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成为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出版社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对变化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使自己的图书满足读者的需要。如何做好图书的营销也就显得更为重要。营销不应仅是图书出版后才  相似文献   

2.
一、借势和造势--"事件营销"的启示 所谓"事件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概念,就是通过介入重大新闻事件、社会活动、历史事件和体育赛事,迅速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促进产品市场销售的营销策略.而时政新闻类图书则是指对现代传媒向民众广为传播的新闻事件、活动和赛事,出版社及时跟进甚至提前策划出书,借势发行销售的一类图书.从本质上说,出版社图书销售和一般企业产品销售在事件借势上有其共通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直接影响到时政新闻类图书的出版策略和出版社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3.
图书的4C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营销学家劳特朋(Lauterborn)教授率先提出了与传统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相对应的4C理论,立即在全球营销学界和工商企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践。 4C是指消费者(Consumer)的需求与欲望,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与消费者的相互沟通(Communication)。4C营销的中心是消费者,因为当今消费者在市场中越来越居于主动地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类商品可选择性越来越多且质量不相上下。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角度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理论和实践中以产品和企业为重心的模式,用美国著名营销学家D.E.舒尔茨的话说,过去营销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而现在则应是“请注意消费者”。 4C理论应用于出版社管理和图书营销同样必须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即我们在决定选题时,要从读者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图书定价要以读者愿意付出的成本为基础;在发行工作中要考虑读者如何最便利地得到图书和图书出版信  相似文献   

4.
毛菁华 《出版科学》2007,15(2):76-79
图书库存量持续上升和读者"买书难"现象并存,反映了出版社在图书营销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区隔,主要表现为: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过剩,促销手段模式化,营销传播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因此,出版社在营销中应注重以对市场的细分构建读者区隔,以对市场专长的清晰界定构建产品区隔,以策略性的传达构建营销传播区隔.  相似文献   

5.
一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内涵及类型 所谓营销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在产品或服务达到能够被消费者或产业机构利用或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独立组织.[1] 方卿,姚永春对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的内涵作出了总结: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是指图书从出版社向读者转移时取得图书所有权或转移其所有权的企业或个人的总称.它包括出版社及其自办图书发行机构、图书经销商、代理商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辅助商和广大读者.[2]同时,他们将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长渠道和短渠道、密集性营销渠道、选择性营销渠道、排他性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6.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7.
李旦 《出版参考》2011,(27):38-39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图书市场早已进入买方市场。出版社对图书的定位,必然应该紧密围绕买方即读者的需要展开。本文对图书的定位做了一定的总结,指出读者定位、市场定位、作者定位、印装定位及营销定位对图书能否如预期成功出版、销售有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准确的图书定位,出版社才可以确定目标市场,创造与众不同的优势,最终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图书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书业领域中的应用。图书是一种商品,因而图书的市场营销和其他商品一样,有其一般的规律和运作机制。发行业知名人士郑士德先生认为:图书市场营销是指图书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出版参考》2016,(5):42-43
图书营销学即为一门对出版发行图书的营销活动以及营销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图书营销学属于市场营销的一种,它是市场营销在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中的产物,带有典型的图书出版发行特色,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营销学内著名的“4C”理论即为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要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的系列理论,其中,4C分别代指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即为顾客、成本、便利与沟通.本文主要研究数字时代下的少儿图书营销,将4C理论内的四个关键点分别对应到少儿图书营销方面的市场、定价、营销渠道和宣传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图书制作完成并投向市场,其销售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图书的两个效益的实现,也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出版社简单地依靠传统的营销方法是不够的(何况有些出版社连传统的方法都运用的不够)。因此,强化营销意识,开拓图书营销新路子,以促进图书销售,应成为出版社今后的主攻目标之一。1开拓图书销售新渠道图书的销售渠道可分为主渠道、二渠道和边缘渠道三大类。各出版社传统的销售渠道(即主渠道)为各省、市的图书批销中心、新华书店。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发挥其进货量大、图书品种广、接触的读者多…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渠道要广泛 营销渠道是出版社与青年读者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在青年读物的营销中起很大的作用.图书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是图书发行行业的发展趋势,出版社要考虑开辟多条图书营销渠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图书的营销宣传是现代出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图书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给读者,实现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如何让图书在众多相似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如何锁定目标读者,如何让读者了解本书的优势和特点是每个出版社的营销宣  相似文献   

14.
品牌既是出版社产品和服务的特有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标准和承诺。在图书市场中,如何创造与对手的差异是图书营销中的一大焦点。因此,专业出版社品牌只要定位明确,出版真正为自己细分市场读者所欢迎的图书产品.定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图书营销在图书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图书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图书营销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成功的图书营销能提升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出版社核心品牌价值,有利于聚集优质选题资源;另一方面,成功的图书营销能使图书信息和价值得到有效传播,唤起读者阅读期待,从而带动图书的销售.如何把图书营销做足做透做深,而不是停留在一场"秀",一直是图书营销人员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媒体资源利用、读者对象关注、营销元素挖掘、营销手彀创新、营销重点把握等几方面来探讨和分享在工作实践中的营销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图书营销创新的过程,就是争夺、开发读者注意力,把读者注意力资源转化为出版社的市场资源,千方百计地使有关图书出版的信息进入读者的感官世界,进而激发、激活读者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17.
图书营销近年来得到了各出版社的空前重视.许多出版社成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对全社的图书营销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甚至有的编辑部门还设立了专门的营销编辑,负责本部门出版的图书的营销宣传.这些举措有力地提高了出版社的图书营销工作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销售规模,较好地满足了读者购买图书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了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媒介对读者阅读及购书方式的影响,大学出版社在图书营销方面存在缺乏适应市场的畅销产品、高校教材销售持续下滑、营销渠道单一、精准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自身健康发展.大学出版社可通过提升全员精准营销能力,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开发社会适销图书,瞄准高校师生现实需求,精准网络用户营销等途径,建构精准营销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谭平 《现代出版》2001,(2):34-35
图书出版应以市场为依据,以读者需求为前提。读者需要什么 ?市场缺少什么 ?不能靠想像去猜测,而应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探求。这种调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图书市场及周边市场的调查;二是对社会的调查。图书市场及周边市场调查的内容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同类图书的出版情况、营销情况和市场反映调查;二是当前同类图书的运作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调查;三是对尚未被人们利用的市场空间和入市角度的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本专业学术进展情况调查;二是其他出版社同类图书出版情况调查;三是本专业图书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编辑的优势、出书的优势转化为一种营销的优势、发行的优势 ,这是当前摆在出版社每一位员工面前 ,尤其是营销人员和策划编辑面前的重要任务。图书营销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起点是市场 ,终点还是市场。应该将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坚持以市场需求、读者欢迎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