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光平 《江西教育》2002,(17):27-27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愈加感觉到小学自然课的艺术教学十分重要。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而添加了艺术情趣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是不一样。譬如,在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用学生的形体形象地演示出浩瀚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时,请一名身穿鲜红衣服的胖女生来扮演“太阳”,找一位蓝衣衫的瘦个男生扮作“地球”。先叫瘦个男生原地以自己身体为轴转动,我就向学生讲解这是蓝蓝的地球在自转;接着让瘦个男生在自转的同时再围绕着胖女生转圈,并向学生讲解这是地球在围着鲜红的太阳公转。演…  相似文献   

2.
赵静 《教师》2011,(31):79-79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反思磨课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重点,促能力,切忌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3.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课,教学效果明显有差别,有的课似甘甜的泉水,水到渠成;有的课如久渴的黄土,有点僵硬。我就思考原因在哪里?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有差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教学效果之所以有明显差别,就是他们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一样。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的一篇重点讲读课。这篇课的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对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口语交际”,同学和老师一样,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新课程的变化使我们老师有些不适应教学。甚至会对教学理念产生误解,这节课该怎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案例 这是一位老师执教《自转旋翼》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谁先迎来黎明》一课实际上涉及到地球自转的方向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由于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这一课的重点是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而这个探究活动必须在学生建立相对运动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地球自转、相对运动这些问题都比较抽象,教师教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搞满堂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模棱两可。另外,现在科普类书籍琳琅满目,学生要获得表面性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理解科学概念的获得过程,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得到和谐发展,即让探究活动为建构概念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学习时区图,从时区图中进一步认识谁先迎来黎明的时差关系,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一课《白天与黑夜》相当于这一课的引入,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本课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9.
制作课上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自转旋翼》一课,是一节制作课,上这节课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我就问自己: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是学会做这个东西,还是在做这个东西的过程中,学会“制作”的方法。思量再三,决定在这节课上教授学生方法,而不“教”技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信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网络备课,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文本资料、文本教学设计、文本教学理念等诸多问题。下面以《推敲》一课为例,为了上好《推敲》这一课,我把《推敲》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稿放在了凤凰语文网上,期望得到各位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在网络上各位网友、教师、专家对我的教学设计热切关注并建言献策,让我备感欣慰与激动。总的说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巧妙地对音乐课进行设计,使音乐教学更具有艺术陛呢?我的体会是:可以从导课、提问、活动、语言、高潮、结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观察课在自然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低年级自然80%的课是观察课。如何上好观察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怎样通过观察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所要观察事物的兴趣,是上好观察课的基础。为此,在观察前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我就运用电教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花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我放了一段录像:在轻快而节奏鲜明的《花儿与…  相似文献   

13.
一排学生手举自转旋翼站在高约1米的主席台上。“预备——放!“随着一声令下,只见一排自转旋翼从相同的高度纷纷落下,犹如天女散花,异彩纷呈。同学们高兴地看着比赛。这是豫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自转旋翼》一课的教学情境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龚雪婧 《教师》2014,(1):74-7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多种教学活动巩固完成同一教学任务。如,本节课的对话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①学生对话;②听对话,填空;③归纳填空。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语言有了很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市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灯泡亮了》这节课三位教师设计了三套教学思路,每位老师的设计都很用心,这种异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听课者,我的收获也很大。但是,在孩子的探究问题上,我觉得有的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剪辑其中一些教学片断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去年4月,我参加无锡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执教《珍珠鸟》一课,获得一等奖。一位听课老师在她的博客中这样评价:费老师的《珍珠鸟》一课,亮点频频,夺人眼球,可谓点亮了此次赛课。精到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精细的教学语言,精妙的教学机智,精彩的师生对话,融成精致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第八册第11课《待人要宽容》一课的行为目标是:乐意接受这一道德观念,在人际交往中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原谅别人对自己的过失,逐步养成宽容待人的好品德。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片段:  相似文献   

19.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20.
一、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设计原则 课件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开发学生发散思维与聚散思维的形成;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智力。 2.设计须做到的两个方面 其一,钻研教材,构思创意。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该课的教学方法,合理处理好教材内容并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勾勒出课件所需展示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图形、图表、影象、动画、文字、配音和展示这些的方式、前后顺序等,到了此步,则该课件的创意已基本完成。如我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一课课件的内容构思为:用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几幅动画图展示其运动的整个过程,选择自转的观测角度不同,即南北半球上空观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与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