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与垂钓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那是几年前的某个周末,朋友老王见我闲得慌,便约我到学校旁边的小河里钓鱼。我从没沾过鱼竿,更不懂那成套成套的“钓经”,便依样画葫芦,照老王那样用钩穿上钓饵,随便往水里一丢,然后就盯着水面的浮漂,静等“愿者”上钩。过了好大一会儿,浮漂终于动了起来,我猛一拉,空的,但钩上的蚯蚓却被咬去了一大截。如此这般好几次,我禁不住有些烦躁起来,但见老王那副专心致志的模样,实在不便打扰,就顾自欣赏起风景来。 时值仲春,风儿温暖湿润,阳光像一群小蚂蚁,爬得脸上痒酥酥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浮标     
李有观 《垂钓》2001,(8):68-68
钓具中的浮标主要起警示作用,钓鱼时,当浮标下所系钩被鱼咬拽时,水面浮着的浮标便会随之频频摆动,从而向垂钓者发出“鱼已咬钩,快起竿”这样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夏夜,大桥上亮着一溜儿昏黄的路灯,几个钓鱼迷靠着桥栏杆支起了一排海竿。桥下水深鱼稀,耐不住寂寞的他们凑在一起闲聊着。 “丁零零”鱼铃急促地响了起来,响铃的海竿不住地点着头。“总算咬了一钩。”老王边说边跑到竿旁,操竿摇起了绕线轮。“嘿嘿,还行,这家伙个头儿不小!”老王高兴地喊。钓友们打开手电,几束灯光立刻照亮了十几米下的水面,一条1千  相似文献   

4.
吴延明 《钓鱼》2008,(22):22-23
在利用浮标钓组未钓鱼时,鱼吃饵钩(有时还有碰线)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会及时通过子线、钻坠和直立于水中的水线(母线)传导于浮标上(这是一组有机的整体和载体),这时浮标就变成了钓鱼人忠实的“雷达”和“报警器”,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主人”显示了鱼讯。至于这个鱼讯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内容,那就要靠钓手自己去观察和解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相似文献   

5.
管察 《钓鱼》2009,(23):12-13
浮标是两岸钓鱼交流后才被我们认识的。在此之前,凡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统称鱼漂,它形状多样,或卧或立,制作简单,只要能漂浮就行:然而浮标不同了,除了通过升降来反应鱼咬钩外,还具有标志水深、指示钓棚和反应饵重变化的能力,可是工作状态中浮标只有标央露出水面,识别鱼讯主要是通过标尖的升降、摇摆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10,(15):12-13
关于浮标的争论已经很多了,不管是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称鱼漂,还是按钓鱼人习惯称"浮漂",都不能涵盖目前已形成的浮标概念—由连接钓线的标脚,平衡坠、钩、饵重量的标身和显示鱼咬钩以及提示钓饵重量变化的标尖三部分组成,并连为一体的新颖鱼漂。然而,一是词典对浮标有专门解释,二是钓鱼所指的浮标说白了就是鱼漂的一种,只是区别于浮子的小和形状不规则才借用浮标一词,其词义限于“设置在水面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史为林 《钓鱼》2009,(22):18-19
钓友们钓鱼,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浮标和以这个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钓组入水后标尾直立于水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吃钩的信息。如果标尾倾斜着歪向一边,或者稍有风吹草动,标尾便东摇西晃,或者轻微的水流就能把标尾冲歪,那将是很讨厌的事。这就是浮标的不稳定现象。浮标的不稳定固然和外力的作用有关,但外力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考虑的是浮标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程宁 《钓鱼》2003,(23)
很多钓友在观看了我主讲的《浮标篇》VC D光盘之后,提出一些问题,我归纳了一下,除分别答复的之外,凡具有普遍性的提问,我将借《钓鱼》杂志一角,陆续为钓友答复,如有不同观点,敬请指教。本期话题“灵钓大、钝钓小”首先说明一下:我个人对浮标调灵调钝的观点是“浮标的视标调的露出水面越高越钝,调的露出水面越低越灵”(这个观点在以后的文章中会作专门的解释)。您不一定要认同我的观点,但是,在看以下内容时一定要按这个思路去看,否则的话会越看越糊涂。《浮标篇》中我有这样一段话:“浮标带饵调平水比较适合于钓大鱼,空钩调平水适合钓小鱼…  相似文献   

9.
7月14日,我们一行4人8点钟就驱车赶到了离深圳市区50多公里的东莞草塘水库,因此前我们也曾来过一次,见这里的鲮鱼又大又多,手痒得不得了,可就是不开口,结果空手而归。此番算计好今天鱼一定开口,于是便杀了一个“回马枪”。交了钓鱼钱后,我们就各自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我用的钓组是3.6米的超硬手竿,3号主线,2号防咬线做子线,3号漂,1号无倒刺关东钩,饵料是“水の峰”加“三鱼鲫”加“南北鲮”。两小时后,我突然惊喜地发现此时平静的水面上,鱼星由远而近快速地向我的钓点涌来,“鱼来了”。我紧张地注视着鱼漂,当漂出现那期待已久的下沉时,兴奋地…  相似文献   

10.
难忘那一幕     
凯光 《中国钓鱼》2000,(7):53-53
3年前的一个夏日,在陪伴我成长的家乡河──西江边垂钓。正值涨水期,河边站满了钓鱼的人,专钓一种家乡叫做“竹壳鱼”的鱼。钓饵和钓具都很简单,饵用黄蚯蚓,竿用细竹条,通常下约几分钟就能上鱼。那时的我刚学钓鱼不久,下钩不久女友便“寻味”而至。女友走到我的身旁拿起竹条学钓,几分钟后突然黑漂,女友手忙脚乱地急提竿,一尾两只手指粗的“竹壳鱼”跃出水面。于是女友手舞足蹈地大声叫起来:“我钓到鱼啦!钓到鱼啦!”太忘形、太天真了,一只拖鞋都掉到了江里,周围的人都看着她笑。 现在,女友成了我的妻子。事隔3年多了,每…  相似文献   

11.
李震宇 《垂钓》2013,(3):72-75
我在这条河里钓了六年,尝试过各种钓竿和钓法,最后进化到只用一根6米钓鲤手竿、一支浮标、一个抄网,每次钓到超过300克的海鱼,钓竿和钓线都会被拉出呜呜的声音;如果鱼体超过500克,那半根钓竿插进水里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钓鱼钓到这个份儿上,怎一个“爽”字了得?  相似文献   

12.
李洪生 《钓鱼》2006,(12):26-26
浮标入水就开始像跳舞一样上抬下扽.吃口的动作伴着浮标自上而下,随着钩饵的到底渐渐地消失,浮标却象钉在木板上的铁钉,一动不动。小鱼50克,大鱼1000克。这是本次湖南长沙“韩九杯”钓鱼大赛的真实鱼情。  相似文献   

13.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浮标与钓饵学会钓鱼不难。比如底坠钓组,抛钩后坠钩沉底,看不见浮子是因为水线太长了,移动浮子到部分沉入水下,部分浮于水面,再装上饵,然后据浮子浮沉状态判断咬钩。至于饵的大小是否合适,实践多了就不喻自明了。悬坠钓组也一样,空钩离底调4目,…  相似文献   

14.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15.
王长工 《钓鱼》2004,(12):35-35
许多钓者在钓鱼活动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浮标反映了钩子上有鱼,频频提竿都是空钩;手感钩子上挂了鱼,正欲使力将其钓上,突然手头一轻,鱼脱钩而去:浮标频频颤动,鱼就是不肯吞钩,换了几种饵都是这样.扬竿中了大鱼,与其搏斗一二个回合,突然脱钩而去,拿回钩线一看,有的是钩子被拉直了,有的是钩子被拉断了,有的是鱼线被钩柄尾的边缘切断了如此种种,都是钩子的质量或钩形、钩子大小的问题。古人云:“工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钓鱼之事不“善”在于器不“利”也。器者,钩子等钓具之称也。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 23日傍晚,我与钓友苏伟到大伙房水库对面沟钓场夜钓。我的 两支抛竿用的是9号“你玛卡兹”爆炸钩,挂的是掺“钓鱼王”鲤鱼香精的糟饵。上半夜钓上了一些鲤鱼、鲫鱼,午夜时分便无鱼咬钩了。 下半夜2时左右,我见许久不咬钩便提竿换食,哪知一提竿却没提动,就像挂住了水底的大石块,于是用力扬了几下竿,想把钩拽下来。正在这时,一股巨大的拉力传到我手上,竿梢上的夜光棒一下子扎入水中,“狼王”5012型绕线轮的曳力器“吱吱”地响了起来。我急忙喊苏伟打开手电准备抄鱼。大鱼拽着线冲了二十多米才停住。我没等大鱼喘…  相似文献   

17.
秋钓大鲂     
俗称"菊花黄,钓鱼忙。"秋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今年9月13日,天气晴朗,西南风2-3级。一大早我就急不可待地骑上摩托车直奔白家河水库垂钓。选好钓位后,我将4支海竿挂上鲜玉米粒抛出。上午10时40分左侧一支海竿铃声响了一下,我以为是鱼碰线没有在意。少顷那支竿铃声又响了起来,由于铃声不大,我判断是鲫鱼吃钩,便漫不经心地提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6,(17):I0001-I0001
2000年的麦收季节,我应一位老家在库区的朋友邀请,到白莲河水库垂钓。站在山顶一望,一泓清水浩浩荡荡折向两山深处。我选一高地下的一小块秃地作为钓点,把浮标抛至2米处.抽竿测试水深.发现浮标斜靠于水面。这时朋友过来说:“这片水域太深了。从来没有人在这地方钓过,深处可不好钓鱼。”  相似文献   

1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 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一、从立漂到浮标鱼漂古已有之。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饵。浮就是鱼漂,但用“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无法解释钓鱼的技术演变,更不能说明鱼接近和触及钓饵时的状态,而这些  相似文献   

20.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