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它们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目前已知的食电细菌有两种:希瓦氏菌(图)和地杆菌,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培养出的食电细菌,与已知的两种食电细菌毫不相像。这意味着还有一个整体的微生物世界是我们从不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异形。  相似文献   

2.
古细菌是一类生活在今天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细菌,它们不是细菌,因为它们有着与细菌不同的遗传基因。它们是独立的一类生物。我们的生物界被划分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菌和古细菌三大类。古细菌之所以被称为古细菌,只是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并且在形态上跟细菌差不了多少。古细菌的生命沉浮 古细菌出现于38亿年以前的生命诞生之初。那时的地球,大气中充满了有毒气体(比如硫化氢),完全没有氧气(即使有那么一点,也会与其他物质反应而被消耗),大气的化学性质是呈还原性的。在这样奇特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浠水县读者熊超希望本刊介绍一下以砷为组成元素的新型细菌,下面这篇文章探讨了砷基生命和外星人可能的元素构成,希望读者们喜欢。砷是什么?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构成砒霜的成分,生命的大敌。生活中,人们一般用含砷元素的物质来制杀虫剂和灭鼠药。可是最近,一则消息震惊了世界,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在地球上发现了一种新细菌,它们不仅能够吃进砷元素,而且吃下去的砷还代替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磷,变成细菌身体的一部分。这就相当于说,有的生命竟能通过  相似文献   

4.
匡菊法 《知识窗》2011,(3X):66-66
<正>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倘若没有种类繁多的植物,我们身边的环境将不堪设想。那么植物到底是如何来定义的呢?植物的生长又有些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知道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陆生多细胞真核生物,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它们虽然不能像人类和动物那样自由运动,但它们的生命活动也有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今科 《今日科苑》2010,(18):14-14
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我们的生存却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空气污染已很严重,给人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带来很大的危害。改善空气质量,还人们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已刻不容缓。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空气净化办法,并不理想。而森林空气是大自然中的绿色空气,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6.
肉眼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确存在。尽管我们花几个小时去打扫,并确信一切都是干干净净的,但我们的家里仍充满了无数的细菌。它们在牙刷里繁殖、在洗碗布和抹布里恣意生长,它们生活在电话听筒里,如果它们会笑的话,数百万细菌一定正在洁白的抽水马桶上满足地微笑呢。  相似文献   

7.
致命细菌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有什么办法对付它们呢?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体内,都生存着大量的细菌,其中大多是无害的,有些甚至是有益的,但也有少数是致病的。对于致病的细菌来说,我们当然想置之死地而后快。最常见的办法是高温消毒,蒸死和煮死它们。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办法显然不适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3-I0004
<正>[导读]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细菌"却是真真实实的,随处都可能蹦出来。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这种细菌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它们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它们是以电为食的活细胞。找到它们的方法很简单,把一些灰尘放在盛满水的浅盘子里,轻轻旋转,尘土就会分开。如果没有分开,很可能就是被细菌生成的"电缆"连接在一起。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  相似文献   

9.
科苑集粹     
太阳存在恐怖伴星?过去认为动植物的遗传差异随着地理距离而增加,但微生物则否,它们的物种多样性主要是来自于各种特殊的环境。但科学家现在发现地理分布才是造成微生物多样性的主因。细菌很少只能局限在某些地区中生存,常是遍布全球的,而且估计每年有1018个活细菌透过空气在不  相似文献   

10.
生物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残害人、牲畜和毁坏植物的武器。 我们把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地球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按形态和结构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等。病毒是没有完整细胞的生命体,细菌和真菌则都有完整的细胞,立克次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生命形式。病原微生物并不都能用于生物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中,只有极少量可用于生物战,即那些能用人工方法大量繁殖,并能投放或喷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且能在空气中存活,使人患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昂贵的机器人“好奇”号漫游车将抵达目的地火星。它除了探测火星的大气和地理环境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探测生命信息:生命最初是在哪里以及怎样诞生的?这仍是科学界最大的未解之谜。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了大量嗜极细菌,这只告诉我们生命有多顽强,却并不能说明,它们就是起源于最初发现它们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它们是数字也是生物,它们繁殖的速度比细菌还快。有人说它们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四种生命体。进化论有关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们一个也不少。是进化遵循一样的规则,还是它们先行一步,走在了所有进化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外太空的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细菌把我们变成了人?玩笑开大了吧?这不是开玩笑。过去我们一提到细菌,往往就把它们跟坏蛋、害虫联系到一起。这也难怪,很多疾病都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但经过生物学家这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人们现在终于知道,大多数微生物其实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不仅如此,微生  相似文献   

15.
是什么在为我们的生命负责?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指生命体内一些组织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它们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细菌到动植物等一切生命,都由生物大分子主宰,可以说,生命的本质归根结底在于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微观运动。生物大分子的主要类型有蛋白质、核酸(包括DNA和RNA)、多糖类、脂类,其中又以蛋白质特别重要。 “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曾经是科学家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成果。生物分子革命性的解析法 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生物有机体的基…  相似文献   

16.
成宇 《百科知识》2004,(11):37-37
遗传和进化是生命的谜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把父代的遗传信息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遗传单位就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正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寻找的遗传材料,虽然这种物质非常微小,但它们却是生命的核心,小到细菌,大到鲸鱼和最高级的生物——人类,其生长所需的全部命令和信息都储藏在DNA里。如果DNA发出一个错误的指令,就能改变蛋白质的精确排列,就会让后代产生变异。也就是说,DNA包含制造一切新细胞的详细命令,就像生命活动的司令部。  相似文献   

17.
细菌和病毒在一般人眼里尽是一帮惹事生非的家伙。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它们,但一旦它们钻进我们身体里为非作歹起来,那就像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一样,会把我们折腾得够呛……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未来有种高性能电池中带有细菌或者病毒,那么无疑会把你吓一跳。但是带细菌或者病毒的电池,这可不是科学的幻想,而是有望在未来推广开来的一项新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8.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水,没有水生活是不可能的。地球上,水的出现比生命更早。水是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的摇篮。世界上最早的生命是在逐渐冷却的原始海洋里由蛋白质和复杂的化合物产生出来的。水是动植物身体内的主要成分。鱼的身体内70%到80%是水,水母里95%以上是水,草类植物里含水85%,人体内水佔65%。种子和芽胞含水极少——从7%到15%,因此它们没有显著的生命。只有把种子抛在湿土上或放在饱和水汽的空气里,才会膨胀和发芽。一阵小雨就可以使乾水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历史     
空气,在我们周围围绕,却很少有人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只有科学家深知它们存在的必要。从1648年帕斯卡发现大气压力,到1863年廷德耳发现温室效应,再到现在触目惊心的大气污染和臭氧空洞,我们才逐渐知道,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要珍惜保护好它们。  相似文献   

20.
毒物无处不在。人们身边的一切,无论空气、水还是食物,若使用不当或食用过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毒物。即使是普通的食盐食用过量,也可能造成死亡。而饮用水过量导致“水中毒”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当然,对人来说,最危险的还是生物体中含有的毒素。远非所有生物都可以自身造毒,但它们可以从无生命的外界环境中“汲取”有害物质。无论是在地下还是在空气中,有毒物质数不胜数,其中最普遍的是水银、铅、镉、砷、硫。在自然界,这些物质以矿物的形式存在,经常用于工业生产甚至用来制药。在药品中加入这些有毒成分时,人们对其剂量大小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