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从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千差万别,各有专擅。为了取长补短,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对“批改”作一些探讨。一、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到批改,就不能不首先提到作文能力。作文能力的训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二是修改。文成于思,文成于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凡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的写作就受到了极大制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所以,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批改不同于修改,它…  相似文献   

2.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学生愁、教学苦、费时多、效率低的困境,主要原因就是教和学的关系摆不正,学生只是被动地根据教师的指导、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一旦交差,便万事大吉。而老师呢,却处处体现一个“细”字。———作前细指导。大的讲到题材的选取,小的讲到提纲,甚至连怎样开头、结尾都安排好。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一点个性特点。———作后细批改。大的改中心思想,段落安排,小的改到标点符号、错别字。而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可能看都不看一眼就塞进了书包。这样,不就成了事倍功半了吗?由扶到放…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常感到内容不具体、不充实,缺少细致的描述。这样的作文往往只有几条筋,,缺乏感染力。怎样指导学生克服上述毛病,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呢?加强扩写训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扩写就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做比较细致的描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一生以教学为主,常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经常批改学生的作文,他在一篇《文脉》的文章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多年批改学生作文,觉得他们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思路不清就是层次不清,也就是无条理。这  相似文献   

6.
对于学生作文,传统的精批细改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从中年级写片段开始,要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的方法,在批改中领悟作文的方法;到高年级时就放手让学生或以小组为主集体批改,或同学间相互批改或个人批改,从中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学生作文,传统的精批细改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从中年级写片段开始,要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的方法,在批改中领悟作文的方法;到高年级时就放手让学生或以小组为主集体批改,或同学间相互批改或个人批改,从中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批改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的.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而学生拿到修改过的作文后,心情也不会快乐,渐渐地就不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不断重复枯燥的劳动,而且效果也不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这是一种宽松的评估要求。批改,本身就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所以,应该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把“批改”变为“交流”。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这主要是由于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师在校时间与作文批改所占时间的矛盾。过多的批改时间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备课、教研,进而影响上课质量。二、批改效果与批改时间的矛盾。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作了细致的眉批与总批,而大部分学生并不去认真思考、研究,只是看一眼分数了事。这样,教师绞尽脑汁写的批语就不能起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效果。从这些方面看,有些教师所说的“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老师批出来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裴广法孙方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  相似文献   

11.
“作文修改”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常常是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如何改变这种劳而少功的现象呢?我认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治疗这一头痛的神丹妙药。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几经摸索,觉得分小组批改作文的方式比较妥当。其做法是: 学生四个人为一个批改小组,每人轮换执笔批改(执笔者不改自己的)。老师根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提出批改要求。四个学生同时看作文,根据老师的要求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巡回指导。当学生在修改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每个小组四篇作文,一节课批改完。学生分组批改完后,老师收起来复查,然后评讲。  相似文献   

13.
作文批改是个老课题,有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经验总结是值得借鉴的。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对“批改”这一环节上的问题有必要再作些探讨和研究。作文能力的训练应包括两个方面:写作、修改。文成于思。文成于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说,凡是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也就不会写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作文总体水平低下,常常被作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佐证。学生习作的现实水平与能力,印证了作文指导系统的种种缺陷、缺失乃至失灵。作为语文教学研究者,我们有责任改善小学作文指导系统,寻找破解“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这一难题的思路与方法。我们分析了小学生作文的常态流程:作前——————→作中——————→作后较少兴趣冥思苦想作文被“批改”时有“编造”因“无用”而扔弃当我们放开视野,力图为学生寻找写作动力的源泉时,我们从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看到了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趋势:强调…  相似文献   

15.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 ,而事实上大部分却由教师在越俎代庖。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气呵成” ,很少回头去看 ,即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 ,把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 ,老师则成了批改作文的主体 ,而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笔者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能只重视写 ,而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把学生由“旁观者”推向作文的主体地位 ,逐步实现从以教师的批改为主到以学生的自改和相互改为主的过渡。一、以名人范例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无论古今中外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我国北…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老先生对于批改作文曾经这样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训练,不仅要多读多写,还要多让学生自己修改。有人说好文章是学生自己修改出来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必须激起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究竟怎样引导和指点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集体评改,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这样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我知道,他说的是指作业批改,特别是作文批改。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看看多少分,塞进课桌,然后再也不看了。叶圣陶先生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文和广大教师给学生改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他指出:自古以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而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9.
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时候了,王老师还在批改作文。他批呀批的,叹了一口气。为什么学生作文上的毛病总是改不掉?看!已經糾正过几次的錯別字,这里又錯了!剛剛在上篇作文的眉批里指出过的毛病,这次又犯了!簡直是改不胜改。王老师苦思很久,从学生日常对待作文批改的态度,終于得出这样一个結論:应該設法引起同学們对批改的重視,逐步把作文中的毛病改掉。王老师經过充分准备,来到了課堂上。这一堂是作文讲評。第一个問题是:书写的基本規矩。王老师把“书写的基本規矩”一行字写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然后学生写作 ,最后教师评改 ,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循环节。从这个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整个写作过程 ,主要是教师的活动过程 ,主动权始终操纵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活动虽然也有一次 ,但被教师约束在一个圈子里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因而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 ,至于教师的批改就没有兴趣看了 ,又怎能“明确教师之用意”呢 ?由于学生不能认真看教师的批改 ,致使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