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传奇,而清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清华理念。清华理念最核心的思想和精神当包括学术独立、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均衡和谐。今天重温清华理念不仅是要为清华新百年开辟新境界,也为中国大学寻求应有的价值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南门外是入驻搜狐、网易的清华科技园,园区科技大厦B座地下101室,有年轻人进进出出。这里是清华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5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工位区里十几个大学生比邻而坐,敲打着笔记本;大小不一的会议室,黑板上画满各式的流程示意图。三五成群的大学生西装革履,向"考官"介绍各自项目的奇思妙想(idea),希望能入驻清华x-lab,将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陈贺振  刘兰 《大学生》2014,(19):34-35
每个清华新生入学时都会拿到一份地图,地图上清楚地标注着各大建筑的位置和每一条路的名字。但这幅地图省略了很多信息,比如清华大学,它究竟有多大?图书馆究竟有多少藏书?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隐藏在数字的背后。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2009,(6):F0002-F0002
错过了清华大学的学历教育,千万不要错过清华IT的软件教育 株洲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在株洲的分支机构。清华IT依托百年清华深厚的教育积淀,共享清华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按照清华人的风格和精神培养IT人才。  相似文献   

5.
《安徽教育》2011,(4):3
本刊讯3月9日下午,清华大学西体育馆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2011年安徽·北京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在这里举办。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清华大  相似文献   

6.
黄丽雯 《大学生》2013,(7):28-29
正推开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区C楼410的房门,便看见铁架子上摆着形态各异的飞行器、飞机模型,桌上是各种零件,几个男生专注地对着电脑或者图纸忙碌。这里是清华大学科技兴趣团队——天空工场的"基地"。"2009年的一个傍晚,6个清华的年轻人成立了一个科技社团天空工场,3年多后,天空工场是清华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科技社团之一,已经成为校内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始,我们承接了教育部基金项目“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的个案研究课题之一——清华百年文化研究,在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出版了研究成果《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此项研究在梳理清华大学百年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分别对清华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生态文化作了论述,并对新百年清华文化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希望清华人在面对新百年。  相似文献   

8.
这伟大祖国的悠久文化在诉说着它的传奇,这文明古都的古代建筑在铭刻着它的沧桑。北京——这里有雄伟壮观的长城,这里有尊贵气派的皇家园林,这里还有风光的清华校园。我曾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梦想: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做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将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放飞北京,放飞北大。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1,(4):155-155
<正>清华新闻网4月18日电4月15日下午,"走进清华——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开通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大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党委副书记韩景阳、校党委原书记方惠坚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清华校友金怡濂和王永志共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了回国创业,而创业园区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清华创业园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选择回国选择清华清华创业园成立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建立,是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的园中园。创业园内2002年底专为留学人员设立的“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自建园以来已接待80余个留学人员创业团队。那么,留学人员是怎样在这里开始起步并取得成功的呢?日前,记者走访了清华创业园主任罗建北女士,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在清华创业园里,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已达57家…  相似文献   

11.
<正>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学问的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任教,转眼第五年了。对清华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对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对清华园如东南大学般的钟情,刻下我这段人生的轨迹。一首先说说清华的学生。夫子曰:后生可畏。清华的后生尤可畏。来清华前,我是东南大学还算著名的教授,得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18日,我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扶贫办公室组织的为期40天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及学科带头人培训。40天的时间里,我游遍了清华大学的每一栋建筑,听遍了清华附小的课,穿梭于这里的每一个年段,足迹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身处清华园的日子,我用一笔一本记录了在这里的见闻、启发、感受。有时三四千字,有时会更多。培训结束,我的感受浓缩在这十二万字的厚厚的笔记本上。人文与书香山水相依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清华附小的人文内涵于书香建设成果,蕴藏在这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办学取得辉煌的成就,使原本规模不大、声望不博的清华学校一跃而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它的成功在我国高教史上留下了巍峨的丰碑。回望清华大学在30年代所走过的路,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清华大华大学当时的校长梅贻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1931—1948)。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事儿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不  相似文献   

17.
正暑假应是大学校园比较安静的时候,可是记者近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看到,这里居然比没有放暑假的时候还要热闹,只不过校园里的主角换成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要是不看校名及标志,人们很容易把这里当成旅游景点。摩肩接踵的人群,到处挥舞着的各式各样的导游旗,一拨又一拨的旅行团穿梭来往……就如同到了故宫、颐和园等热门旅游景点一般,在清华、北大的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拍照留念的游客,还有介绍着北大、清华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于1912年14岁时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至1922年放洋赴美为止,在清华学校呆了整十年。1932年8月,他又应聘回母校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至1946年7月15日作了著名的纪念李公朴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刺身亡为止。他又在清华大学担任了14年的教授。他一生的求学治学历程可以说是始于清华,终于清华。  相似文献   

19.
<正>我自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以来每年都给本科生授课。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本科教学的一点体会和感想,与大家分享。很多老师教学经验比我丰富,而且讲得比我好,我只是抛砖引玉。一、清华大学学生的特点和清华大学老师的历史责任对于清华大学学生的特点,每位清华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我的感受也许和大家一样:第一个特点是清华学生都很聪明,清华学生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03,(12)
2002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创建的“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式开园。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立标志着清华科技园孵化器集群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清华科技园将充分利用清华大学、中关村,以及社会上一切有用资源,搭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舞台。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由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经营。公司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