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正> 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科学地揭示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和特征,研究体育运动美发展过程和规律,论述体育运动美的现象,探讨人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新兴学科。体育美学的崛起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通过对体育美学的研究,必将使体育运动实践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对发展体育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本文拟就关于体育美学对发展体育运动的新贡献问题进行论述,以求教于体苑贤达。  相似文献   

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美学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时髦名词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把美学基础原理应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应用美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探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欣赏美、创造美的新兴学科。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审美现象。人们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得到审美愉悦。如“飞人”乔丹的扣篮表演、巴西国脚罗纳尔多势不可挡的带球突破以及临门一脚的精彩射门等 ,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给人极高的美的享受。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审美现象 ,总结体育运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科学。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明确的 ,而不是模糊的。它就是研究人们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 ,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体育美学中的运用。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人们与体育运动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审美关系。在这个关系中 ,人是主体 ,体育运动是人活动...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其文化和精神,使之在体育运动中颇具影响力,成为体育运动的代名词,而奥林匹克运动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罕见的,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又一颗璀璨明珠。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能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体育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国家发达、民族兴旺的标志之一。根据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和一九八四年十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是二○○○年前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体委领导指出,我国体育运动“在本世纪的奋斗目标是:普及城乡体育运  相似文献   

6.
借助古希腊有关节制美德的哲学理念,结合体育运动在节制方面的案例分析,对体育运动在节制美德培育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进一步对体育运动与人类幸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展现了节制,体育运动有助于节制美德的培育及人类幸福的实现;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和节制失调是导致异化产生的三个重要诱因;为了实现人类幸福,需要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走向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谈我国体育运动中的“黑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功利主义一方面带给体育运动发展的契机与动力,但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现代社会,它同时也带给体育运动的是“黑哨”、“赌球”现象背后的利益追逐。毋庸置疑,功利主义过度的侵袭,导致体育运动离奥林匹克精神越来越远,走向工具理性,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只有从文化、社会、个人三个纬度构建交往理性,才能超越这个困境、回归体育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水平在职业,基础在学校”,这是“体育强国”美国体育运动事业的真实写照。体育运动在美国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青少儿体育组织,对青少儿体育运动的推动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响响。(一)得到总统健康与体育顾问委员会组织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为扭转青少儿对体育的动机越来越淡漠的现象,该委员会开展一项健康测验活动。凡10—17岁的青少儿均可个别或集体参加测验,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9.
"需求定律",是社会科学中惟一享有"科学"称号的学科———经济学里惟一能坚信不移的铁律。站在社会科学的高度,解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需求定律"现象,对提高和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成为不同人群、不同民族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普遍接受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运动的现代价值在不断提高,它既是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体育以它独特的方式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完善人们的心智,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的性情,同时体育已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体育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渗透到社会机体的各个部分,已经成为一种规模巨大,构成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艾琴 《体育师友》2003,(1):38-39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文化现象。社会中人对体育运动的广泛兴趣和体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群众性,使它成为人们接受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由于它被用来改变人体及其形象的特征,因而它也是人类增长审美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能在现代人类社会中蓬勃发展,成为不同人群、不同民族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普遍接受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现象背后肯定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社会原因.因此,研究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重要内容的形成原因,探索现代体育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客观根源,对指导体育工作实践和丰富体育理论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论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体育发展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经济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市场经济具有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旺盛活力,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环境对体育运动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体育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来确立体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相似文献   

14.
何永飞 《武魂》2013,(10):17-17
篮球在我国中高校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与追捧。而篮球作为一种具有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很容易使人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现象。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中出现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歪曲的知觉。在体育运动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觉现象。了解这些错觉现象,可以利用错觉的积极因素,促进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同时避免其消极因素,以减少训练和比赛中的失误。在体育运动中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A、高度错觉在跳高练训中把跳高架的两端支架向外移动些,会使运动员感到横杆低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运动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由相互联系的多样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发展体育运动,必须对以体育运动基本矛盾为核心的多种多样的矛盾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从而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更加协调地发展。 伍绍祖同志曾在1989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问题。他指出:“在体育工作中,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体育的某些特性来发现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民主现象,以此为契机研究通过开展体育运动来发展民主的措施和对策。笔者认为,通过体育运动来发展民主,强化体育参与的民主意识,感染体育观众的民主向往是可行的,体育在未来的社会演进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借用“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模型,分析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原因。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至今,其在各类学校中开展的现状不够理想,从多方面来看,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博弈论上所说的“囚徒困境”现象。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发现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选拔机制,最后提出要解决这种困境,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资力量,减少课业负担等,并建立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中的人格美对体育行为和体育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体育事业健康和谐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人格美现象进行了归纳,并就培养和形成体育人格美过程中应处理好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平衡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与耗散结构原理,揭示了平衡理论的内容和动因;分析了体育运动中平衡与不平衡的状态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着重对中国建成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如何搞好相对平衡作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