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从事情报工作以来,《情报杂志》一直是我案头必备、工作之余必读的优秀刊物之一。特别是去年有幸参与了“提建议活动”后,每两月都如期收到贵刊所赠《情报杂志》。由此,对《情报杂志》更是倍加珍惜与钟情。特别在收到贵刊1995年第2期“信息高速公路专辑”时,真有如获至宝之感。因为当时正处于有关“信息高速公路”刚刚提出之时,对她的了解只是从其它杂志或资料中零星地知道点,仍很难结合工作实际和我国发展状况论述得清楚。贵专辑如同雪中送炭地及时、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朋友: 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情报杂志》以探索、创新、进取的精神,胜利地走完了“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情报杂志》为开拓我国的情报学研究领域,促进情报事业的发展和加速情报人才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积极贯彻党的科技情报方针和政策,开拓情报理论研究,促进情报工作为四化服务。开辟的主要栏目有:情报理论、情报管理及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情报杂志》(原《陕西情报工作》)刊登理论性的文章多了些,长文章多了些(具体比例数虽没做统计,恐怕也在五分之二左右),这样就给读者造成一个“空泛议论,针对性、适用性不强的印象。尽管如此,我认为成绩还是很显著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钱学森同志在给科技情报下定义时就曾引用了1983年《陕西情报工作》中的观点。钱老的这一定义在全国影响很大。这不能不说此定义的形成是和《陕西情报工作》一直主张的观点有关;其二,从1985年《情报杂志》开辟了“情报文艺”栏,这在科技情报界是独创,在其它情报刊物上是未曾见到的。因此,把情报和文艺结合起来的这一形式必将和“战地文艺”一样载入文学史册,并且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4.
不觉中,14年已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一滴,但对我而言,却正值人生中的而立之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总想干点事业。长期的基层情报工作实践,使我对情报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努力寻觅起自己能从事情报学研究的笔耕园地,《情报杂志》是我笔耕过和结出学术成果的全国13种情报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5.
致《情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 《情报杂志》创刊近15年来,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和积极著者。《情报杂志》成了我学术道路上难得的良师益友。良师者,我学习的课堂;益友者,支持我学术发展的朋友也。 作为贵刊的朋友,我深知我的朋友在办刊过程中的困难和烦恼。的确,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办学术刊物,难啊! 正因为如此,每当我手捧《情报杂志》并拜读其中的论文,每当我收到《情报杂志》编辑部录用论文的通知书,心情难以平静:面对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对某些情报学刊物停刊的严峻形势,《情报杂志》坚持“努力发展情报事业”的信条,为了“刊物当决心办下去”,“情报科学须研  相似文献   

6.
该杂志1996年第5期发表了本人撰写的论文《图书情报单位应重视光盘文献的收藏利用》,很快就收到了四川《中国当代论文选粹》编辑委员会,武汉《管理艺术文集》编辑部的录用通知单,准备将论文收到他们编辑的书中。因此,我非常感谢《情报杂志》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情报杂志》一直办的不错,在我们所文献馆是很有阅读量的。新刊一到,好多同志都争着阅读。《情报杂志》之所以受到欢迎,还在于他为我们从事图书情报事业的同志提供了一个从理论上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的困难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大好园地。因此,建议该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能为更多的热爱图书情报事业的同志提供理论研究的场地。  相似文献   

7.
《情报杂志》面世以来,做为编者对于从内容、形式各方面,如何办好这个杂志,虽未成竹在胸,但却一直去执著地追求杂的特色、杂的风格。什么是杂的特色、杂的风格呢? 我想,许多读者、作者已不难发现,《情报杂志》不像《情报学报》、《情报科学》、《情报学刊》诸刊那般高深、专注;亦不似《科技情报工作》、《情报工作通讯》各刊那般实在、具体。那么像什么呢?有些像拾遗,像补缺,像“人无他有”……但细细品来,也还未必就像,看来只有为“杂”了。所谓杂,即多种多样,而非一模一样: 《情报杂志》是多样性的情报科学园地,不仅反映科技情报学,还容纳社科情报学、经济情报学、教育情报学等等;  相似文献   

8.
《陕西情报工作》创办几年来,内容新颖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为启迪思想、交流经验、促进改革、活跃经济,做了大量工作。值此改名为《情报杂志》之际,谨向同志们和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表示问候。情报信息是“先行官”,它可以预测经济工作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可以为经济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条好的情报,一则好  相似文献   

9.
郭林兴  吴海 《情报杂志》1989,8(2):55-58
在当今社会中,及时准确地掌握情报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知。正如美国前总统卡特1979年11月在白宫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上所说的:“情报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呼吸的空气一样,当属国家之资源。准确的情报就象我们需要氧气,已成为我们生活之必需。可以这样说,我们国家一半以上的成果来自情报工作的结果,快速的情报是我们经济中的重要商品”。正因为如此,在美国高校中对情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相当重视,国家基金会不惜重金,在高校建立情报研究中心。苏联也非常重视情报工作。苏共中央委员谢尔比茨基1980年在《哲学问题》月刊上曾指出:“情报的高质量完备性和有效的获  相似文献   

10.
本刊组织的“我心目中的《情报杂志》”征文活动历时四个月,收到征文70余篇,篇篇都凝聚着新老朋友对《情报杂志》的关怀、鼓励,句句都寄托着热心读者对《情报杂志》的期待、厚望,不少建议及意见对《情报杂志》改进工作大有裨益。在此公布的评选结果只是热心读者的代表,《情报杂志》衷心感谢每一位关  相似文献   

11.
牛年将去,虎年即来,《情报杂志》在牛年耕耘取得了收获,继北京权威单位公布的全国情报学核心期刊《情报杂志》榜上有名之后,南京大学公布的“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期刊目录》,《情报杂志》也榜上有名。千百封感人的来信都证明,《情报杂志》更受读者和作者欢迎了。 为此,感谢读者,感谢作者,感谢支持我们的所有朋友。 信息是情报的基础,情报是信息的精华。万事之成,如无信息和情报先行,是绝然不可思议的。在市场经济和世界竞争中,尤显得信息工作和情报研究的重要。打比方说,我们的整个事业伟如大山,壮似森林,而信息工作和情报实践,便是崴山、杜林之虎。山无虎不威,虎无山不震。山林之虎更显得镇心。信息工作这只虎是须臾不能瘦弱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祝贺和希望     
欣闻《情报理论与实践》杂志创办40周年,我谨以忠实读者和热心撰稿人双重身份,祝贺这本杂志在新世纪越办越好,为我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再度辉煌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情报杂志》编辑部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读者。多年来阅读贵刊,深深受益。我常常说:我有一位经常见面的老师,这就是陕西的《情报杂志》。正是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开始对情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这方面的业余研究,十分乐意地在去年九月由地区科委计划科调到地区科技情报所工作,任副所长职。在我省各地、县情报人员因职称无此系列、福利条件差、子女不如其他部门就业容易等原因而接二连三地调出情报部门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继《科技情报工作》、《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以后,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创办了《陕西情报工作》,1985年该刊改名为《情报杂志》,正式向国内公开发行。斗转星移,寒暑易节,八个春秋过去了,《情报杂志》已由一株幼苗长成为一棵大树。抚今追昔,征程历历,《杂志》成长的八年,嵌入了时代的契机,倾注了编辑的心血,也牵动过无数读者的情怀。1976年“四人帮”倒台,真理战胜谬误,善良战胜邪恶,扭曲了的历史被重新扳正过来,潜藏在人们心中的一股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蓄以待发。197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  相似文献   

16.
来信选登     
适逢《情报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遥祝贵刊越办越好,日新月异。《情报杂志》在情报学期刊的园地里虽是一株新苗,但她秀丽多姿,超群脱俗。虽无震世聩耳之作,但栏目多变,别出心裁,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新辟的“情报文学”、“情报艺术”、“情报文化”栏目,更是独家生产,令世人关注。《情报杂志》与我关山阻隔,却心革梦牵,企盼下期刊物的到来,犹如等待同情人相约的心情。她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自从图书馆界提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口号以后,图书馆界和情报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赞成者力陈其优越性,反对者痛斥其弊端,论争不息,高潮迭起,很有些使人目不暇接。坦白地说,由于教务繁忙,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一则我参加了1978年科学院系统在广州召开的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二则忝列《情报杂志》编委,三则我是由图书馆来而搞情报学教育的。于理、于情、于责都觉得应当说点什么,于是提笔写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对问题作一些回顾,并且汇报一下自己近年来学习的一点体会。由于缺乏深入研究,亦由于时隔十载有些事已经记忆模糊,文中疏误之处定不在少数,诚望情报界,图书馆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些馆长同志都是各单位从事图书情报管理、研究与文献检索教学的领导人员,是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带头人。作为本行业的领导者,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决策者、执行者与开拓者。要想决策正确,执行得力,开拓卓有成效,就不仅要深入研究本单位图书情报工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要研究国内外图书情报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便从中掌握其发展的规律。这对我们从全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宏观着眼,从本单位图书情报工作的微观着手,制定90年代各单位的图书情报工作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对  相似文献   

19.
不是起点的开端--恭贺《情报科学》复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春天,被誉为我国情报科学火炬的《情报科学》在哈尔滨点燃,1995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悲壮地熄灭了……”。今天它又在长春复燃,这是我国情报科学及其社会需求空前提高的先声,是值得我国情报学界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高度评价《陕西情报工作》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贺克毅先生执笔)。20世纪80年代初期,《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情报科学已经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18年过去了,作为两刊的老作者、老读者对此我颇有感触:情报科学作为独立的现代学科,是自有其学科内部科学张力的,她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同志: 您给了敝刊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情报杂志》(原《陕西情报工作》),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情报实践与情报理论并重。她积极贯彻党的科技情报工作方针、政策,开拓情报理论研究,促进情报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她努力以独到、新颖和别具个性为其立刊之本,以培养新作者和服务于读者为其天然职责,以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