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色"作文即是"凑、抄、套"式的作文,可是,"灰色"作文之风有增无减,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另外,没有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又怎能有真情的流露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感情真挚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唯有情真、情深,作者才能思路通畅,文如泉涌;读者才能为之动容,受到感染,引起共鸣。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泉,没有真情,这泉就会枯竭。作文源于情感,好作文源于真挚的情感,也可以说真正的作文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种没有真挚情感的作文,就好比一个人,失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可是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百思不得其解:作文怎么偏偏就走进了这仄窄的胡同?孩子们为何就失却了自己的一片情感的天空?看到蔡成先生的《最感人的理想》,我似乎明白了,孩子的真情失落伪化,是其作文误入歧途的缘由。《最感人的理想》一文中写到这样一件事:作者回老家看望年迈的老师,在与老师闲聊时,随手翻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在乡下的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刚学习写作文。本子上的作文都很短,大多干巴巴的一页就完事。乡下孩子终究不比城市孩子,想象力极其匮乏,那些苍白的…  相似文献   

4.
感情真挚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唯有情真、情深,作者才能思路通畅,文如泉涌;渎者才能为之动容.受到感染,引起共鸣。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泉,没有真情,这泉就会枯竭。作文源于情感,好作文源于真挚的情感,也可以说真正的作文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种没有真挚情感的作文,就好比一个人,失去活力,失去精神,乃至于失去灵魂,这样的文章即使“造”出来,也会叫人生厌、作呕。  相似文献   

5.
写诗作文,无非是要说服人或感动人。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一份真挚而自然的感情是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来抒发。而中学生作文中抒情方面的问题较多,那么在作文中,抒情又有怎样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四点:情贵“真”情是文章的根本,“只有当作者先笑的时候,才能换来读者的笑容。”一份靠头脑捏造的“情”,自己无法消受,何能感动别人?如果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能震撼人心。诸葛亮《…  相似文献   

6.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8.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可见,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脱离生活的作文是不真实的,也不具有任何价值。我们提倡儿童生活作文就是要反璞归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儿童走上生活作文之路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参与“儿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是一个人文化功底的表现;作文,是一个人思想底蕴的流露;作文,是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展示。文笔呆板者,读之索然;语言贫乏者,念之平庸;没有真情者,死板僵硬;冷漠旁观者,平淡无味。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要想写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文章,要想在作文的挑战中有不俗的表现,要想让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充沛的感情“感乎人心者莫先乎其情”,文章贵有真情,贵有激情,才能生动,才能打动人。怎样才能使文章有充沛的感情呢?“文者,气之所形”,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首要的是修炼自己,打…  相似文献   

10.
陈凤娟 《学语文》2014,(5):56-57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前提,也是作文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发现真情、感受真情、播撒真情,让读者感到文章真实可信、真挚感人,才能让写出的文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否则,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文字游戏只会败坏读者的胃口。那么,在写作教学中该怎样才能突破"虚假"作文的瓶颈呢?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否洋溢着真情实感,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篇文章,不论它的语言多么华丽,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也只能是一堆没有生气的文字符号。而"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实感"只能从生活中获得。要使作文有真情实感,应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2.
李荣国 《现代语文》2007,(1):102-103
“无情便无文章”这是一条古训,意思是说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文章只有蕴藏着真情,读者才能和你产生共鸣,和你一起品味生活,受到感动,得到震憾,从中受到教育。而现实中,我们学生的作文恰恰就缺少真情,平淡无味,读了以后令人发困,别说去感化别人,就连对主题的表达都那么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盲点。那么怎样能把同学们心中的真情给激发出来,再渗透到他们的作文当中去呢?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经过多年的摸索悟出一些有效的办法来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一篇好作文?作文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到底在作文中应该如何体现?我认为一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一篇好的作文要有"粘性",作文不能是散的。所谓"粘性"是从作文的结构和框架来说的。顾名思义,"粘"即紧凑,无论是作文中句与句的关系,还是段与段的关联,都要做到前呼后应、环环相扣,这样作文读起来才丝毫没有散落之感。一气呵成的文章,总会让人感到文脉清晰自然,没有雕琢和刻意的痕迹,自然能够称得  相似文献   

14.
作文的能力层级是“表达应用”,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表达得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冰心)。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作文能力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自然,语言能力的考查就成为作文考查的主要项目。如何才能扮靓文章的语言呢? 一、巧用修辞修辞的作用就在于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重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格的运用。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嬉笑怒哭皆成文章,好文章关键是要有情感。那么学生在作文中如何才能做到诉真情,以情感人呢?注重细节描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技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时常感觉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带有真情实感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思路越来越力求着眼于社会现实,倡导真实自然、健康积极的文风,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养真性,抒真情。就作文的命题形式来看,这有利于考生独抒心灵,表现个性,有利于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胡思乱想、胡编乱造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作文寻章摘句,机械模仿,内容单薄,语言苍白,形成了不好的文风。可见"真情"是作文成功的生命,只有说真话才使人信服,写真事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感动别人。那么中考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呢?  相似文献   

18.
正林清玄在他的文章里说:"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此话妙极,它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没有真情,再高明的写作技巧也只是无水之舟。没有感情的文章就如同一具僵尸,有形而无神,是难以打动读者的。只有自己的真情之作,才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写出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思想?究竟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本文针这些问题,谈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写出思想,写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境界     
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写作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及对生活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码字,不是完成作业,更不是应付考试。寡淡无味、缺乏真情、千篇一律、思想平庸,这是我们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原因何在?就在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