生,却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今年5月重教《送考》,通过细细揣读课文删节部分,我认识到:教参对课文主旨的概括(“……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家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其实是对了一半,错了一半。在《送考》中,丰子恺先生最终流露的情感的确是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然而,他并不是借助正面“展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来表达这一情感的;相反,充溢文中的是作家对“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的忧患与悲悯。直白言之,即《送考》是丰子恺为童心异化谱写的一曲挽歌—作者通过描写一群正逐渐为成人世界所侵蚀的孩子的言行,表达了对孩子失去赤子之心的悲悯,也表达了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但先生向往的绝不是《送考》中这群孩子的世界。为此,我将课文另一个学习重点确立为“探究作品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0.
《史记·项羽本纪》叙述鸿门宴会上项庄舞剑时,写道:“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其中“翼蔽”二字语意,一般释作遮蔽、掩护之类,大同小异;但对它的结构形式,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分析。绝大多数著述认为它是名词状语“翼”和动词谓语“蔽”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动词短语。诸如: 1.全国通用高中《语文》第二册注:“[翼蔽]掩护。翼,像鸟张翅膀。(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汉代流行“折柳相赠”习俗。折柳送别,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送别多了,柳条也要折尽了。邵谒《苦别离》:“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若遣折杨柳,此地无树根。”岂止是柳条折尽了,再折下去,连树根也快折完(枯死)了。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杨柳折尽不要说了,送别人的眼泪也要流尽了。翁绶《折杨柳》:“殷勤攀折赠行客,此去江山雨雪多。”人生道路坎坷,仕途险恶,行人得多多留意呀。施肩吾《折柳枝》:“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  相似文献   

12.
“君子之教喻也”仕森D国8代的教学论写着《学记》指出;“君子之被四D也。”“回”,团阳门,也就是僵发诱导的意思.扣回僵发诱导略?《学记》说:“道而弗自,强而弗抑,歼而弗这。”即要求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自艺学笠走;是荒勉、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推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13.
一、常以身翼蔽沛公“翼”,《马氏文通》视为“以状动字”——即名词用作状语之例,此说一(?)为人们所沿袭。中学教材亦注“翼蔽”为“象鸟用翅膀掩护。”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句中“抑” ,课本注为“或者”。《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 ,都是由于人为呢 ?”最近浙江朱岁终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三期撰文进一步探讨“抑”的用法“抑”作转折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 ,可译为“不过”、“只是”。译文应为 :“(这 )难道是 (人们说的 )取得天下艰难 ,失去天下容易吗 ?不过 (我在本文 )探究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史迹 (证明 ) ,却都是由于人为 (造成的 )吧 ?”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5.
听周杰伦的歌,总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而周杰伦似乎也成为中国风的代名词。他的歌曲中最能体现中国风的莫过于相思系列,从《娘子》《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到《青花瓷》,可谓弦弦掩抑声声思,全是浓浓中国情。  相似文献   

16.
“防微杜渐”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出自我国古籍《元史·情祯传》中“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一语。意思是在错误或坏事还未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加以防止,不使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细微的不好的苗头进行适时的教育引导,不使之铸成大错,这是很重要的。《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7.
纵观语文阅读教学的大千世界,纷纭多彩。本文试从单元阅读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知识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则是一种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很重视阅读。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这里说的“学”,即“阅读”。有一次他对仲由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学好,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学好,其蔽也狂。”(《阳货》)里面的“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均为人的道德,“学”仍为“阅读”,旨在强调阅读(读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  相似文献   

1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转引自初级中学历史课本(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1课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  相似文献   

19.
初五册课本有诗话《推敲》一则,肯定用“敲”字比‘推’字好。但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对此持相反意见。他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  相似文献   

20.
“茅檐”并非“代指庭院”湖北荆州八岭山镇新场中学王运林初中语文第四册有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怎样理解“茅檐长扫静无苔”的意思呢?关键在“茅檐”二字。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