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生活在大夜弥天,充满污秽和鲜血的黑暗时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无疑十分丑陋,他的生活境遇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无疑十分艰辛,然而,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所有这些并不能泯灭他对美的发现和向往。他认为,“乡间的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是美;烧饭、画画、写字……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生活在大夜弥天,充满污秽和鲜血的黑暗时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无疑十分丑陋,他的生活境遇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无疑十分艰辛。然而,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所有这些并不能泯灭他对美的发现和向往。他认为,“乡间的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是美;烧饭、画画、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半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生活在大夜弥,充满污秽和鲜血的黑暗时代,他所的社会环境无疑十分丑陋,他的生活遇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无十分艰辛。然而,作为一个进步的知分子,所有这些并不能泯灭他对美的现和向往。他认为,“乡间的山清水,尽您游览”,是美;烧饭、画画、写字…“如能自慰慰人”也是美……美无无处不在,“美是生活”(车尔尼雪斯基《生活与美学》)。他还引用穆罕德的话,形象地把美比喻为水仙花,述了美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假如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灵魂的…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怎样的?有人感觉生活是如此的有滋有味,是如此的幸福,而有人却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不堪重负,如此的苦累,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条件的优劣,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用很生活化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三个具体的普通人的生活,阐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活中的美。卖菜的妇人美,美在她“俗艳但是十分干净”的衣服,美在“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的小菜”,美在她“会细细地告诉我”,美在她“絮絮的话语”,还美在她“如深赏析美点秋的土地的笑容”。三轮车夫美,美在他的“提醒”,美在他的“等待”,美在他的“执意不肯”。邮递员美,美在他的“准时”,…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 :“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这里 ,叶老简明扼要地指明了“美读”的内涵 :所谓“美读” ,“就是……表达出来。”在读的时候 ,怎样才能把作者情感表达出来呢?叶老进一步告诉我们 :必须“设身处地……”,通过两个“还”字 ,把“遵路、入境”的要求讲得明白无误。下面谈自己根据叶老的倡导 ,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进行美读指导的。一、研读 ,领悟美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7.
周嫒 《宁夏教育》2006,(6):48-48
剪纸艺术在广大农村地区十分普及,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也为乡村孩子所熟悉、喜爱,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常怀着好奇心自发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以此表达纯真的生活感受与美好的心灵世界。为了更好地开发这项有美育价值的课程资源,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按照“体验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项“美丽的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学语文》2005,(7):24-26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  相似文献   

9.
尹庆华 《广西教育》2004,(7B):93-93
美究竟为何物呢?社会生活告诉我们,美是生活,美是事物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崇尚的精神感悟:有的人认为:“美是勤学:”因教室里有“业精于勤”的学子;图书馆里有学子“勤能补拙.近乎智”的汗水;实验室里更有“勤学是成功之母”的学子的热血:有的人认为:“美是拼搏。”是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只要敢于拼搏,善于拼搏,任何成功的大门都是为他敞开的,有的人认为:“美是创新”,因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在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寒窗几载,答卷上留下了他们的誓言——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只有创新,才能前进。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影片描写的是几十年前的幼儿园生活,方枪枪作为一个四岁的小孩,天性就是童真、快乐、自由、活泼,但在那个幼儿园却倍受压抑。他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相似文献   

11.
“诗中之画”和“画中之画”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表现动态美,一是表现静态美。有鉴于此,莱辛说:“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因此,媚由诗人去写,要比由画家去写较适宜。画家只能暗示动态,而事实上他所画的人物都是不动的。……但是在诗里,媚却保持住它的本色,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媚(动态的美)比起美(静态的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①莱辛所言“化美为媚”,就是中国的化静为动。在作品中如何化静为动来表现动…  相似文献   

12.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这里谈的语朗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即叶圣陶先生谈的美读,“就是把作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说什么,而且与作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写景抒情散文,极具形象性、情感性,学生非常喜爱,最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谈谈。 一、调动视听感官去感受美 审美感受的获得,首先是由于我们“看到”了景色,“听到”了音乐。美,正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扇窗户,而被感知的。因…  相似文献   

14.
试谈物理教学中的美孙长友王柏生科学知识是在对美的追求中发现的,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人喜欢它,人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指出科学中蕴含着美。开普勒把发表他行星运动规律的著作取名为《宇宙的和谐》。物理学是美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识就不值得去求,生活就不值得去过了……” 科学理论的辩护要从它的美学价值上去寻找,科学方法的辩护要借助它的美学价值去获得。所以我们看到指引科学家的动机从一开始就是美学冲动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中学美术教材中的绘画课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就初级中学美术教材选编的绘画作品来看,绝大多数均为古今中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讲授这些课文,就得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中美的对象的欣赏,萌发美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一、发掘美黑格尔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要借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也就是说发现美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审美经验的积累,以艺术素养、文…  相似文献   

17.
在美学史上,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司芬克斯之谜。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一充满健力的问题,在两千多年前的对话体论文《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写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古希腊著名的诡辩家希庇阿斯讨论什么是美。在讨论中,他们一共给美下了四个定义:“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使每样东西恰当的就是美”、“美是有用的”、“美就是诉诸听觉和视觉产生的快感”。尽管他们给美所下的定义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的讨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少从他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烟烟光辉,并且给后人在讨…  相似文献   

18.
发现美歌颂美庄青纪伯伦说得深刻:“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地还说:“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我们思想教育乏术就是要善于发现美,歌颂美。生活是现实的。现实是严峻的。现实中尽管存在丑恶,丑恶角的...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开展 几千年来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发出:“美是难的”这一最原始最古老的感叹。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的一种最伟大的秘密”。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家狄德罗说:“在我们称为美的一切存在物所共有的性质中,我们选择哪一种性质来适应以美这一名词为标记的东西呢?……那只能是它一出现,就使一切存在物美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常有或稀少……就使这些存在物有较多或较少的美。而没有这种性质,就使它们不再有美”。看上去狄德罗对寻找美的本质,思路很清晰,似乎成竹在胸,但他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也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的人都同  相似文献   

20.
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怎么也绕不开“邵洵美”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句夹在正里看似顺手写下的讥诮语……“做了女婿换来的”,最新出版的高一册语教科书态度鲜明地在“做了女婿换来的”的词条下注释:“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至于邵洵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鲁迅之间的“过结”之是非曲直,则不甚了了。而今距离鲁迅写作《拿来主义》的时间差不多快七十年了,斯人已去,恩怨不在,为了帮助后学更多地、全面地观察了解历史,很有必要点击一下“邵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