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多种媒介的阅读;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自读课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分量较大,这类课文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课本《说明》)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阅读的方法。由于每册课本自读课文较多,开学初就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语文小组,每组定一位组长;每篇自读课文综合出与小  相似文献   

3.
为适当增加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其知识面,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较大改革,全套教材共六册240篇,比原教材增加60篇。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全书课内自读68篇,课外自读56篇,两类课文共124篇,占全书篇数51.7%,另有一周一读一背古诗96首,对于课内外自读课文的教学,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阅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非这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读的.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各册都配有“自读课本”,其目的在于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课文应要求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自读”。一、紧扣课后问题,培养理解能力自读课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可分两步提出要求:首先是“读好”。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不同,对正确、流利、有感情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而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课后“读一读,想一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一般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读课本是课内教材的补充。在语文教学中,课内教学是主体,是关键,这无可非议,但是以此就对自读课本采取全面放开,不指导、不检查、不过问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大纲》虽然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得笼统,但几经修订,已逐步注重了这方面的要求。1963年的《大纲》就提出了“加强课外的阅读指导与写作指导”;1978年《大纲》指出,“不仅在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1980年修订后的《大纲》指出,“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开展这些活  相似文献   

7.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在内容和结构上将课文分为两类,把独立阅读课文从语文教科书中剥离出来,单独编成“自读课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阅读量,而且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的课外读物匮乏,有了自读课本,就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8.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9.
统编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构成的阅读体系,加重了自读的比例,但是,现实中教师对待自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本文笔者基于自读课教学现状,谈谈自己在此类教学上的有效探索,让学生拥有真正的自读课文,回归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自读”强调的是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做到自能阅读,自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申显得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摄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主要凭借是阅读教材。就目前人教版编排的阅读教材来看,各年级都安排了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真中低、高年级安排了一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中年级则安排了一类和二类课文。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基于…  相似文献   

11.
童话《咕咚》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新编入的阅读课文。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而又蕴含哲理。教师要把握教材与课型特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道理,在“读”中悟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编中师语文教材每册都配套有《课外阅读文选》 ,编者的目的是补充和延伸《阅读和写作》 ,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阅读材料 ,使学生通过自读 ,巩固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熟练课堂上形成的技能。但这样一来 ,教材的份量明显增加 ,指导阅读的课时却不够。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最大量的教学任务呢?一 抓住学习重点 ,掌握点拨时机。每篇自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 ,对本文所要掌握的重点有所说明。要求学生自读 ,不需要面面俱到 ,只要紧紧抓住“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 ,就基本上达到了自读训练的目的。但学生阅读时往往…  相似文献   

13.
冯莉 《中国教师》2003,(6):26-27
丰富、健康的课外阅读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乃至人格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问题应引起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虽说近年来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但是,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4.
黄焕娜 《成才之路》2020,(10):51-52
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保障。文章从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重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重视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三个方面,对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读说结合练出特色《高粱情》教学谈安徽六安市教研室熊兆铣王先如《高粱情》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新增的讲读课文,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九册小学语文教材也在基础训练的“阅读”中摘要编排了这篇文章。课文描写了高粱的特点,揭示了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性,表现了...  相似文献   

16.
“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这是现行教材对我们进行课内自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课内自读课的阅读是通过学生自找阅读完成的,学生具有阅读的主动性;其二,学生要顺利地进行自我阅读,教师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因此课内自读课中学生要完成自读任务,形成自读能力,教师予以恰到好处的指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九年义务三年制初中一册语文教材,除课本自读篇目外,课外还有一本“阅读”读本,显然课外阅读量增大,讲读课减少。其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办,培养其自学素质。这似乎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实际上给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素质,如何对课外阅读加强指导。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决不能由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必须要有教师的精心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从课外阅读调查来看,要达到这一要求任务艰巨。现阶段,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采用“放羊”式,是出现课外阅读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我的做法如下:1.拓宽课外阅读内容。①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有些则可以因势利导读名著,如有一篇文章《我和书》,线索是一本《战争与和平》的书,设问:《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精选课外读物,力争让学生多读“好书”,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 0 0 1年7月版 )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 :一是教读课文 ,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 ,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教师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 ,应寻找学生群体阅读的共性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文本在阅读时的共性 ,根据阅读的一般步骤、规律来进行 ,兼容阅读常规 (如使用工具书等 )、阅读方式 (如朗读、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