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笛卡尔"浮沉子"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有名的实验,本教具从浮沉子出发,通过发散性思维,赋予其新的功能。然后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浮沉子,创造性地制成了"趣味握力计"与"小小潜水艇",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演示性!这两个教具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简单,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主探究并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2.
浮沉子实验生动有趣,照一些书上的叙述:“手指按橡皮膜,浮力减小,浮沉子下沉;手指脱离橡皮膜,浮力增大,浮沉子上浮;手指用力适当,浮沉子停留在水中”似乎演示很简单。事实上,若实验条件取得不当就难以控制浮沉子的浮沉而使实验“失灵”。对此,本文将就浮沉子浮沉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作一粗浅分析。浮沉子实验的一般装置如图1所示:E为橡皮膜;C为玻璃管;D为浮沉子玻璃壳;K_1为被E封闭的气体,初始时体积为V_1,压强为P_(10);K_2为封闭在浮沉子内  相似文献   

3.
另类浮沉子     
常建  丁志勇 《物理教师》2011,(10):37-38
1引言1.1浮沉子的制作作者在期刊网上搜索关于浮沉子的制作及原理问题.总结出一般浮沉子的制作材料不外乎小滴瓶、医用滴管的橡皮帽;一端封口的玻璃管、废旧的饮料瓶;用于封玻璃管口的橡皮膜、气球皮;水和配重用的诸如焊锡丝、保险丝之类[1].稍加扩展的浮沉子也不外乎用注射器及瓶外接液柱  相似文献   

4.
浮沉子是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常做的演示实验之一,操作时偶尔会出现无法下沉或下沉后不再上浮的现象。从三种配重不同的浮沉子浮与沉的实验现象出发,对浮沉子浮与沉的原理进行深度剖析,找到有的浮沉子不下沉而有的浮沉子下沉后不上浮的原因,为成功制作浮沉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我们研究了IYPT2021赛题中的第六题“不可逆转的浮沉子”。通过实验和理论建模计算分析了恢复气压后浮沉子不能上浮现象,利用tracker软件分别动态和静态地测量了临界深度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浮沉子"在水下存在平衡位置的问题,就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的关于"浮沉子"的文章来看,有一些涉及"浮沉子"的水下平衡问题,主要是定性的描述。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出水下平衡位置与"浮沉子"下沉的深度和玻璃容器上部分气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玩橡皮泥成为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感受玩泥巴的一种途径。学习橡皮泥捏塑对学生很有意义,因为在揉、捏、搓等制作橡皮泥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手的操作能力及手、眼、脑协调能力;在观察制作橡皮泥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锻炼观察力、想象力、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该知识点,也难以记忆和应用。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之后,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浮沉子,这样就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技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其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  相似文献   

9.
用橡皮泥制作模型江苏周光在化学教学中,常常需要借助于模型或挂图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但模型往往由于价格较贵,一般学校买得较少或根本没有,而挂图也有不足之处。我在教学中发现用橡皮泥可以制作一些模型。橡皮泥在市面上就有出售,且价格低...  相似文献   

10.
“游戏棒”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小学生用来玩“积分”)。本人将这种“游戏棒”与“橡皮泥”结合,用来制作立体几何的教学模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浮沉子浮沉子是初中教材中一个颇有趣味的实验。不过,它的原理却不像它自身那样简单。如图1,用手指向下压橡皮膜时,气体1的体积变小,压强增加,浮沉子原来所处的那种平衡态被破坏,液体被压入浮沉子内,而气体2由于体积缩小压强增大,而达到新的平衡。同时,由于气体2体积缩小,浮力也相应地减小,浮沉子下沉。反之,浮沉子上浮。  相似文献   

12.
橡皮泥     
“妈妈,我要橡皮泥。”“什么橡皮泥呀,凯蒂?”“是那软软的。又硬硬的,灰色的,又有蓝色的.红色的,能够拉长,又能够捏短的,和橡皮一样的泥巴。”“谁有这样的玩意儿,凯蒂?”“杨洋有,他还捏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哩,我也要,我也要。”“凯蒂,你不知道妈妈没钱吗?”“我要,我要,我要橡皮泥。”“好了,好了,妈妈明天给你买去。”“不,我要自己买.我要买一个比杨洋更大的。”  相似文献   

13.
浮沉子是学生学习浮力时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塑料可乐瓶中倒悬的小玻璃瓶称为浮沉子。当用力捏可乐瓶时,浮沉子下沉,当松手后,浮沉子又会上浮,直到漂浮于可乐瓶中水面为止。似乎手压塑料瓶时,浮沉子就下沉;手松以后,浮沉子就上浮。实际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自制橡皮泥     
用面粉为原料,以凡士林为粘合剂,苯甲酸钠为防腐剂,可自制“橡皮泥”。配制方法:取面粉665克和1.7克酸钠共置于盆中拌匀,再取好的205克凡士林移至盆中,与面粉充分混合即成。用以上方法制作的“橡皮泥”,化学性质稳定,又不被皮肤吸收,无副作用,无粘手的缺点,可塑性也  相似文献   

15.
周传香 《山东教育》2000,(28):52-53
一、指导手工制作,培养创新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是人类肢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手的使用,手的活动方式,手的操作技能,手的灵活程度,同时也是智力技能的体现。动手能开发大脑,使大脑皮层结构更完善。劳动课的手工制作,包括纸工、泥工、木工、竹工、金工和工艺品制作等,这些制作操作简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学起来很感兴趣,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如:教学“制作泥鸭”一课,课前让学生准备足够的橡皮泥,教师也准备大量的橡皮泥和粘土,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几种动物的形…  相似文献   

16.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用石膏制作树枝模型的方法。制作材料:橡皮泥、滑石粉、凡士林、石膏粉、水、胶水、颜料。制作方法: 1.如图1将橡皮泥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2.在树枝上洒一层滑石粉后,压入橡皮泥,使一半埋入橡皮泥中。  相似文献   

17.
戴金平 《中学科技》2008,(12):20-21
“橡皮泥”是什么状态?许多同学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说,橡皮泥应属于固态;有的同学认为橡皮泥的形状会改变,应该属于液态。究竟谁说的对呢?  相似文献   

18.
“橡皮泥?”这是我拎着一桶儿童用橡皮泥进入教室时,学生的惊呼。“觉得好清晰,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我上完课后问学生感受时学生的表述。那么橡皮泥在我的课堂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用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用橡皮泥制结构模型用市售儿童玩具橡皮泥可制作甲烷、乙烯、乙炔等球棍模型,球形、哑铃形等电子云模型,杂化轨道模型,氯化钠、金刚石、石墨等结构模型。如制作甲烷的球棍模型时,可根据需要将黑色和红色橡皮泥分别捏成大小有一定比例的小球(黑色小球代表碳原子,直径...  相似文献   

20.
刺猬一家设计意图:托班孩子很喜欢玩橡皮泥,如何展示孩子的橡皮泥作品值得研究。例如,只是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汤圆"放到一个小碗里,孩子们的兴趣就不大。为此我们设计了"刺猬一家"的游戏,让孩子们把自己用橡皮泥制作的果子挂到刺猬身上,这样既增加了孩子们玩橡皮泥的乐趣,又因为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使活动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