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像剧”,在日本称作“趋势剧”(trendy drama)。1990年代初,日本借鉴西方国家肥皂剧和情景喜剧运怍技巧,加以日本意象包装,产生“趋势剧”。随后,台湾引进日本“趋势剧”,为吸引年轻族群,将其更名为“偶像剧”。在这些电视剧中,常会出现反映现代流行趋势的服装、休闲娱乐、通讯器材、生活方式,以及探讨时下年轻人常遭遇的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日本各报社企业,同早期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已不再是一个个只经营报纸的企业,而是变成了以经营报纸为主、以经营他业为辅的复杂、庞大的综合性经营体。关于报社在经营报纸以外从事的其他企、事业活动的叫法,目前在日本还很不统一,有的称为“多角经营”;有的称为“事业”、“兼业”;有的称为“副业”。要把这些叫法统一下来,是很困难的。本文参照日本报界的叫法并根据中国语言的习惯,将与报社经营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在传统的报业活动(含报纸广告)以外的其他企、事业活动,统称之为“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3.
“情景剧”在国外被称为“肥皂剧”或“长篇剧”.不同国家称谓各有不同。美国人把在摄影棚里拍的电视剧称为“室内剧”,把主要以说为主、又有一些搞笑成份的电视剧称为情景喜剧,把我们通常提到的长篇电视系列短剧称为“肥皂剧”等等。  相似文献   

4.
肖帅 《视听界》2011,(1):35-38
暑期被人们称作“偶像剧季节”,每年的暑期档,各大卫视都会推出各种偶像剧展开收视之战。2010年的暑假也不例外,其中引起较大反响的两部偶像剧是湖南卫视播出的《丝丝心动》和江苏、重庆等四家卫视同时播出的《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以下简称《美女如云》)。两部偶像剧在许多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均是卫视自制剧,都有很深入的广告植入现象,都是电视台为某品牌而打造的定制剧,两剧的火热播出引发了荧屏内外的战争——赞助商品之战和电视收视率之战。定制剧为未来的电视剧制作拓展了一个崭新的可供借鉴的疆域,然而是否能够健康成长,还需拭目以待。本文以这两部电视剧为例,对比分析此类电视剧的艺术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晓虎 《新闻传播》2007,(5):32-32,33
仿佛是转眼之间,国产电视剧的创作方向就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从生产偶像剧转移到了对生活剧的创作上。这些生活剧,无关反腐斗争,无关警匪帮派,无关时代英雄,电视剧的眼睛更多的关注着生命和生活个体的流动。这些个体都是一个个从平凡的日子里拽出来的鲜活的人,电视剧讲述的多数都是城市平民的日常生活,“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李玮 《声屏世界》2005,(8):60-61
与日韩偶像剧、港台青春剧相比。内地偶像剧存在几太问题:一是主题过于沉重和复杂;二是情节过于冗长拖沓;三是盲目抄袭日本和韩国的偶像剧;四是脱离生活的剧情和布景;五是广告味太浓;六是港台化;七是盲目炒作。这“七宗罪”的内在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五点:一是缺乏有激情和想象力的编剧;二是粗糙的制作手段;三是没有真正的偶像:四是缺乏出色的包装;五是表演风格与偶像剧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朱瑞君 《新闻世界》2008,(8):119-120
军事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然而近两年“红色偶像剧”的泛滥让部分军旅剧也陷入了娱乐化的尴尬境地,本文主要通过几部典型的军旅年代剧和传奇剧来分析部分军事题材电视剧偶像化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革命题材的历史剧娱乐化倾向,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近期的电视荧屏上出现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则是以主旋律之名,行商业剧(爱情剧、偶像剧、谍战剧、侦探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在中国(?)自己的名字时,曾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剧”这个字几乎与艺术新品种电视艺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电影用了“影片”是指它将艺术记录在胶片上的话,那么电视艺术至少也应叫“电视胶带”、“电视带”,或借用电影的片子广意地称为电视故事片(北京已经有了一家电视制片厂)。目前,“电视剧”这个名称木巳成舟,这里暂时“入乡随俗”,但是,我们剧作者应广泛地理解这个“剧”字,把这个“剧”字赋以新的内涵。没有这个认识,往往影响作者手中素材的使用;硬要把自己手中的素材编成“剧”,十有八九糟踏了自己的素材,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电视剧按戏剧结构去搞很可能导致假。破除了电视剧是“剧”的观念后,我们的作者就会发现,手头可写成电视剧的素材一下子广阔了,写作的路子宽广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有可能写成电视剧。  相似文献   

10.
日剧按照大类别划分,可分为趋势剧、大河剧和深夜剧三种①。其中趋势剧(TrendyDrama)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一般以现代社会题材为主,取材多种多样,可细分为校园剧、医疗剧、纯爱剧、罪案剧、亲情剧、职场剧等等;剧中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往往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日本时下的流行元素和社会热点话题也在剧中得以显现,趋势剧的名称便由此得来。趋势剧的主要演员多为当前走红的青年偶像明星,因此趋势剧又被称作偶像剧。虽然偶像剧的说法是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东  相似文献   

11.
李魏 《记者摇篮》2005,(4):33-33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十年代初时纪录片的叫法儿是“电视专题片”.我们所接触到的作品已经形成基本的创作模式.用简单的公式可以表述为:画面 解说 音乐.当时的纪录片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一直是电视工作者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相似文献   

13.
我想就电视译制片的重要性谈几点个人意见。 有的同志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多年,关于译制片的重要性本来不必多谈。但是,我觉得,有些认识问题还需要说清楚,不然的话,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偏差。 2000年1月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引进、合拍和播放管理的通知》。为什么要发这个文件,主要是针对两个不良现象:一个是“一些电视台、有线电视台超量播放引进剧,……尤其是在黄金时间超量集中播放引进剧的问题日趋严重”;另一个是“一些带有明显引进剧色彩的假国产剧、假合拍剧也在屏幕上经常出现”。第…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去美国旅游,有一次我和游伴小王聊起了国内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导游杰克忽然接过话说:“我正在网上看《芈月传》呢!”我很惊讶美国人也看《芈月传》,小王笑着说:“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有很多粉丝,《芈月传》在国内开播后,美国的中剧字幕组就开始行动了,别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喜欢在网络上看打着字幕的海外剧,不少美国人也爱追中国剧。”杰克说:“相对于美剧一周一集的龟速,你们中国的电视剧经常是连播,看得真是过瘾啊!”  相似文献   

15.
贺娅琳 《声屏世界》2005,(11):39-40
自从198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直销公司之后,电视直销迅速风靡全球,教人们称为“零售业的第三状革命”,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电视直销一度陷于“卖疯了”的状态。电视直销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于1995年,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我国绝大多数电视台,从省级台到地市级台,从卫星台到有线台,都设置了电视直销节目,甚至还有了专门的电视购物频道,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介与政治报道“椿氏放言事件”风波郭庆光1993年底,日本发生了一场称为“椿氏放言事件”的风波。这场风波持续一年之久,涉及面不仅包括日本的整个新闻界、政府和各派政治势力,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巨大反响。透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电视与政治、电视与...  相似文献   

17.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曾经风行一时的香港剧、日本电视剧逐渐退烧。台湾的有线、无线电视台都买进了大批的大陆电视剧,都以雄兵之势登陆台湾。由于“年代”有线电视台周一至周五晚间时播出了大陆电视剧《大宅门》后,反应极佳,使得“三立都会”台在同一时段推出了《雍正王朝之李卫当官》。“年代”更是不甘示弱,继《大宅门》剧之后再推出金鹰奖影后朱媛媛主演的大陆电视剧《富贵逢时》(原名为九九归一)。“华人卫视台”则看好大陆影后的威力,在晚间时播出刘晓庆的旧作《火烧阿房宫》。过去一向以大陆电视剧挂帅…  相似文献   

18.
房澄 《视听界》2005,(3):68-71
“大舰”是指理论上可以覆盖全国的卫视平台,“剧”炮是指以电视剧为主打收视率的首选武器“,大舰‘剧’炮主义”是指以卫视平台加上独家首轮剧作为武器争夺全国收视市场的一种电视媒体经营思路。本文认为,卫视平台和独家首轮剧的“组合拳”只是提供了“电视剧制胜”的一种可能性,如果把“打电视剧牌”简单地理解为单个剧场甚至是某部首轮剧之间的竞争,则只是看到了“首轮剧”这“冰山的一角”而忽视了体现在“首轮剧”竞争背后的,是以有效覆盖、品牌推广、采购编排、广告服务这四个方面组成的、系统化的电视媒体整体经营体系之间的竞争。电视媒体如果缺少这种综合实力的支持,独家首轮剧这张牌独木难支,是难以获得长久的经营收益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日本出版业一年一度的出口概况,日本出版行业自身的统计一般在当年,称为“初步统计”;而日本财务省的统计一般晚一年甚至两年,称为“最终统计”。  相似文献   

20.
“文献纪录片”的叫法源于《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1993年出品,中央电视台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摄制),尔后相继推出了《朱德》(1996年出品)、《邓小平》(1997年出品),1998年又将有两部同类作品——碉恩来》、《刘少奇》问世。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范畴而言,此类片种仍算是较为陌生的研究对象。我从1996年开始主持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编导方面的创作工作,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文献纪录片”的字样可以现出在片名,但不能称为纪录片的一个片种。虽然这些片子里面出现了一些文献材料(如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